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那個掌權27年的男人

──「蔣中正總統與台灣」特展之我見

(相片提供/Pixabay)

 黃作炎

在台灣歷史上,蔣介石從1948年擔任總統到1975年過世,歷時27年。自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他雖然曾下野,但一直是實際的領導者。到過時為止,他以一直握有不小的權力,可說是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

這位蔣總統跟台灣的關係到底為何?近年來各種史料史實陸續出現,「蔣中正研究」成為民國史研究的顯學,而目前在中正紀念堂首度展出的「蔣中正總統與台灣」特展,展覽主要涵蓋四大主題,包括政治發展、國防外交、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在這些相關的檔案、文獻與報導中,若回溯1960年代至現今歷史的脈絡,也可知道蔣介石在台灣做過的一些事情。至於參觀者既有意識形態、歷史觀點或政治傾向的不同,可透過展示的檔案、史料,得以在史實的根基上進行思辨、各自解讀。

台灣近年來推動的轉型正義,是社會在民主化之後,對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及因壓迫而導致的社會、族群或種族的分裂等,所做的善後工作。然而,轉型正義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中有兩點必須再加強,就是「威權」與「不義」兩者必須定義清楚。威權本身沒有罪,但威權統治動用國家的力量殘害人民的性命或財產才是有罪,這是要接受歷史的制裁與審判。

大家想想,一位過世46年的台灣總統,現在年輕人對這位元首應該沒有很深刻的印象。蔣介石曾在自己的日記中說:「如果革命失敗,台灣淪亡時,必以身殉國,則不必再另有遺囑矣。」在蔣介石逝世之後,再到1987年解除戒嚴,許多人開始追究他在二二八事件與台灣白色恐怖所應負的責任。

對歷史事件或是歷史人物的評價,由於切入的角度不同,或是觀點立場上的歧異,社會往往存在多元的論述與記憶。執政者風評有好有壞、有功有過,然而,功過能不能相抵?透過這次展覽文獻、檔案、史料客觀的呈現,讓我們能用更多元的角度檢視曾經領導過人民的執政者。(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