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振華與戴寶村從族群與信仰談漢人社會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玉山出版社合作舉辦的「台灣大歷史講堂」系列講座,於810日下午假台灣國際會館講授「漢人社會的形成」課程,邀請溫振華與戴寶村等兩位學者介紹台灣歷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戴寶村表示,移民來台的漢人大都來自中國福建和廣東,閩客形成的社會高度注重血緣、地緣關係,今日仍影響台灣社會,從同鄉支持同鄉的政治現象尤其可見。他指出,清國藉由閩客族群之間的矛盾進行政治操弄。為防駐軍騷擾,地方武力逐漸形成,例如來自閩南、武力壯大到能渡海幫助清政府鎮壓的霧峰林家,而宋江陣也不只是宗教陣頭,更是一種軍事防衛。他根據文獻指出,當時移民台灣的客家人占15%,福佬人占了70%以上,客家成為相對少數,因而也形成保護鄉土的義民。義民強調忠義,這對殖民者來說,絕對利於統治。日治時期曾有義民廟得到日本總督致送匾額,可見一斑。戴寶村表示,除了1949年自覺受到蔣介石政權欺騙,從中國被迫來台的移民有不少不想在台灣落地生根之外,大多數移民者都會選擇落地生根。

長榮大學神學院院長溫振華則表示,漢人的宗教屬於泛靈信仰,民間的神明有階層之分。例如,土地公是漢人開墾的指標,有土地公就表示有漢人開墾。在土地公之下是好兄弟,是指早期來台開墾死於異鄉無人供奉的移民鬼魂。在土地公之上有媽祖、王爺、祖師,這些神明大都與地緣的社會糾紛有關。後來隨著人的需求,功能性越加擴大,例如原是海神的媽祖,漸漸成為保護農作收成的除蟲神明,甚至變成財神。溫振華表示,讀歷史可以看到社會演變過程,學習去體會、感受,這是研讀歷史非常重要的態度。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