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靈修

生活靈修

不信公義喚不回!

&nbsp228事件65週年紀念禮拜講道 以賽亞書4章1~3節 傳道書61章 1~3&nbsp節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從「公義第一」的信念談起&nbsp 今年是228事件65週年,我要通過「公義」的主題和大家一起來思考。有兩位基督徒深深影響我對「公義」的看法:一位是江鵬堅律師,他從1980年為美麗島事件林義雄律師辯護開始,一生不斷追求公義,關懷弱勢團體,是政治清流,2000年底因病過世,最終找到基督信仰,在義光教會受洗,是「從公義找到信仰」的典範。另一位是濟南教會信徒鄭廷憲教授,從中學時代就經驗到被基督救贖的喜悅,除了從事40年的數學教育外,一生以信徒身分研究舊約,發奮自學希臘文及希伯來文,自費出版《下樂姆》,2011年初過世,晚年每逢談及信仰,總是強調「公義第一」,是「從信仰找到公義」的典範。 確實,我們常說「公義和憐憫」是從猶太教傳承到基督教的兩根信仰柱石,但不容否認的,公義一直是上帝的首要要求,憐憫則是上帝為滿足公義之要求所提供給人類的「活路」,而蒙受憐憫的人更被要求必須努力實踐公義。 同樣值得注目的,還有「公義與和平」的關係。以鄭廷憲教授喜愛的「下樂姆」(shalom,平安)為例,它不只是指「化解衝突」,而更是指追求「公義」和「整全」,因此和平總是連結著公義的意涵(peace with justice),沒有公義就沒有和平。更明確地說,「和平」的對比不是「衝突」或「不和諧」,而是「不公義」。真正的和平只能以「公義」為基礎,一個追求「表面的和諧」卻不實踐公義的作法,只能說是「粉飾太平」。 確實,「公義」是一個「關係性」的概念,意思是指「在團體中可被接納的行為」。當所有的關係都達到「整全」時,和平的理想境界就會實現(以賽亞書32章17節)。當代的改革宗學者沃爾特史托夫(Nicholas Wolterstorff)指出,當一個人可以享受他與上帝、與他人、與自己、與自然生態界的美好、和諧關係時,他就已經活在「和平」的境界裡。 然而,和平若沒有伴隨著公義,就無法稱之為真正的和平,因此,和平也必須賦予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並且落實在一個「倫理團體」中。在一個不公義的處境中(譬如北美黑人處在奴隸制度裡,或南非黑人處在種族隔離制度中),就算當事人毫無恨意或怨言地接受他既定的命運,在那裡也沒有真正的和平可言,因為「公義若不彰顯,和平必受損害」。 也因此,我們在今天的啟應文裡讀到另一位先知阿摩司的強烈訴求:「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你們雖然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顧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5章21~24節)同樣的,箴言作者也強調「行公義比獻祭更蒙上帝悅納」(箴言21章3節)。這讓我聯想到現今在普世教會或台灣教會圈子裡關於「敬拜讚美vs.傳統禮拜」的爭議,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採取何種音樂或文化形式」的問題,而是應該關切「公義的訴求是否在喧囂的樂音中被犧牲或忽略掉了?」 面對不公義的現實:傳道書 vs.以賽亞書 傳道書4章1~3節典型地反映世人的眼光:世間存在著種種的不公義現象,讓人覺得要找到明確的答案幾乎是不可能。追求公義不過是「空虛」,因為人世間充滿各式各樣的「不平」。作者因此認為「已經死去、猶未出世、抑是尚未見過這些無公義之事的人顛倒有福氣」(4章2、3節)。對傳道書來說,世間種種的不公義,也包含在「空虛」這個「神祕、不可理解」的意涵裡。整體而言,傳道書不像約伯記那樣對苦難的問題有深入的探討,但它比約伯記更加批判人類對自我智慧的過度自信,各有其強調點。然而,傳道書的觀點讓我們感到不滿足。 相對的,以賽亞書61章1~3節則充分反映上帝的眼光:上帝是公義的上帝,祂會通過祂所親自種植的公義樹,將喜樂與盼望帶給世界。這段經文也被稱為「第五首的僕人之歌」,因為它描寫上帝所膏立、揀選的僕人即「彌賽亞」(Messiah),將要完成「拯救」的好消息。根據路加福音4章16~19節,這正是耶穌開始傳道時,在自己的故鄉拿撒勒會堂裡第一次講道時引用的經文。耶穌當時的講解只有一句話︰「今天,你們所聽見的這段經文已經應驗了。」換句話說,耶穌宣告這段經文已經表明出他即將採取的行動。可以確定的是,這段經文對耶穌的彌賽亞使命有非常重要的意涵,有新約學者甚至稱之為「耶穌的大宣言」。 我們也注意到,當耶穌重述這段經文時,他描繪了更寬廣的圖像:「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福音的內涵是整全的,是要在世界上追求並實現上帝的公義。耶穌所宣揚的「福音」的真義就是,上帝的恩典是白白賞賜的,但它也帶給人「改變的可能性」,使人「稱義」並願意實踐「公義」(from justification to justice)。 上主親自栽種的公義樹 以賽亞書的作者主張並確信:雖然世上有不公義和苦難,通過義人的行動,上主要在世間實現祂的公義,帶來改變與盼望,祂要「使在錫安悲傷的人以華冠代替灰塵,以喜樂代替憂傷,以頌讚代替哀歌。他們要像上主親手種植的樹;他們要秉公行義。(和合本作「使他們稱為『公義樹』)上主要因自己的作為受讚美。」(61章3節)詩篇或先知書常以「樹仔」來形容上帝的子民。例如,詩篇第1篇以及耶利米17章7、8節的「溪邊的樹」,詩篇52篇8節;92篇12、13節甚至提到「種在上帝家裡╱聖殿裡的樹」,到年老時仍結出美好的果實。最特別的是今天所讀的以賽亞經文,提到上帝「親自栽種的公義樹」,這是上帝眼中「義人」的圖像,真美! 這也讓我想起李敏勇和蕭泰然為228受難者所寫的詩〈疼與希望〉:「種一叢樹仔,在咱的土地,不是為著恨,是為著愛。種一叢樹仔,在咱的土地,不是為著死,是為著希望。二二八這一日,你我做伙來思念失去的親人。從每一片葉子,愛與希望在成長,樹仔會釘根在在咱的土地,樹仔會伸上咱的天。黑暗的時陣,看著天星在樹頂,在閃熾。」 另一首李敏勇和蕭泰然合作的曲子〈傷痕之歌〉,提到不同的聲音和形影在發出,土地裂開的聲音、兄弟姊妹哭喊的聲音、驚惶的目賙、故鄉的苦痛&hellip&hellip然而,我們終究會聽到「樹頂鳥仔快樂的歌聲」以及「暗瞑樹頂有星希望的形影」。 確實,在我們前面的道路上,有許多上帝所親手栽種的公義樹:曾宗盛老師提到衛理公會宣教師唐培禮在《撲火飛蛾》一書裡的故事,令人感動。我確信,唐培禮正是上主所栽種的一棵公義樹。不要忘了,上主同時也栽種了安慕理、韋禮遜、彌迪理、郭大衛、萬益士&hellip&hellip等等許多公義樹。台神「基督徒與二二八」展覽中也有許多65年前的228受難者供人憑弔,包括許多受難的基督徒。這些受難者不但「為義受苦」,喪失生命,甚至到現在還蒙受「不義」和「冤屈」的罪名,他們都是上帝所親手栽種的公義樹。 日前我到阿里山鄒族的特富野社參與「戰祭」(Mayasvi)的典禮,並和天主教會、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代表一起探討「福音與文化」的議題。讓我驚訝的是,在原住民族群中唯一參與228事件的鄒族好漢湯守仁、高一生後來受到國民黨政府秋後算帳,以羅織的罪名遭到死刑槍殺的命運,他們的冤屈至今仍未平反。最悲哀的是,有些遺族後代甚至還認為這些父執輩是做錯事的人,這些家人和整個族群也仍然活在雙重的罪惡感和恥辱中。這讓我深深感受到應該更積極投入追求公義的工作。我確信,公義的上帝要求我們:「不信公義喚不回!」 新《聖詩》524首〈主基督,你的擔阮著擔〉,是由鄒族受難者高一生的兒子高英傑老師由鄒族古調Miyome改編的曲,它原本就是一首追悼亡靈的歌,由王貞文老師改寫的詞,相當有意思。但願這首歌能撫慰我們共同記念逝去的先人,他們都是上主所親自種植的公義樹! (2012年2月21日講於台灣神學院) &nbsp &nbsp

