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復活派對

 

 

 

 

 

 

 

 

 

 

初信主的時候,讀到路加福音15章11~32節這個浪子回頭的比喻,覺得自己是浪子,回頭的時候全身狼狽,卻被老爸爸的慈愛觸動,得以從不配的地位成為失而復得的小兒子。信主多年後,經過常常讀經、殷勤追求,再回頭看這個故事,不禁又為自己是否變成大兒子而儆醒,害怕自以為比別人了解聖經,因而失去了起初的愛心,無法與父親同樂同心。

浪子回家了

就在這樣的兩端擺盪之際,我卻注意到故事中的僕人!這個僕人看到了等待的父親、看到了全身髒臭的回頭浪子,他看到主人動了慈心的目光,為主人預備宴席,又看到不願進屋的大兒子,以及苦勸的父親。

他是這故事中唯一的配角,卻也是唯一綜覽全局,而不當局者迷的人,是唯一看到家主所有表情、心繫家主命令的僕人……我現在的心情,似乎有點像他。

我初信主時,進入較偏靈恩派的教會,因為屬靈生命剛開始建造,所以常覺得自己「剛回家」,總有一些旅人的習氣,例如講一些不造就人的玩笑,接到服事的時候翻白眼,花一整天想空虛的羅曼蒂克情節之類的。悔改是悔改過了,日子總是瑣碎地過下去,有一些基督徒太嚴謹了,喜歡管我,我就儘量避開、吐舌頭不在乎就是了。

越認識神的主權、全能、恩典,在聖靈的光照下越認識自己的罪,越體認到自己的軟弱,我也慢慢地習慣「在家生活」了。對長輩的責備會好好悔改,參與服事的時候感謝主,認真讀經,在真理當中建造自己的心,調整與神的關係。

復活的家庭

過了幾年,神的引導之下,我進入較偏福音派的教會,在這轉換過程中,之前要好的姊妹來找我喝咖啡。

「靈恩派和福音派都很討厭啦!」這位愛主、愛宣教的姊妹這麼跟我抱怨著。我明白她在說什麼,她並不是出於批評論斷,而是因為她在服事中真實與人碰撞後,心裡有許多焦急。我知道她並不是冷眼旁觀的人,而是積極地思考怎樣可以快快把福音傳出去,怎麼樣讓弟兄姊妹也看到她到許多地方所看見的巨大需要!

她在每個不同的服事上都認真地投入,但是和靈恩派合作時,總覺得他們聖經根基不夠;和福音派合作時,又覺得什麼都太過嚴謹,「結果什麼都做不了!」她沮喪地喝了一口咖啡。

「哈哈哈,只要活著都嘛討厭!或許也可以說,靈恩派和福音派都很可愛吧?」我試著轉換她的心情。

這讓我思考,那麼多不同的人被神得著進入神的家中,成為不同的基督徒,關照不同的面向。許多人描述路加福音的故事叫「浪子回頭」,但也有人說是「慈愛的父親」,我在想不知道能不能叫「家庭動力」?

在父親舉行失而復得的復活派對過後,這個家會發生什麼事?那個大兒子被父親勸說而進入派對,當他看到浪子弟弟時會怎麼想呢?派對結束了,這個家庭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雖然這個小兒子是兒子的位分,但他對於如何管理家中產業以及配合父親的做事方法都還不熟悉呢!或許他還帶著一些在外面學到的習氣,有時候想偷懶、有時候很輕忽,對於執行父親的命令漫不經心?大兒子願意教弟弟嗎?當他想起過去辛苦遵守父親的話,而弟弟卻在外面逍遙了那麼久,會不會想為什麼要把自己所學傾囊相授呢?看到弟弟犯錯時,哥哥的態度又是什麼呢?

聽命的僕人

我曾經是浪子,而今也能體會大兒子的心情。然而現在再讀這個比喻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是注視這一切發生的僕人。

比喻中的僕人是一個傳話者,出現在兩個場景:一個是小兒子回家的時候,聽命於父親,拿出家中一切關乎兒子位分的袍子、戒指、鞋,穿戴在小兒子的身上,接著去準備派對,宰肥牛犢;第二個場景是回答大兒子的話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

對僕人而言,3個都是他服事的對象,都是主人家中的人,是主人的親兒子,好像有大當家、二當家、小當家一樣。他要先以主人的心為心,並且小心地傳達命令。

我已不像初信主時那樣痛苦地說:「主啊,謝謝祢接納我成為祢的兒子。」也不像信主幾年後說:「主,我願遵行祢的律法。」而是成為那個聽命的僕人。

耶穌的故事真是非常奇妙,彷彿從不同的角度觀賞風景,同樣的話語竟然能夠隨著讀1遍、10遍、30遍,而有不同的亮光。

但無論從哪個角色觀點出發,所有重心都指向與神和好的復活意涵,是天父想讓祂的兒女了解祂的心思,了解祂是位怎麼樣的神,以及祂的慈愛、憐憫、耐心等候……。

小兒子真正的悔改和大兒子真正的歡喜,就是父親的心,就是神的心,也是這個復和派對的真義。而僕人的心意,就是仰望主人的笑臉、討主人的喜悅,如同亞伯拉罕、摩西、彼得、約翰、保羅,他們都曾自稱「神的僕人」,他們捨棄自己的意志,臣服於神的權柄,以神的心為心,以神的眼光為眼光,忠心服事。父愛浪子、勸大兒子,都是愛,但求主幫助我們,既藉著十字架得了兒子的名分,也使我們感性與理性全然服在神的愛中,成為忠心的僕人,情願在萬人之下,服事眾人!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