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專題報導】今年將滿24歲、小名「谷琉」的黃原岦是刺青師,也是長老教會牧師之子,目前在新竹「邊境」咖啡屋提供刺青服務。

谷琉說,他以前就喜歡在身上繪製圖樣,但事實上沒有那麼接受刺青;然而有3位高中同學在2015年的八仙塵爆事件中受傷、皮膚留下燒燙傷痕,他便思考自己能為他們做什麼,於是想到能透過刺青來美化疤痕,將傷痕轉化為身體上的作品。雖然最終谷琉沒有親手為他們刺青,但這個想法啟發他學習刺青。谷琉投入刺青世界至今約2年半、近3年,由於是「半道出家」,現在仍不斷學習與累積,除了磨練技術,摸索自我風格、設計原創圖樣是過程中最大挑戰。

(相片提供/谷琉)

過去谷琉對刺青的印象停留在傳統的刺龍刺鳳、日本極道等層次,也認為有刺青的人個性比較大辣辣或是較有侵略性,但在正式認識與學習之後,發現刺青的藝術性,就他自己的接觸與觀察,想要刺青的其實柔性氣質的人較多;而谷琉的家人也因為受他影響,對刺青印象改觀。谷琉還記得他第一次刺青後藏了很多天,擔心被身為牧師娘的媽媽看見;再坦白後,媽媽也曾問爸爸「聖經怎麼說」,但不久前媽媽提到想要給谷琉刺青,但谷琉認為她的出發點是想要支持兒子,或許並不是真的想要擁有刺青,所以婉拒了她。

(相片提供/谷琉)

谷琉聊到幾個刺青常見迷思。首先是「疼痛」,雖然個人疼痛忍受度、刺青部位與圖樣大小等都不同,但谷琉認為多數刺青沒有想像中痛,而會較明顯感覺疼痛的地方是尾椎、大腿、脖子、鎖骨等神經多的地方。再來是「維持」,很多網路上找到的刺青圖片很好看,但那些可能是剛刺完的樣子,等過了幾週,刺青可能會暈開或褪色。還有「所需時間」,綜合圖樣複雜與大小程度、客人疼痛忍受度等考量來決定,師傅們要留意並調整客人狀態。

(相片提供/谷琉)

在技術之外,谷琉認為刺青過程中,客人們向他訴說受創經驗與生命故事,這是更重要的部分,「刺青是我在與他們對談之中、讓他們感覺能被理解的橋樑。」比起職業,刺青師對他而言更像是幫助他與不同人們建立關係的身份。谷琉也提到,期間不應該將自己的價值觀加諸於客人們身上,而是安靜傾聽與自我分享,並完善持續與後續關心。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教會裡面,好像沒有人可以做到。」谷琉感嘆,不管是教會還是社會,都只想看到開心的事,「但那些悲傷的事情,又有誰會一起分擔?又有誰願意體諒?」谷琉談到,但有時教會裡的關心是為了說教,缺乏人性,反而傷害到人。

谷琉認為教會想要傳福音不是發傳單,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引起他人注意、興趣並進一步了解,而不是把人拉進教會,然後推給牧師或團契照顧。谷琉指出,若基督徒不能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就會隔絕非基督徒,宣教理想變成在教會裡自嗨;因為刺青接觸到各種人群、學習不同相處方式,這都讓谷琉明白更教會應該做出改變。

目前谷琉有空時會在七星中會汐止教會舉辦「聊天咖啡」,參與條件是放下手機、單純喝咖啡和聊天交流。此外,他也與調酒師合作,將原創作品改編為調酒,並舉辦交誼活動、提供免費飲食;也曾應母校、位於新竹的陽光國小之邀,在20週年校慶時回去舉行刺青體驗,讓小朋友認識、思考多元出路。

(相片提供/谷琉)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