【舉目向山】彼此洗腳的祝福

約翰福音13章14~15節 ◎陳信忠(彰化中會原斗教會牧師) 在逾越節晚餐的時候,透過路加福音22章23節中門徒的對話,得知當時門徒在晚餐時彼此爭論誰為大的議題,在這之後,耶穌用洗腳的行動來讓門徒明白「為大」是為了成為眾人的祝福。 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洗腳的行動」,彼得顯得有些驚惶,於是他對耶穌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洗腳在當時是奴僕,或身分地位較低者對於身分地位較高者所做的事,當時,耶穌是他們的老師,卻為他們洗腳,這樣的事,確實是件不容易明白的事。因此,彼得對耶穌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回答彼得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面對耶穌這樣的回答,彼得馬上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當彼得如此說時,耶穌回應:「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 彼此相愛 合而為一 傳統上,在猶太人赴宴會之前,為表示尊重,他們會先在家中洗好澡,因此在到達目的地之後,只須洗掉腳上的灰塵,身體便全然乾淨了。耶穌用當時猶太人對於乾淨的習慣,回答彼得的問題,也回應了先前門徒之間彼此爭論「誰為大」的議題。 耶穌要告訴門徒的是,「誰為大」並不在於「外在地位」有多高,而在於「人心是否有悔改」。在原文中,「洗過澡」是指「一次完成」的動作,而「只要把腳一洗」的原文意思是:「從過去到現在不斷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若願意不斷在上帝面前悔改,洗去那玷污我們心的灰塵,就能明白誰為大的祝福,而非在談論大的過程中,彼此傷害。 可惜的是,耶穌的門徒猶大並沒有將心裡的灰塵洗掉,他只是讓耶穌洗掉他腳上的灰塵,以致於當他與耶穌共同經歷了洗腳的啟示、逾越節的晚餐,與耶穌共飲杯及餅時,卻仍不明白耶穌的心,照著自己內心的渴望,選擇了出賣耶穌的路。 彼得雖然沒有到祭司長那裡出賣耶穌,但在面對耶穌被捉之後,彼得一路尾隨耶穌進入大祭司的院子時,他在那裡因為害怕而公然說:「我不認識耶穌。」甚至是「當眾起誓」的方式來說這句話。 「洗腳的啟示」對於彼得來說,確實不太容易明白,直到今日,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一件簡單可以了解的事,特別是在這個教導「互相競爭」的社會中,要能懂得為何地位較高者屈身為地位較低者洗腳的道理,更是不容易。不管是猶大、彼得或我們,洗腳的啟示都在邀請著我們,應該不斷在基督裡面,用聖經的話來洗掉我們心中的灰塵,讓我們可以明白上帝的話且用生命去實踐,而非只是知道上帝的話。 耶穌提供了門徒一條路,就是「彼此相愛」,基督徒若用彼此相愛的心來跟隨耶穌,就不會在「大」與「小」中間爭論、彼此傷害,反而會在「大」與「小」中間彼此欣賞、幫助、合而為一。 傳承信仰 分享祝福 在彼此相愛的原則裡,我們怎麼祝福長者?長者走過人生的半百,經歷無數的歷練,也許行動不如以前靈敏,但長者可將自己的歷練承傳給晚輩,把自己的人生歷練傳承給下一代,當長者將從上帝所領受的一切傳承給下一代,這樣的信仰可以幫助下一代在一定的基礎下,繼續的領受、享受在上帝的恩典裡,在這樣的信仰裡,沒有人會被遺棄,反而會使得晚輩更加尊重長者的付出與努力。 至於年輕的一代,當新一輩的年輕人透過更進步的知識洗禮後,確實比上一代的人學得更多,也更多元,但也常因為這樣,年輕一輩與長者們常常因為「認知」不同,而使得關係變得緊張。在信仰上,我們可以學習「體諒」與「溫柔的溝通」,這樣的方式,不只是對年輕的人而言,對於長者也是如此,彼此的對話不該以知識或年紀上為定論,而應藉著信仰彼此尊重、體諒,與學習。 在生活中,家人可在每天早晨彼此問安,長者為家中人禱告祝福,再開始一天的工作;當家人回到家裡,向對方說讚美、肯定的話;到了晚上睡前,為了一天的事獻上感恩,並為同事、家人在上帝的面前禱告。 當孩子或長輩主動幫忙整理家事,有時候因為能力及行動力不便,雖然整理得不是很乾淨,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先肯定對方的付出,表示我們接納對方的心意,並且肯定與讚賞,再找時間慢慢地教孩子如何正確的掃地,或以委婉的方式請長輩注意自己的安全,而不是以抱怨為關心。如果不是這樣,孩子可能就永遠不會掃地也不敢嘗試,因為拿了掃帚就會被罵,家裡的長輩聽到這樣的語句心裡一定很難過,因為他們的心意沒被人接受,其實他們只是想表達自己對這個家的關心。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進步,你可以愉快地跟他說:「哇!你跟我說謝謝耶!你有進步喔!」或者看到長輩主動問候你,你可以以感謝的心情去回應:「爸爸媽媽,謝謝你那麼關心我們,我好幸福喔!」 主耶穌面對門徒爭論何為大,祂用洗腳的方式回應他們,要彼此相愛,在愛中彼此互相洗腳,而非競爭、鬥爭。家、教會、社會不應該是競爭的地方,而是懂得彼此欣賞、肯定的地方。常常向人說肯定及感謝的話,並且將你認為對方所做美好的事情具體地說出來。求主幫助我們,懂得過一個彼此相愛、互相洗腳的人生,讓我們的信仰生命因著耶穌而開始信仰的傳承、彼此的體諒、領受及分享上帝的愛。讓我們跟上帝求,這樣的祝福就從我開始吧! 舉目向山祈禱會 主題:彼此洗腳的祝福 序樂: 聖詩:《聖詩》155首〈我欣慕真理的神〉 祈禱:親愛的主我們感謝?,因?啟示?自己,讓我們明白?豐富的恩典與慈愛;因?的陪伴與教導,讓我們懂得如何陪伴別人;因?的模範,我們知道彼此相愛的祝福,而使我們避免互相比較之下的傷害,謝謝?。求主?幫助我們,不只是知道彼此洗腳,更是用生命去實踐?的教導。 聖經:約翰福音13章14、15節 信息:彼此洗腳的祝福 聖詩:《聖詩》324首〈大家勇敢同齊腳步〉 代禱: 1.為晚輩與長輩在基督裡合一而禱告 主啊,謝謝?,?選召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因著?而祝福那被呼召而委身於那地方的人們,但也求?赦免人的有限,常常因著自己所建立的人際關係、年紀的增長、知識的擴展等,有時沒讓這些成為祝福,反而成為彼此傷害的工具,有時我們害怕傳承,是因為怕自己在傳承後失去自己,害怕面對傳承後的那種「完成的放下」所帶來的「真實」,使得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而不能再躲藏於權力、地位的後面。有時我們沒有體貼過去長者的時空背景下所教導的他們,而是用現在的我們去思考,甚至論斷他們,卻忘記自己在這世代中,仍有自己無法突破的限制。主啊,求?讓晚輩與年長者藉著?而重新對話,使這對話是互相欣賞的、互相體諒的、互相扶持的。 2.為了教會中牧者、長執、會友的合一而禱告 親愛的主,求?教導我們,明白牧者、長執、會友是同一個肢體,?是教會的頭,因著?,教會內的弟兄姊妹、牧者、長執彼此在?的裡面合一,彼此學習?的樣式,彼此在主的愛中互相洗腳,共同榮耀主?的名。 共同祈禱:主禱文

