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追思 岡山大空襲70週年

以祈禱、詩歌記念戰爭亡者 了解歷史、承擔苦難見證信仰 迎接明年終戰紀念

 ▲岡山大空襲倖存者王文清(左)與梁啟祥(中)。(攝影/黃以勒)

【黃以勒高雄報導】岡山大空襲是二次大戰美軍於1944年10月12至16日時,對岡山投下650噸炸彈,造成數千人死亡之慘劇。10月12日下午,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在高雄中會岡山教會舉辦「天火雨——岡山大空襲70週年紀念」祈禱、追思、歌唱,記念這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戰爭空襲。

岡山教會牧師戴智煦在祈禱中懇求主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如何疼惜這塊土地,並藉由了解歷史、承擔土地苦難來見證信仰。隨後播放空襲的歷史照片,搭配近10分鐘的空襲警報聲,讓人在沉重的氣氛中,追思當年的受害者。

活動邀請專門研究岡山大空襲的成功大學博士生杜正宇專題報告,他指出日治時代岡山是台灣航空重鎮,岡山機場是全台最大機場,而緊鄰的海軍61航空廠則是最大的飛機維修基地。1941年的「偷襲珍珠港」,日軍飛機就是從岡山起飛,引爆了太平洋戰爭。

杜正宇指出,1944年美軍大反攻原訂在屏東枋寮登陸,後來改變戰略登陸菲律賓,為了阻止由北方台灣而來的日援,因而在10月連續轟炸岡山機場、航空廠。隨著日軍戰敗、國民政府戒嚴,確切死亡人數至迄今仍然不明,死亡人數眾說紛紜,但杜正宇訪談耆老得知,至少有數千人於空襲中喪生。杜正宇也補充,不只美軍,包括前蘇聯、澳洲及中華民國國軍都曾空襲台灣。

活動更安排兩位空襲倖存者梁啟祥與王文清口述歷史。王文清回憶當時美軍炸彈落在工廠入口,出口堵死,地下室水管破裂淹水,20多人淹死,事隔半個多月屍首才抬出,現場不是斷手斷腳就是斷頭,他雖幸運生還,右耳也遭炸聾。王文清感慨地說,他出生時是日本人,日本戰敗後成了中國人,戰後任職台北郵局因為不會說北京話,遭中國來的國語老師連累,被國民黨抓去綠島關15年,出獄後又被監控10年,最後走投無路才遠赴日本。

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總幹事莊盛晃表示,明年適逢終戰70年,將聯合其他民間團體舉辦系列活動,「岡山大空襲70週年祭」為首發,2015年5月31日及8月15日將在台北舉辦相關活動。

日前電影《KANO》導演馬志翔表示,下一部電影將拍攝岡山大空襲的故事。他說,岡山在美軍轟炸中首當其衝、死傷慘重,這是發生在所站的這塊土地上的事,他希望藉由日治時代的戰爭記憶,找回對土地的認同。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