「後勁反五輕」 許高雄一個未來

【黃以勒高雄報導】高雄氣爆以來,高雄「哲學星期五」公民論壇持續以各角度關心在地石化業風險,8月29日晚上則藉由「後勁反五輕」運動的分享,以長年與煉油廠為鄰的經驗,來看生活的改變與影響,並期許高雄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論壇邀請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常務監事王信長與高雄後勁中油遷廠促進會執行長黃佳平對談,王信長分享了自半屏山開採以來到反五輕,高雄環境運動抗爭超過40年的心得;黃佳平則補充後勁反五輕的脈絡、文化地理及相關研究資料;搭配紀錄短片的欣賞,讓在座年輕人都能夠了解事件輪廓。

王信長提到當年在戒嚴時期抗爭的困難與堅持,原本以為小蝦米對抗不了大鯨魚,評估需要全高雄人對中央施壓才有用,結果後勁的抗爭最終使得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同意25年後無條件遷廠,已經70多歲的他認為這是抗爭的一大勝利,談到1990年建廠的五輕明年底以前須依約遷廠,王信長邀請大家屆時一起參與慶祝活動。

黃佳平指出,反五輕運動相當程度可說是官僚與中油高層自己發起的,原本後勁居民只是想了解一下,結果每次去對方都「落跑」,對方想躲當然就只好「圍下去」了;他認為反五輕運動是一個指標,可供今日的環保運動作參考。

五輕即使遷廠,當地受毒害的土地仍需費一番功夫才能恢復,需要持續關心。至於後續的規劃,中油希望轉型成綠能園區,但被質疑換湯不換藥: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則傾向改為生態公園。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