投稿

題目:在世上的家在哪裡? 作者:許俊輝 身分證:N124324170 住址:基隆市北寧路2號 行動:0988828256 電郵:pyeongjing228228@gmail.com   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向是每個人殷心期待的美夢,但是並不是每個人如自己預期而實現,至少在我的遭遇中,便經歷過很多的驟變;不過感謝上帝時常保守,在我尚未信主的時候就在我當中,直到現在在教會有「家」的味道,我才有這一份勇氣和信心活著。   我生長在一個特殊際遇的家庭,小時候父親為了賺錢,大量參加標會時被倒會,經濟進入困頓一段時間,幸好在娘家的幫助下,才有機會勉強撐下去讓我和小妹念書;好不容易,在我國小的時候,家裡經濟比較穩定,父親是做海運承攬業的,一個月三萬多港幣(大概十萬台幣),母親則是放下過去的路邊攤生意,專心當家管,似乎不需要回想起以前以樣擔憂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      偏偏母親在我國小五年級時,得了白血病中做嚴重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父親因此放下手邊的工作,全心地照顧她,但不過兩年就過世了,家裡積蓄跟著花得差不多了,那時候父親回去香港工作途中在中國卻中風了,就算治療以後仍是無法改變「一手一腳」的現狀。母親過世了,父親也不父親了,需要別人在旁邊協助才勉強地復健,似乎在催促著我們要有提早長大的心理準備,心境轉變地那麼大,還一度毫無讀書的動力,想要放逐自己,就這樣一了百了放掉了,想要重新找家,因為這不是我的家!   正當我的家庭受到波濤洶湧之際,那時候我國中同學就希望我到教會看看,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不習慣教會的氣氛,都沒有真正熟識的人,才三個月的短暫時刻,離開了四年多。在那段時間,似乎找到暫時的避難所,就是高中的好同窗和好老師,與家的感覺似曾相似,跟以前同儕的相處很不一樣,大家很會分享彼此喜愛的,彼此分擔責任,還以為是「居有定所」了。   沒想到時光飛逝,畢業以後就個奔西東、名存實亡了,只剩下臉書和行動在聯絡,失落感比以前更甚…..最後我在基隆求學的時候,只能去教會看看有沒有絲毫的希望;沒想到教會竟然給我出乎意外的溫暖,甚至還因著「慕恩」家庭給我們諸多的關懷,不計代價的,常常為我們的生命禱告,越來越喜歡起教會的氣氛。   其中長青團契的生活,更讓我對家的看法有極大的改觀,除了輔導們在上帝話語的餵養之外,還有契友們雖然毫無血緣和宗族的關係,但是我看見他們的熱情款待,願意幫助我搬宿舍,給我許多在生活和課業上的協助,讓我可以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和在教會的服事生活。更讓我驚訝的是,當我第一次願意放下和交託,願意分享過去生命各樣難言之隱的時候,這是我過去幾乎沒機會去表達的,他們卻真的很願意接納我,這不是靠自己的血氣和思想能成事的,是靠上帝的靈才行的出來的,就算過去在學校、宿舍裡面有什麼不快的經驗,都能照實地說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似乎不再是我一個人獨自面對,已經是大家的事去面對。就像哥林多前書中保羅說的:「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不若以前逃避和虛偽,生命很願意坦白那樣,因為上帝喜愛我們這樣真誠在祂面前,與祂會面如此寶貴的神聖時刻。   原來我從小渴慕尋找的家,不是有特別血緣、地域、和既得利益的關係所組成的,原來最穩固的就是因著耶穌基督信仰而呼召的家-教會!當我了解以後,不再只是單方面需要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是眼觀四方,看看身邊有誰真正需要的,效法基督的樣式,做他們的家人,給他們適切的關懷,做好耶穌基督的見證。使我的生命有基督在我裡面活,我才能問心無愧地為教會弟兄姊妹擺上,坐在弟兄姊妹中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上帝身上,我牢記在心!

古老的北方玫瑰──清邁

&nbsp文圖◎阿酥 &nbsp 去年10月去清邁,正值泰國水患最嚴重的時候。出發前不免受到親友「關愛」,只能盡力解釋清邁與做大水的曼谷等地相距超過700公里,應該安全無虞。會在那時間出發,純粹是巧合,既然已排定行程,也再三上網確認沒問題,我跟友人便抱著「振興泰國經濟」的樂天想法,照計畫拜訪這朵「北方玫瑰」。 當飛機緩緩降落在清邁機場,周圍灰色的天空搭配山林綠意,稀疏的房舍點綴其中,悄悄透露出與曼谷截然不同的閒適氣息。從小巧的航廈內拎出我們的行李,隨即搭上三兩句談妥價錢的「雙條」(清邁常見交通工具之一),前往距離機場不遠的清邁古城。 4個晚上有2晚住在古城內的民宿、另2晚則住城門外不遠處的設計旅店,這一次的旅行便是以清邁古城為中心。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盡可能在城裡步行、跟攤販或雜貨店買東西、逛市集、到寺廟裡參觀、在轉角的小酒吧放鬆聊天,用習慣的步調來接近一個全然新鮮的地方。  磚紅城牆  &nbsp新舊互映圍繞 13世紀時,泰北的蘭納泰王國(Lanna Thai)以此為首都,建立起邊長約1.5公里的城池,經過700多年的歷史更迭,磚紅色的城牆和護城河仍然跟隨時間前進,從原有的保護作用演變至今成為觀光景點之一。在舊城牆附近,新式旅館和現代建築早已悄悄越過它們,在城牆外護城河旁,常映入眼中的下半部是沾有歷史痕跡的紅磚牆、上半部則是探出頭的旅館或樓房,強烈對比十分有趣。這些城牆雖然不是全部留存至今,但比起台灣常見的「東門」、「北門」總是孤伶伶立在圓環或馬路中,清邁古城算是幸運多了 古城裡的馬路多數窄小,有的是一般柏油路、有的則鋪上地磚。步行的人很多,偶爾有機車緩緩駛過。出乎意料的是,古城裡的人種形形色色,白皮膚的、黃皮膚的、黑皮膚的都有,老的、小的、壯年的、青春的、單身的、有家室的,也各自成群。 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古城裡的店家也應有盡有。當地居民買菜的市場、供應日常用品的超市、提供long stay外國人便利服務的廉價洗衣店與二手書舖、專做觀光客生意的紀念品店,皆有其客層;傳統泰式小吃攤、日式拉麵屋、西式早餐店、美式咖啡館、拉丁風小酒吧,各自招攬生意。  古老氛圍  &nbsp令人釋放安心 走在清邁古城裡,原本想到的是舊與新、古與今的融合,沒想到更是地球村的縮影;原來在我不知不覺的時候,清邁早就是各國旅人或退休銀髮族愛好的長宿休閒首選。 其中一天我們參加當地的一日旅行團,有專車接送前往更北邊的清萊與泰緬邊境。在車上結識一位日本老先生,看他泛白的頭髮且是孤單一人,隨車導遊似乎跟他很熟,讓人十分好奇。後來找機會聊天才知,原來他退休後常常往返清邁與日本,每次一來就是待上好幾個月。他說,這裡的物價比曼谷還少一半,生活便利、環境樸實,每天他都會從住的地方步行到古城來,雖然要花上許多時間,但就當做是運動,大部分都是走路移動。 而這天他會參加旅行團,並不是為了去玩,而是要到泰緬邊境去「加簽」。意思是說,簽證期滿之前,如果出國後再入境,就可以延長15天簽證期限。而在清邁出國最方便省錢的辦法,就是移動到泰緬邊境去「繞」一下(編按:日本在泰國免簽證)。我們得知這個辦法時感覺非常驚奇,難怪一路上老先生不太跟其他乘客互動,去到各個景點也一副興致缺缺的模樣。連中午導遊帶我們到一間自助式餐廳吃飯時,當我們還搞不清楚從哪邊開始取餐,他早就熟門熟路去拿想吃的食物了。「每次都是來吃這間啊!」老先生淡然地說。 這天旅行結束後,導遊把我們每個人一一送回住宿的地方去,這位日本老先生在一間據他說是提供長期住宿的出租公寓前下車。看他提著在路上買的水果信步走遠,腦中閃過:「如果到這年紀,我會出現在世界的哪裡?」這個無解問題。在這700多年城牆包圍起來的既陳舊又現代的空間裡,70歲不過是它的1/10,對老先生來說,是不是在清邁古城裡反而能找到年輕的活力? 從小我對於能抵擋時間洪流的老東西格外傾心,以前不明白是什麼道理,隨年紀漸長便發覺,當凝視著一如清邁古城這類的時間見證者時,總覺得像在說「妳還年輕啦」,讓人感覺些許安心與釋放。而這個就是,旅行的其中一種意義吧! &nbsp 泰國觀光局網站:www.tattpe.org.tw 資訊:清邁是泰國第二大的城市,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台灣飛往清邁有中華航空與泰國航空兩家,華航直飛清邁、泰航需在曼谷轉機。本文作者搭乘的是泰航,來回機票約17000元。當地住宿、各項花費低廉,五天四夜約準備台幣8000元左右即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上帝的羔羊

