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是保護還是控制?

──從疫苗見文化差異

(相片提供/Pixabay)

◎ 莊逸群(台北中會三角埔教會會友)

從美國回到台灣,經過高規格的防疫洗禮和見識到國人高標準的防疫後,讓我很放心。台灣政府陸續推行疫苗追加劑(第三劑),身邊親友的踴躍,讓我不禁比較起美國鄉親對於疫苗的反抗。

對台灣民眾來說,打疫苗是保護自己與他人,即使疫苗不是免死金牌,但我們仍願意接種疫苗降低傳染風險。在美國,打疫苗卻是一種接受政府支配的象徵,我身邊的美國鄉親對於疫苗的看法是:「疫苗是政府控制人民的利器,我不想受政府控制。」「疫苗是邪惡的表徵,破壞我們原本身體系統的東西。」

一位曾確診被送往醫院治療的美國同事說:「我一直以來是保守派,不接受任何種類的疫苗,但經過這次住院,我發現因新冠病毒(COVID-19)住院的病人,有90%沒有接種疫苗,導致真正需要病床的病人無法住院治療,所以我康復後就要去接種疫苗。」這段話讓我思考美國人不踴躍接種疫苗的原因,除了自我主權的意識超乎台灣人的想像,另外一個是保險制度的不同。

台灣人的全民健保支撐了我們的醫療系統,確診民眾接受的是台灣納稅人的資源,為了不成為大眾的負擔,我們願意接種疫苗、戴上口罩來減少傳播風險;美國則完全相反。記得有一次和一位美國姊妹討論到台灣健保系統,我和夫婿稱讚完台灣全民健保後,這位姊妹冷眼說著:「政府憑什麼跟我收錢,花在那些需要的人身上?應該是使用者付費才對,我不想分擔那些費用。」這句話突顯了發自內心的自私,也讓我了解原來他們的社會網絡中,較少彼此關心或是互相著想的元素。

每每觀察到文化差異,都讓我不禁思考:怎樣的社群生活才是上帝所喜悅的?在不干涉彼此的情況下,如何平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關心彼此之間,又要如何拿捏,不讓對方感到壓力?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