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舉辦「新進大專同工在職訓練」,於8月9、10日在高雄大專學生中心舉行,共有6位去年、今年新進大專工作者與會。本次訓練課程包含「什麼是長青團契?」「大專中心與中會、地方教會與總會的關係」「如何牧養大學生之關懷篇/團契篇」及「牧者的自我照顧」等主題,涵蓋大專工作精神、制度與實務面向;在課堂之外,大專工作者們也能充分交流彼此的服事經驗。

延伸閱讀:

總會大專事工研討會 謝惠娟盼成協調者

平地大專牧者在職教育訓練 論108課綱與長青精神

9日訓練以破冰遊戲和自我介紹開場,與會者分享彼此投入大專服事的契機和異象;接著由花蓮大專學生中心牧師林熙皓帶領眾人討論何謂長青團契,釐清現況再進一步討論展望。他也引用盧雲著作《負傷的治療者》,透過書中「內向、無父、不知所措」的觀點談到後現代青年們獨善其身、反權威,以及渴望環境改變卻又不知如何是好的特質、處境。

在分享時間,大家談論大專學生的經濟壓力與奉獻議題,林熙皓舉例曾和教會合作設立「獎助學金」幫助學生穩定求學與信仰生活;另外有人苦惱學生們忙於課業、考證照、系上活動、學校比賽等,因此能分給團契的時間少,聚會時間也更動頻繁。

(攝影/林婉婷)

總會大專幹事謝惠娟牧師說明大專中心與地方教會、中會、總會關係時,開宗明義點出現行體制不會是完善機制,且不同各中會有不同文化,無法完全複製或類比,但她也強調,不要讓環境成為阻擋回應上帝呼召的原因。

謝惠娟以口訣「三多」(多看、多聽、多做)和「三少」(少言、少心眼、少抱怨)明確建議,並鼓勵大專工作者參加區域性牧者讀書會等「牧會同工聚會」,能夠更暸解牧會現況並分享大專處境,創造互相認識並得到認同、信任的機會;但她也提醒,還是要以大專事工為主,再是能力接受其他部會服事邀請,避免本末倒置、造成誤解。

(攝影/林婉婷)

大專牧者與中會部會關係裡,大專牧者是計畫與推動者,部會是推手、支持及牧者人事和管理;牧者要暸解中心事工,而部會要在中會說明和支持;謝惠娟直言,牧者和部長應互相關懷、尊重,畢竟部長流動性大但要承擔責任,大專牧者因長期在第一線服事,應主動幫助部長們暸解現況;她也重視各區大專中心連結,與透過大專主日與地方教會連結。

面對不同神學觀和議題,謝惠娟認為大專工作者應理性對談,另再三呼籲牧者們要安排好個人與家庭生活,避免衝突與拉扯;最後她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事奉與委身」形容大專工作並與眾人共勉。

(攝影/林婉婷)

10日首堂課程「如何牧養大學生之團契篇」由台中大專學生中心牧師蔡恆偉擔任講師;他談到,因為學習歷程延長、進入社會延後,當代青年轉換到成年之前出現「成年初顯期」階段,多發生在18歲到25、30歲之間;這時期的青年們面臨自我認同、身份不穩定、關注自我、孤獨感等挑戰。他進一步說明,成年初顯期任務包含「愛與親密關係經營」「工作與職涯選擇」與「個人信仰與價值觀建立」,大專工作牧養就是陪同青年們完成這段自我探索並達到獨立自主的歷程。

他引用「社工三級預防」概念談牧養建議,第一級是同儕支持網絡,工作者主要是維繫安全、信任的對話空間;第二級是需要輔導對話,工作者有教牧協談、靈性關顧資源,或在適當時機轉介;第三級是諮商性諮商、精神醫療介入,牧者提供資源轉介、持續陪伴,但也要建立界線並照顧好自己。

(攝影/林婉婷)

接著蔡恆偉也和與會者們談到,在服事時要「自我覺察」,思考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做法與想法?暸解自己究竟是在與學生對話還是與自我對話?另與學生們相處,可能會有「情感轉移」,不論是學生對輔導或是輔導對學生;輔導們建立界線時也應承認自己有限,避免產生「超人情結」。

最後他也以「團契形成小團體怎麼辦?」「團契的情感關係怎麼處理?」「遇到自殺傾向或邊緣性人格問題怎麼辦?」等實際案例與大家討論如何介入程度與因應之道,並點出遭遇困難時要記得人不是靠自己,而是倚靠上帝。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