◎吳文益(台北中會南勢角教會牧師) &nbsp新《聖詩》138首〈耶穌原本是上帝〉第2節:「主獻本身若羊羔,舊約禮數就廢無,免閣獻祭祀宴席,耶穌已經獻夠額。」羔羊的圖像具有很鮮明的信仰意涵,但對南太平洋島嶼的居民來說,他們的生活中沒有「羊」,宣教師們傳講「上帝的羔羊」的信息,顯然倍加艱難,但對現代都市居民來說,我們又體會多少呢?     沉默的羔羊 1988年湯瑪士‧哈里斯小說《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由導演強納森‧德米於1991年拍成電影上映,是奧斯卡金像獎史上第3部同時獲得5座份量最重的獎項電影,女主角克麗絲.史達琳兒時的夢魘,因她無法拯救一群將要被宰的羔羊,內心深處一直深感罪惡,驅使她成為FBI幹員拯救無辜;而協助偵辦「水牛比爾」連續殺人案的心理醫生漢尼拔竟然是食人魔。在台灣,今年初令人難過的新聞,日本留學生林芷瀅、朱立婕無聲無息的被張志揚殺害,是現代版的「沉默羔羊」嗎? 羔羊為什麼沉默呢?因為害怕而沉默嗎?因為自己的意見無法被認同選擇沉默嗎?「水牛比爾」把人皮當作戰利品,食人魔吃下了自己的戰利品,滿足內心邪惡的欲望,最無辜的卻是沉默的羔羊,小說及電影為什麼會引起迴響,因為這世界到處都是食人魔,台語描寫「仗勢欺人」謂之「食人夠夠」非常傳神,文明社會仍然到處充斥著血淋淋的食人魔,而且勢力很龐大,弱勢及沉默的人似乎像羔羊般只能任人宰割。 其實未必如此,如果認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往往只好沉默;但沉默並不代表認同,可能是在醞釀、等待更大的力量蓄勢待發。或許日光之下的確魔道高漲,但日光之上,上帝做王掌權,祂對自己所造的世界痛心,卻不灰心;祂對自己所造的人傷心,卻不失愛心,祂為世間預備贖罪的羔羊是自己的獨生子。聖經裡「羔羊」的圖像承載著很重要的信仰意涵,「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創世記22章8節)族長時代亞伯拉罕信心宣告,上帝早就預備給所有陷入人生困境的人們極大的盼望。     上帝的羔羊 今天上帝更為世人預備了贖罪的羊羔,就是救主耶穌基督(約翰福音1章29節),正如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他受迫害,受虐待,但他一言不發,他像待宰的小羊,像被剪毛的羊,他一聲不響。」(以賽亞書53章7節)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羔羊耶穌,祂不是因為害怕而沈默,祂是因為愛。我們願意領受到這一份愛嗎? 其實上帝的羔羊耶穌,祂在世間的日子並不沉默,祂「道成肉身」傳講天國的信息,醫病、趕鬼,世界卻不認識祂、不接納祂,直到祂甘心、默默的走上十字架之路,之後祂復活:「祂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林多後書5章14~15節)。 耶穌基督絕對不只是沉默的羔羊,或代罪的羔羊而已,更重要的,「祂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羔羊。」(啟示錄5章13節)而「上帝羔羊」的信息,更早就在「逾越節的羊羔」裡已經啟示給世界了:「你們吩咐以色列全會眾說: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著父家取羊羔,一家一隻。」(出埃及記12章3節) 出埃及記的逾越節羔羊,預表上帝的羔羊耶穌基督的救恩,不光是給一個人,是為全家的;全家一起吃羊羔的肉,全家一起得著屬天生命供應,全家左右門框及門楣上塗羊羔的血,全家共同得著屬靈遮蓋,可見家在上帝面前何等重要。 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章29節)顯然呼應先知以賽亞早有的預言:「他受迫害,受虐待,但他一言不發。他像待宰的小羊,像被剪毛的羊,他一聲不響。他被拘禁,受審判,被處死,沒有人關心他。他為了我子民的罪惡離開人世,為了我子民的過犯被置於死地。雖然他從來沒有凶暴的行為,也沒有撒過謊,他卻跟邪惡人葬在一起;他和財主共墓穴。上主說:他挨打受苦是我的旨意;他的死是贖罪的祭。他會看到自己的後代;他有長久的歲月。藉著他,我要實現我的計畫。」(以賽亞書53章7~10節)     贖罪的羔羊 使徒約翰更指出上帝的羔羊,是為世上所有的人贖罪的,「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約翰壹書2章2節)以色列人為罪獻上的羔羊只能暫時遮蓋罪,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羔羊,「他只獻過一次祭;他把自己獻上,一舉而竟全功。」(希伯來書7章27節) 按著肉身,施洗約翰和主耶穌是表兄弟的關係(路加福音1章36節),但在他得到聖靈啟示後,才真正認識耶穌是為世人除去罪孽的基督,這當中有很重要「聖靈」的工作,施洗約翰用「水洗」向以色列人顯明基督,而上帝是以「聖靈洗」向約翰指明基督。今天我們相信無論是「水洗」或是「聖靈洗」,甚至所有屬靈的經歷,都是在見證基督,不是拿來標榜自己。 施洗約翰見證聖靈像鴿子降在耶穌身上,祂就是上帝所膏抹的基督耶穌,「鴿子」又是另一個鮮明的圖像,鴿子代表柔和、純全與專一,聖靈膏抹的基督是教會一切屬靈豐富的源頭,若有人問說什麼是今天教會的正字標記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聖靈,但聖靈是什麼呢? 使徒保羅說得好:「聖靈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提多書3章6節)保羅要我們從「三位一體」的上帝來認識「聖靈」,而更重要的不只是認識聖靈是什麼而已,更要祈求聖靈的澆灌,教會才不會乾涸,個人才不會偏執,試問,今日教會如果沒有屬靈的能力,如何能靠主做美好的見證呢?(使徒行傳1章8節;2章18~21節) 「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hellip&hellip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上帝的兒子。」(約翰福音1章29、34節)這段經文裡,施洗約翰兩次見證他從靈裡所「看見」的耶穌,是上帝的羔羊,是上帝的兒子。我們從靈裡看見耶穌嗎?我們從靈裡看見耶穌是誰?我們肯為祂做見證嗎? *  *  * 施洗約翰的曠野呼聲我們聽見了嗎?我們感受到自己像沉默羔羊任人宰割嗎?現實處境中我們深感無能為力嗎?我們相信上帝必自己預備贖罪的羔羊嗎?我們領受到上帝羔羊的愛嗎?我們領受悔改的洗與聖靈的洗嗎?我們經驗到基督的聖靈澆灌與膏抹嗎?受委屈時我們沉默,因為我們害怕嗎?我們大可勇敢的宣告:「你(我)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我)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翰壹書4章4節) 上帝的羔羊不沉默,也不任人宰割,祂是上帝為除去世人罪孽的!祂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章14節) 這世界或許仍然黑暗,時勢真壞,但上帝的光已經來到,我們確信:「光照耀義人;喜樂充滿心地正直的人。」(詩篇97篇11節) &nbsp

【舉目向山】成為上帝之光

提摩太前書4章6~16節 ◎李冠呈(高雄中會援中教會牧師) 尊主為大 榮耀歸上帝 繼王建民、郭泓志、曾雅妮等運動明星在國際體壇發光之後,美國NBA籃壇出現了哈佛小子林書豪,在他的傑出表現下,帶領紐約尼克隊「起死回生」,一路過關斬將,「豪小子,零輸豪」的傳奇事蹟使他成為新的台灣之光。就在報章雜誌、新聞媒體大幅刊登報導驚嘆、誇讚之際,他卻能保持平常心做好分內工作,每每在訪問時謙卑說:「我所得到的分數都有上帝的作為,感謝上帝,沒有上帝我無法達成。」將榮耀歸於上帝。 林書豪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奠基於他的苦練、勤練,而非一蹴可及、一步登天。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成名之前歷經艱辛,卻忍耐始終不放棄,於是當機會來了,他牢牢把握,造就了今日的英雄,使他從人生低谷邁向生涯高峰,從開季前被勇士隊釋出,到如今家喻戶曉,成為連白宮主人歐巴馬總統都認識的職籃明星。 另一個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他有堅定的信仰,他說:「基督信仰是我面對困難時,最大的喜樂和勇氣來源,是耶穌幫助我走出低潮,重新找回對籃球的信心。」、「因著上帝,化壓力為動力,化阻力為助力;化危機為轉機,化停機為契機。」、「父母親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教導我先愛上帝,甚至在學校課業之上、運動之上,並且在家庭之上,上帝就是第一順位,也是最優先的次序。」在哈佛主修經濟、副修社會學的林書豪說:「若有一天高掛球鞋,我不會去當華爾街金童,而是要去傳福音、作見證。」他的奮鬥史成為今日年輕人信仰絕佳模範。 為主所用 青年行大事 教會歷史上有一群年輕就立志要奉獻給上帝使用的人,從小就立志為主所用,並且認真預備,時候到了,上帝就使用他們為主成就了大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1920~2005年)12歲立志當神父到貧窮的鄉下關心貧苦人,卻為主行了大事,在他當教宗任內到其他國家進行教宗訪問102次,為上帝成了和平大使。德蕾莎修女年輕時就獻身事奉神,後來創設仁愛傳教修女會,幫助有需要的窮人,她說:「活著就是愛,以真愛做小事。」 「台灣使徒」巴克禮牧師,16歲生日(大學電機系二年級)曾寫「獻身契」,自此每年生日必在「獻身契」簽名,以示奉獻之志(此事於死後方公諸於世)。在台灣最大的貢獻就是創設台南神學院、教會公報社和翻譯白話字聖經,他曾說:「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踏上未知的旅程?一個人需要多堅定的信仰,才能面對魔鬼的試煉?一個人需要多深厚的愛,才能毫無保留地燃燒殆盡?」 中文名字為「偕叡理」的馬偕博士,10歲時聽到前往中國宣教的賓威廉宣教師呼籲,內心深受感動,立志長大後也要成為宣教師。在加拿大完成大學教育及神學、醫學教育後,1871年(27歲)離開家鄉,蒙主引領來到台灣,1872年3月9日船入淡水河口,聽見有主的聲音對他說:「就是此地!」此後獻身於福爾摩沙台灣,在台30年期間,設立60多間教會,為3千多人施洗。他一手拿聖經,一手拿拔牙鉗子,和他的學生約拔了2萬1千多顆牙。他也從事教育工作,在淡水興辦牛津學堂、淡水女學堂。馬偕甚至娶了台灣女孩張聰明為妻,終身定居台灣,表明他愛台灣、認同台灣的心。 為主發光 作基督精兵 提摩太前書4章12節:「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這是保羅勉勵他看為屬靈兒子的提摩太所寫,字字句句都提醒提摩太在傳福音之際莫忘身教等同言教,必須做到言行合一,相信上帝帶領,做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因此,父母親的責任很重大,必須把帶孩子到上帝面前看為首要;而身為青年人,也應該努力實踐信仰的教導。 或許我們不用成為林書豪,但是一定要靈性好,忠心做好分內的事、盡該盡的責任,善用恩賜,相信上帝、依靠上帝,預備自己、裝備自己,如同提摩太後書2章21~22節:「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成為上帝無愧的工人,過聖潔、敬虔的生活,以生命實踐上帝的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成為主耶穌的精兵。 主何時要用我們,我們不知道,但是必須時時自問:我預備好可以成為主耶穌要用的小驢駒了嗎?親愛的年輕人,盼望我們學習效法耶穌或上述信仰偉人的典範,用一生專心做一件事,行出佳美腳蹤,期待今日的青年都能將生命獻給主。「不用揚名國際成為台灣之光,但是可以為主的緣故成為上帝之光。」 舉目向山祈禱會 舉目向山泰澤祈禱會程序 靜候:請安靜心預備好自己來到上帝面前 序曲:〈我要向高山舉目〉(我beh舉目向高山) 2首〈心靈的光請降臨〉(司琴彈奏1次後吟唱數次) 哦~~~創造的聖神請降臨 哦~~~心靈的光請降臨 心靈的光請降臨 宣召:齊念同心來到主面前 練習身軀,彼個利益是小可;若是敬虔,就凡事有利益,因為有現時及將來活命的應允。此句話是通信,通齊全接納的。(提摩太前書4章8~9節) 詩歌: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 1首〈今阮敬拜?,基督〉(吟詠數次) 今阮敬拜?,基督 今阮感謝你 因為?在十架上 救贖世界萬民 因為?在十架上 救贖世界萬民 讀經:提摩太前書4章6~16節 默想:默想3分鐘,聽到音樂吟詠〈我的靈魂稱頌天父〉 6首〈謳咾我上帝〉(默想後吟唱2次) 謳咾我上帝 閣稱頌祂的名 謳咾我上帝 祂復活我生命 信息:成為上帝之光&mdash&mdash給今日青年的鼓勵 聖餐:已洗禮兄姊請到前面領受聖餐,未洗禮兄姊請到前面領受祝福 28首〈耶穌基督〉(領聖餐時反覆吟詠) 耶穌基督佇我心中光照 不通閣互黑暗攪亂無息 耶穌基督佇我心中光照 打開心門迎接?的愛 奉獻:甘心樂意的奉獻蒙主喜悅 9首〈全能的救主〉(奉獻收完吟唱兩次) 全能的救主 上帝獨生子 求?賜阮平安 禱告:主請聽、請憐憫阮的禱告 ‧求幫助阮操練敬虔、聖潔生命 ‧求幫助阮立志成為主耶穌的好執事 ‧求幫助阮遵趁?誡命 ‧求幫助阮將?的話語深藏心中 ‧求幫助阮不看輕自己,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做榜樣 ‧求賞賜堅忍、恆切等候主的心 ‧求使阮成為生命之光,把光帶進黑暗 58首〈聖神創造者 請降臨〉 (每項禱告完吟唱1次,結束吟唱2次) 聖神創造者 請降臨 聖神創造者 請降臨 主禱文:求主親自教導與引導 45首〈主聽阮祈禱〉(唸完主禱文吟唱2次) 祝禱:領受三一真神的賜福 散會祝福:唱完請自行離開,或繼續留下禱告直到音樂停止 《聖詩》324首4節(新《聖詩》552首)(唱數次) 咱若專心行主正路,真實跟隨主耶穌, 到尾福氣平安歡喜,主必賜咱到滿意, 請咱時常同齊腳步,勇敢經過黑暗路, (和)倚靠上帝好膽進前,當進前,當進前, 倚靠我主來進前 ※泰澤禮拜可做簡單布置(如蠟燭) ※泰澤的禱告詞不用太長,簡短即可,把主權交給上帝 ※泰澤詩歌歌譜請參考泰澤詩歌本,有標記曲數,上面歌詞皆已翻譯為台語 ※聖餐部分可依各教會禱告會形式決定是否實行

清邁小旅行──窺見泰北邊境風情

文圖 &nbsp◎&nbsp李育琴 &nbsp 2011年,泰國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的水患,9月泰國中部已經因昭披耶河氾濫,大片農地和城鎮浸泡在濁濁黃水中,首都曼谷更是岌岌可危,泰國政府上下大動員,軍民協力堆沙包,就是要把滿溢的河水阻擋在市區範圍之外,力保首都曼谷的安全。 10月,水患的威脅仍未解除,台灣外交部開始對泰國旅遊發出警示訊息,建議國人非必要不宜前往。儘管如此,我和友人還是照既定行程,搭乘泰航經由曼谷轉機到清邁,泰國的第2大城、700多年前蘭納泰王朝的首都。 ]古城漫步  享受悠閒氣氛 此次旅行因為水患的影響,帶著略微沉重的心情踏上泰國土地,然而泰國一向給人樂觀陽光的感覺,因此剛抵達民宿放下行李,就因為清邁舊城內悠閒宜人的景致,心情漸漸放鬆了下來。 仔細觀察,清邁和曼谷是兩個很不相同的城市。儘管清邁是泰國第2大城,街道和車流卻完全沒有曼谷那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尤其在目前仍保留四方城牆遺跡內的「舊城區域」,說是全世界最適宜Long Stay的地方也不為過,難怪此地所見的外國人士一派輕鬆悠閒,極為享受這裡的宜人氣氛。 清邁舊城內寺廟、古蹟散布,漫步其中可好好感受這個微笑國度。一日早晨,隨性走入某座廟宇,在庭園中遇見一位青年男僧向我們問候,問我們是否來自中國雲南?得知我們來自台灣,也非常親切交談。泰北的邊境和中國相交,清邁也是中國貿易貨物進出的重地,因此來自中國雲南的人不少,位於清萊府的美斯樂更是以華人為主要人口的村落和觀光重鎮。 為了一探泰北風情,我與友人參加了當地旅行社的泰北一日旅行,我們上午8點由清邁出發,搭乘12人座的小巴並有導遊隨團。這是我第2次來到泰北,與前次不同的是,此行隨團導遊是泰國當地青年,以流利的英文介紹這趟泰北遊的各個景點。 走訪泰北  見證邊境演變 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清邁北方的城鎮清萊,清萊是蘭納泰王朝的舊都,後來首都才遷到清邁,清邁的泰文就是「新城」的意思。稍作休息後我們往泰緬邊境出發,導遊Don是個20多歲的青年,他在行車途中述說泰北金三角的歷史和現況。他說:「我的奶奶已經80多歲了,有次她問我,Don你現在在做什麼工作?」Don告訴奶奶,「我在旅行社當導遊,負責帶遊客到泰北金三角去遊覽。」在奶奶的記憶中,金三角是個危險又混亂的地方,因為毒品和黑市交易,過往惡名昭彰,「Don,你不要做了,那裡很危險的!」後來Don才跟奶奶說:「奶奶,金三角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的確,泰北的金三角已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發展成著名的觀光景點。位於泰緬寮3國邊境的金三角因盛產罌粟,曾經是全球毒品供應中心,後來在泰國政府強力打擊之下,罌粟種植面積才漸漸減少。觀光產業盛行之後,意外帶來了許多遊客,非法的毒品交易已無法進行,商人賺起觀光財。從泰國這頭往緬甸對岸看去,看似荒蕪的河岸邊矗立著大型的豪華建築,導遊說那是專門供國外旅客賭博的賭場。 對於金三角有興趣的旅客,可以搭乘旅遊業者的長艇,到對岸瀏覽緬寮邊境的風光。那段腥風血雨的毒品歷史已然過去,遊客在湄公河上必須運用大量的想像力才能捕捉那段歷史的驚險片段。 參觀部落  長頸婦女守俗 來到泰北另一個重要景點,就是參觀少數民族長頸族部落。長頸族人來自緬甸,他們的生活一度困頓,因此泰皇特別設立資金支助他們,現在聚落裡的青年已走出部落,外出受教育和工作,部落的生活改善後,便將在泰國獲得的收益回饋故鄉。不過部落裡仍舊是竹子茅草屋,導遊說,他們不願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仍舊認為自己是緬甸人。 長頸族婦女因為部落習俗必須在身上套上沉重的銅環,以脖子最為常見。導遊Don解釋,經過儀式挑選的女孩才能戴上銅環,而這樣的女孩能為村子帶來幸運,也保護著村子,受到祝福和尊敬。不過隨著部落裡的經濟和生活改善,族人也開始思考這樣的作法是否適宜,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女孩套上銅環。 Don帶我們到脖子上戴最多銅環的婦女前向她致意。看著這些女性,或許為了傳統,或許為了觀光收益,願意每日身負沉重的銅環生活著,身為外來者的我不能理解卻又疼惜不已。然而一個族群有權決定他們要如何對待自己的傳統,當文明走向更為理性的境地,也許很多獨特的文化也跟著消失殆盡了。想著、想著,我的心裡出現一陣矛盾呢! 將泰北的精華濃縮在一日的行程裡,畢竟太過倉促,可惜假期本來就短暫,只能依賴這匆促的遊程,略微開拓我們對泰北風光的認識和想像。 離開清邁時,曼谷的水患威脅仍未解除,許多市區外圍的民眾家園仍泡在水裡,在飛機上的我俯瞰外頭,祝福這個和善的國家人民能安然度過艱困的災情,再次展顏微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長頸部落戴銅環的婦女正織著布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湄公河岸的金三角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泰北長頸族婦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Waroro市場販售各式乾貨、食材和生活用品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舊城遺跡塔佩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漫步清邁舊城內舒適宜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舊城古蹟柴迪隆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清邁舊城內許多廟宇古蹟,僧侶備受敬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越過邊境到緬甸,有許多兜售紀念品的小孩 &nbsp

徒步淨灘──蘭嶼奇異之旅

文圖◎陳惠世 &nbsp 2010年完成台灣徒步環島後,2011年,我往各離島繼續為地球和平徒步。第一個離島,選擇蘭嶼。 出發前,樸門同學向我介紹她的男友巴黑,他是蘭嶼朗島教會青年。說明前往蘭嶼的和平徒步後,他熱情幫我找民宿,並協助我蘭嶼的淨灘活動。 蘭嶼環島公路約40公里,我計畫3月9日從高雄出發到台東搭機飛蘭嶼;10日到11日徒步環島及淨灘;12日搭機返台東再轉車回高雄。 通常徒步環島我都一個人走,這次至少有妹妹及3個計畫2011年底到台灣徒步環島的日韓青年同行。3位日韓青年是經好友Yuji介紹,透過網路認識。3月9日我們分乘前後班機抵達蘭嶼,首次見面在蘭嶼機場。3位朋友熱心於地球和平,曾組隊在日本與韓國徒步,志向相同,雖初見面,卻不陌生。 一天走完36公里環島路 在朗島民宿「馬龍爸爸的家」卸下行李後,我去海岸觀察選擇淨灘的地方。晚上,我們借民宿的廚房開伙,馬龍媽媽將電磁爐借我們烹煮,我這才知道蘭嶼因設核廢廠,台電給居民的補助是一樓以下用電完全免費。乍看這對蘭嶼似乎是德惠,實則為摧殘。島上放置核廢料,其致命污染對生態的破壞無法逆轉;島民習慣免費用電就比較無法節制,無論在島外或將來恢復收費,蘭嶼人都難以適應。再者,因免費用電,家家戶戶購置冷凍櫃冰凍魚體,大海成為被遺忘的冰箱,捕魚次數少了,技術漸漸弱了。 馬龍爸爸是朗島教會弟兄,也是一位思想傳統的達悟人,他說我長得像原住民,就親切稱我「原住民牧師」。知道我到蘭嶼徒步淨灘,他把一張藏在桌布底下的寶貝給我看,是一張寫了字的便條紙。他說民宿客人常問他部落間的距離,他不想隨意應付,就特地開車記錄每個部落間的里程。他一直把寶貝藏在桌布底下,馬龍媽媽這才知道為何他對部落距離那麼清楚! 根據馬龍爸爸的紀錄,環島公路全程約36公里。在徒步上,36公里對我是個尷尬里程,要走一天很辛苦,要走兩天需要來回接駁。為了省時,我們還是決定3月10日一天走完。 馬龍媽媽覺得徒步環島不可思議,建議我們租機車環島,她說一天要走完,大概要走到三更半夜。不過看我對全程徒步那麼執著,她有點受到激勵,說在蘭嶼住那麼久,從沒走過全程,也想要試試。樸門同學說她到蘭嶼那麼多次,也從沒徒步環島過,也想試試。我們到蘭嶼的5人都有徒步經驗,為了讓新加入的2人有充裕的徒步時間,約好隔天一早就出發。 行程時間敲定後,我們請日本朋友彈吉他唱歌,並請馬龍爸爸和巴黑分享朗島的文化。馬龍媽媽感受到我們對蘭嶼文化的尊重與熱情,就把馬龍爸爸的丁字褲捧出來,請巴黑示範丁字褲和傳統服飾的穿法。原先我一直以為丁字褲是件丁字型褲子,這才開眼界知道它是一條長帶子,未熟練紮緊,很容易穿梆。 馬龍爸爸說,蘭嶼海邊的船以前連拍照都是禁忌,現在觀光客多了,雖容許拍照,但仍忌諱碰觸。非經許可,島上的老人或地下屋禁止攝影。此外,蘭嶼人不隨便撿路上的東西回家,怕帶來污穢。長相特別的棋盤腳種子像不祥物,多刺的林投樹在蘭嶼卻是保護傘。 海嘯威脅中仍有平安 10日早上7點40分,我們7人圍圈禱告後開始徒步,奇妙的上帝給了整天的雲柱,從啟步到回程,一路薄雲遮天。 環島公路上,四處成群的山羊是蘭嶼的紅綠燈。羊隻漫步馬路時,紅燈亮了,人車要停下來;羊隻過了馬路,綠燈亮了,繼續前行。馬路上慢條斯理的豬隻是蘭嶼的閃黃燈,請你注意減速慢行。悠閒的豬羊燈號真是蘭嶼的奇景! 沿著環島公路走,每到一處景點,馬龍媽媽熱心導覽,我們就把腳步放慢稍微瀏覽。下午5點半左右,順利的在預估時間內走完全程。 蘭嶼美麗的海灘布滿海上漂過來的垃圾,11日下午我們要淨灘。當天上午大雨小雨滴滴答,中午出發時,仍然細雨綿綿。到達海灘不久,雨停了,天色卻是灰濛濛。 巴黑幫我們找了幾個黑色大垃圾袋,我們很快就把垃圾裝滿袋。就在裝滿最後一袋時,淨灘負責載垃圾的巴黑突然在公路上急迫的大喊:「趕快離開,海嘯來了!」原本以為他在開玩笑,但是他的呼聲迫切。 收拾好物品,回民宿路上,發現大家緊盯電視新聞,這才知道,當我們淨灘時,日本發生大地震及大海嘯。氣象局預報,不多久海嘯可能襲向台灣東海岸。蘭嶼島上人心惶惶,大家不斷互通消息。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電話,建議大家往高處跑!蘭嶼是個小島,有山卻不高,人們不是住地下屋就是簡單的木屋或平房,經濟好些的,受制於地形與氣候,也只能蓋個2、3樓。 哪裡是高點?何處可躲逃?電視上海嘯席捲時間不斷倒數,但我相信凡我們腳掌所到之處必有平安,所見之地都要蒙受祝福!我領悟上帝為何在此刻領我們到蘭嶼徒步!311,蘭嶼猶如加利利海上遇狂風的小船,主在船上,雖面臨海嘯威脅,祂卻保守十分平安! 12日天氣放晴,陽光普照。告別蘭嶼,我們回到台東,將日韓朋友介紹給守護杉原灣的另一樸門同學後,我和妹妹平安順利回到高雄,結束了蘭嶼的奇異之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徒步至椰油部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完成徒步環島回朗島部落合影 &nbsp

【舉目向山】訂立新約

耶利米書31章31~40節 ◎李玉霞(彰化中會王功教會牧師) 在大選期間,多少渴望台灣的政治生態能穩健,多少期盼領航者能如競選時的衝、勇、有理想與作為,但常是選後一切富麗堂皇的標語成泡沫。 想想上主在耶利米書31章說:「時候將到,我要與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訂立新的約。我親手領他們的祖先出埃及以後,曾經與他們立約&hellip&hellip新的約和這舊的約不同。我要與以色列人民訂立的新約是這樣:我要把我的法律放在他們裡面,刻在他們的心版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不再教導鄰人同胞說:『要認識上主』,因為全國上下都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不再記住他們的過犯。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何等期待2012就是時候成熟,台灣能展開歷史新頁;但仍落空。「時候」將何時到?難道人民的過犯仍被記住?或人民的心未甦醒?或需要學習以色列人民去經歷認識真神,去了解宇宙主宰的定律? ◆與造物主建立良好關係 看看以色列人的歷史,他們雖一再歷神蹟奇事,但終究背叛帶領他們的神,因此喪國。儘管如此,歷史的主宰本於憐憫與慈愛而重新開啟拯救之門,並宣告要與以色列人民訂立新的約。 上主是宇宙與歷史的主宰,各國的統治權也是上主賦予。祂使太陽白日發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發亮,又攪動大海,使海中波浪洶湧,其作為可畏。誰能廢掉?誰能量度上天?誰能尋察地的根基? 上主定律萬物皆欣欣向榮,但台灣卻籠罩在族群分裂、廝殺,政治詭譎不安與經濟殺雞取卵的局勢中,長年擺蕩不已。我們渴望以台灣為本,能安身立命、族群和睦,和平共榮,人人豐衣足食,但這些基本需要的滿足卻遙遙無期。上主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使人生而平等,又使人有能力管理萬物;然而,人卻違反了與自然的關係,貪得無厭地掠取大自然的資源,形同與上主斷絕來往。昔日以色列人所嚐的惡果,台灣今日也親嚐了。 ◆刻骨銘心的定律 上主的呼喚是回頭與人訂立新的約。這個新約不再是刻於石版上當裝飾品,而是要烙印在每個人的心版。是在生活中呼吸到上主,體驗到祂的同在,深深跟隨。人若與主同行在光中,黑暗的權勢會蕩然無存。 據調查,台灣是唯一可用金錢買賣選票的國家。此交易並非區區金額所能評價,乃牽動人性的信賴,及國家的命脈。在選票交易中,人已出賣靈魂。台灣最大危機,並非外在的敵人,乃內部自我認同的錯亂。台灣人甫出娘胎,就被塑造成玩偶般的性格,「教育」更成有毒的糖衣,讓人失去主權意識。台灣人也迷失在以色列人的迷失中,唯有上主的定律烙印在心版,心中才有定準。 ◆全國上下都認識上主 認識上主是智慧的開端,是聰明之舉。認識上主就是認識自己。以色列人曾迷途走向投靠外邦的神,他們迷了心竅背離選召他們的主。多少台灣人沒認識自己的國家、土地與身分,因而沒定力,願為牆頭草,如同以色列人因為不認識上主而盲目橫行。 筆者2009年找到自己西拉雅身世,進而知道1627年祖先開始蒙恩並開創台灣歷史的首頁。在尋根過程內心與祖靈對話,也與揀選祖先的上主對話。上主從400年前藉著西拉雅族開啟台灣史,立定信仰根基約200年,後因殖民者而匿跡。現今宣教始於1865年,而台南、高雄西拉雅族與「紅毛親戚」重逢之際,福音很快廣傳,如今設教百年以上的教會如台南左鎮、岡林、澄山及高雄木柵、永興等。 今日原住民歸主的比例很高,但在台灣精神認同上常被形容「鐵板一塊」,這塊鐵板何時能解鎖?以色列人也曾迷途投靠外邦神,他們迷了心竅背離選召他們的主。但切記,基督徒是社會的光與鹽,教會是時代的燈塔。 「上主使太陽照耀白晝,使月亮星星照亮黑夜。祂攪動海洋,使波濤澎湃。祂應許:只要自然界的秩序持續,以色列國運就會持續。」應許選民的上主今日也要與我們重新立約,讓環境生態、政治生態、族群生態都失衡的台灣,恢復其美麗島之美譽。當上主的子民與訂立舊約的上帝關係走樣,他們歷經困惑亡國;然而「時候將到」,上主要與子民重新立約,全國上下必都認識祂,人的過犯被赦免,得享安和樂利生活。願主旨意得成在台灣大地如同在天上。 讓我們重新得力,「依靠上主的人,充沛的精力源源不絕。他們會像老鷹一樣張開翅膀;他們奔跑不疲乏;他們行走不困倦。」(以賽亞書40章31節) 舉目向山祈禱會 主題:訂立新約 【舉目向山來頌讚】 序樂:新《聖詩》177首〈這是重新出發的日子〉 祈禱:更新萬物之主,濕冷的寒冬很難熬,但因?的慈愛與眷佑,我們必安然度過。卑微的人再次以敬虔的心屈膝在?面前,仰望?十架救贖的榮光,稱頌?的公義與慈愛,因著愛與盼望我們重新出發,期盼春回大地萬物得以欣欣向榮。奉主聖名,阿們! 回應詩:新《聖詩》313首〈讚美上主的慈愛〉 【舉目向山來領受】 聖經:耶利米書31章31~40節 回應詩:新《聖詩》193首〈上帝所賜活命的話〉副歌&times2 信息:訂立新約 聖詩:新《聖詩》517首〈咱的鄉土主所賜〉 祈禱:憐憫與公義的主,我們需要被重新栽種,需要修剪再發新枝,需要被搗碎重新塑造,成為?有用的器皿。台灣是?的恩賜,寶島孕育諸多生靈,我們要呵護讓世代子孫綿延不斷,享受?創造自然萬物的榮美。台灣面臨多邊挑戰,當時?如何眷愛以色列百姓,求?今日也如此眷佑台灣人民。奉耶穌聖名,阿們! 【舉目向山來祈禱】 聖詩:新《聖詩》284首〈請來,我主〉 代禱: 1.新國會生態:大選已過,勝者主政是責任,輸者監督也是責任。在位者當思如何營造祥和社會與奠定國家尊榮。無論是藍天、碧海,是金黃遍佈或綠草如茵,皆是寶島繽紛的色彩,人民的寄望與託付是在新國會生態中能發出新氣息。 祈禱:主啊!赦免我們常有分裂攻擊。祈求?賜智慧給公僕,讓他們遵守競選諾言為全民謀福祉。求?引領官員們為時代開創新局,竭力為人民營造生活品質。期盼在新年有新國會也有新氣象,正如?更新萬物。 2.落實土地、族群與經濟之公義:大選期間亮麗的文宣、口號喧騰,然而人民基本期待是自己的土地不要被強制徵收,每一族群能共生同榮,並有自己的名字、語言;勤奮者人人有工作以維生。 祈禱:主,求?彰顯大能讓人們知道土地、族群與經濟是生活的基石,多少朝代更替弱肉強食;多少選舉理想沸騰,但回歸基本生活面,我們希望政府能苦民所苦,在民主的台灣進步與發展之際,但願人人安居樂業。祈求主賜良知予主政者落實社會公平正義。 3.中流砥柱的教會:教會是上帝救贖的記號,以馬內利的主與卑微者為友,祂曾唾棄當時污染聖殿者。教會在時代的洪流堅守先知角色與國家的守護者。上帝以天為寶座、以地為腳凳,我們的國家要自己來守護,教會就是國家的守護者。 祈禱:我主上帝,無論得時不得時,求?堅固我們能勇敢見證?的公義與慈愛。在迎接台灣宣教150週年之際,幫助教會學習宣教師與先民的精神,懂得與邊緣人在一起,幫助教會時常記得扮演作光與鹽的角色。 回應詩:新《聖詩》333首〈主,求?憐憫〉 (代禱完唱或每一項祈禱後吟唱此詩) 【舉目向山受差遣】 聖詩:新《聖詩》519首〈為此塊土地阮誠心祈禱〉 彼此祝福:新《聖詩》619首〈咱向前行佇上帝的光〉

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

◎張德謙(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 &nbsp「疼惜國家台灣、遍傳基督福音」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12~2013年的宣教主題。自2006年以來,我們從家庭、教會、社會、國家,直到2014~2015年的普世宣教主題,無不朝向「認同、委身、成長」的10年宣教總目標。「疼惜國家台灣」引領我們思考與反省:在奔跑「一領一‧新倍加」宣教的路徑上,宣教的態度是否建立在愛上帝、愛人?是基於認同我是基督徒、台灣人,我委身基督、委身台灣,我願意在宣教行動中成長,進而遍傳基督福音。 台灣是蒙上帝揀選的族群&nbsp 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我的生趣在於此 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妳 我望穿雲霧、看見群山 我從雲中的隙口俯視大地, 遠眺波濤大海、遠眺彼方──我好喜歡在此遠眺! 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 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 在那竹林搖曳的陰影下 找到我的歸宿&hellip&hellip &nbsp 這是馬偕博士對台灣認同與疼惜,說這是他的歸宿。在台灣的歷史中,有許多外國的宣教師用他們的青春、生命來疼惜台灣。 147年前荒蕪迷信的台灣,因著上帝的憐憫與慈愛,呼召馬雅各醫生、馬偕博士以及眾多宣教師來台;他們跨越舒適生活的邊界,順從聖靈的風來到台灣,並宣稱「台灣是我的國家」來表明認同委身台灣。這堅定的態度與決心,為的就是要遍傳福音;從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等等,讓台灣人看得到、摸得到又真又活的上帝,並且經驗到洋人基督徒對台灣人的愛;也因此漸漸擺脫洋人是帶著洋槍大炮來侵略台灣的戒慎恐懼。福音因著愛進入台灣人的生命,更激勵了本土傳道人疼惜台灣的心,紛紛鼓勵教會與信徒承擔起「自養、自治、自傳」的宣教責任。於是,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00週年時所發起的「倍加運動」(1955~1965),再次見證台灣是蒙上帝揀選的族群;短短10年,信徒從5萬9471人增長到17萬9916人(平地加原住民信徒)。上帝是信實的上帝,祂的靈大大的運行在台灣人民心中,帶來心靈平安與生命的盼望。 蒙揀選是為了使萬民做主門徒 「揀選」是上主給以色列的恩典,祂救贖他們脫離埃及為奴的身分,並非因為他們人數眾多,乃是因為主的愛,守祂向以色列人所起的約「向愛祂、守祂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申命記7章9節)同樣的,上帝也愛台灣人,這「愛」是上帝超越時空、不斷在歷史中向祂揀選子民的自我揭露與印記;祂救台灣脫離外族統治,恢復台灣主權與人民尊嚴,我們當繼續與上帝同行,為邁向新而獨立的國家努力。同時也要持守上帝的誡命,舊約有613條誡命律例,到了新約時代耶穌將其總歸為愛上帝、愛人,只要我們守這兩條誡命,相信守約施慈愛的上帝必讓台灣因你得福。 教會可以不做很多事工,唯獨不可不傳福音。但「如果我們不能漠視當今教會的危機,恐怕也不容我們敷衍應付,唯一可行的就是誠懇面對,絕不屈服。」宣教學大師David J. Bosch在《更新變化的宣教》中指出「正視教會危機」的重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繼「倍加運動」之後,40多年來領人信主的步伐緩慢,不冷不熱是我們應正視的教會危機;面對即將來臨的宣教150週年,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看見來打破僵局,付出決心、勇氣與創造力。2010年啟動「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以大誡命完成大使命」成為領人歸主的行動總綱與宣教態度,激勵信徒恢復與上帝和好的關係,進而走出教會進入人群,傳愛、悔改以及和好的福音。以「愛」為核心,必使宣教的「質」大大成長,自然帶動「量」的增長,邁向「使萬民作主門徒」之大使命。 從整全宣教來疼惜國家台灣 「疼惜」是台灣人特有的情感用語,流露深層又真實的愛。除有不捨之意,更是打從心底的疼愛,以「生命共同體」的態度來認同土地上所有人民;台灣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不捨仍有數以千計的人找不到生命出口,因失業、卡債、高房價、政經衝突、家庭危機、無價值感&hellip&hellip等,造成生命不可承受的重。孤獨中,人的心在角落顫抖;黑暗中,靈魂在憂傷吶喊。我們看到了,但身為「光明之子」的我們如何進入人群發光? 近年來我們與普世各教會同步推動整全的宣教,以疼惜、認同台灣所有住民為出發點,積極「培育上帝兒女」(Nurturing the People of God)去「宣揚福音」(Proclaiming),呼召信徒進入社群中「愛心服事」(Loving Service),特別是窮人與被輕視的人。也在許多社會不公義的事上發聲與行動,從「社會改造」(Social Transformation)的層面來見證上帝的公義與慈愛。更在許多環境保護的議題上彰顯我們是上帝的好管家,與人民站在一起「關懷受造界」(Caring for Creation);我們反對財團開發杉原灣、反對在彰化興建國光石化、反對台26線的開發、反對將核廢料放置於阿塱壹古道的南田/旭海;並且全力主張非核家園來維護上帝創造的美麗寶島之整全。而多元文化是上帝賜給台灣的特有禮物,每主日全台有18種語言在敬拜上帝,我們竭力透過「福音與文化」(Good News in Culture)用創造力傳揚耶穌的愛與盼望。這6個面向的整全宣教模式除了與台灣的社會脈動一同心跳,更能培育出第一個「一」進入社群去帶領另一個「一」(一領一)到耶穌面前的能力與機會;我們只要相信並且與聖靈同行,聖靈會感動人口稱「耶穌是主」(哥林多前書12章3節)。 務要傳道使基督福音遍傳&nbsp 台灣因著許多雲彩般見證人的佳美腳蹤,至今建立1220間長老教會,24萬多的信徒。信仰前輩秉持「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章2節)活出了基督徒傳福音的生命態度:迫切、準備、忍耐以及全備關懷。福音是關乎生死的問題,信耶穌使人脫離罪的死亡與轄制而得永生,所以無論環境如何,總要迫切、專一不懈的傳福音。讓我們學習胡文池牧師勇敢跨越熟悉的平地牧會邊界,每天翻山越嶺步行7、8個小時,每天迫切為Bunun祈禱,只為將福音傳進布農部落。他隨時預備好上帝的話,用百般的智慧全方位的從生活中關懷導正,糾正他們的人生觀與價值信念,生命得以在耶穌基督裡悔改更新。 有個製作鉛筆的師傅,對一枝作好的鉛筆說:「在把你送進世界前,有5件事要記住,這會使你成為世上最好的鉛筆!第一,你可以做很多偉大的事,可是先決條件是:你要讓自己被握在某個人的手裡。第二,在削鉛筆時,你常常要經歷許多痛苦。第三,你發現寫錯或畫錯時,可以隨時修正錯誤。第四,你最重要的部分是裡面的筆心。第五,不管在任何材質、任何情況下,你都要畫出你的痕跡。」若以鉛筆來比喻傳福音,則讓我們知道:上帝掌管著我們傳福音的果效,我們只要與上帝同行,竭力去傳。過程或許艱辛,但我們要學會忍耐,即使偶有失錯,也能得耶穌的寶血潔淨遮蓋;重要的是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勝過保守一切;且無論環境如何,都要勇敢承擔傳福音的責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已效法保羅為主立下標竿,2015年全體信徒要增長到30萬人、設立150間教會、差派國外宣教師15名。盼望我們掌握這世代的宣教契機,「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馬書12章1節),興起為主發光,一人領一人信主,聖靈必引領我們向著所立定的標竿直跑,台灣人必再次經驗上帝的愛,使基督的福音遍傳。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