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主日 扎根母語宣教事工

連結教會接軌國際   擴大服事機會與能見度   達成傳福音使命

【邱國榮專題報導】「長久以來台灣的基督徒對台灣聖經公會有兩個不正確的看法。」台灣聖經公會總幹事鄭正人牧師說,第一個不正確是,認為台灣聖經公會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機構;第二個不正確是,認為聖經公會是銷售聖經單一產品的書商。他指出,聖經公會是各教派支持,也是服事眾教會的宣教機構,使命是讓每個人能夠以負擔得起的價錢購買聖經,並且翻譯各種語言的聖經、出版幫助眾人明白聖經的研讀本,甚至舉辦詮釋講座,或是主辦聖經旅遊,讓聖經可以活起來。

12月14日是2014年普世聖經主日,鄭正人接受專訪時表示,目前積極跟同屬聯合聖經公會(UBS)會員的新加坡與香港合作。既然同屬華文世界,就「倉庫分享」的概念,讓彼此出版的聖經,能夠彼此互惠降低庫存,進而達成降低成本的目標。

至於該如何打破聖經公會是屬於長老教會機構的刻板印象?鄭正人說必須主動連結眾教會,方法是協助教會回收老舊聖經,因為積極協助教會回收聖經,讓非長老教會系統的教會反應都不錯,也才因此明白聖經公會不隸屬長老教會,於是連結了各教派;此外,在全國各神學院畢業典禮時,聖經公會致贈每位畢業生單機版權的聖經軟體,透過進入宣教禾場的新任傳道人,進而連結了教會,讓聖經公會擴大服事眾教會的機會與能見度。

目前台灣聖經公會翻譯的聖經有台語、客語、華語、阿美、排灣、布農、泰雅爾、太魯閣、達悟、魯凱、鄒族等母語聖經。「若是從書商角度,翻譯母語聖經絕對不敷成本。」鄭正人強調,聖經公會不是書商,是宣教機構,因此消費者每購買一本聖經,等於是參與非常重要的文字宣教事工,尤其是具有振興母語的教育價值,這兩點非常重要。

關於母語的振興,鄭正人指出,跟各民族的長輩交流之後,他們都希望能夠出版母語與華語並陳的聖經,讓年輕人能夠讀華文聖經的同時,接觸認識母語;而身為宣教機構的聖經公會,責無旁貸,開始著手進行這項出版計畫。

「迎接長老教會150週年,我們正計畫出版箴言的母語錄音。」他說,依照聖經公會現有的母語聖經,12月中旬開始招聚各母語代表,展開錄音研習,趕在長老教會150週年前出版。「因為比較可以觸動民眾內心的是箴言。」他說,箴言所講的是倫理上的真理,所以在迎接長老教會宣教紀念的大日子裡,出版隨身碟的箴言語音檔,服事長老教會擴大宣教事工需要。

取得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版權,是台灣聖經公會要爭取的重要工作。鄭正人指出,明年的4月,UBS會在台灣開會討論版權,台灣預計可以順利取得版權,「修訂版的翻譯內容,是更貼近現代的口語,我們掌握版權以後,可以出版繁體及簡體中文。」

鄭正人指出,現代中文譯本非常受到中國少數民族基督徒歡迎,原因是和合本是官話,中國少數民族難以讀通理解,以後有了更口語的譯本,可以服事台灣眾教會以外,簡體版則服事新加坡、香港及中國讀者;接觸中國教會,則是透過在中國市場裡的國際通路夥伴鋪貨,以避開中國政府宗教局干擾,「因為我們無法信任宗教局,所以我們不接觸。」不過,中國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有邀請UBS會員前去拜訪。

跟國際接軌合作,不僅限於此,鄭正人進一步表示,台灣、日本、韓國合作組成「筷子聯盟」(註:3個會員國都是拿筷子吃飯的飲食文化),透過跟韓國印刷技術的策略合作,使彼此能夠互惠,嘉惠有需要的消費者。(攝影╱邱國榮)

 

聖經翻譯 傳達信息不失真

【黃以勒專題報導】聖經的翻譯比一般書籍更困難,首先需要選定由哪個版本的聖經做底稿來翻譯,同時參考大量的聖經註釋、翻譯工具,並了解時代背景,才能掌握經文的含意。在選定版本之後,還要檢查譯文的正確性,不僅是詞句上,還要看神學上是否準確;有時候是因為文化差異,沒辦法直接轉譯,也可能需要造新詞。

不同譯本的目的各異,有些譯本強調直譯,要求形式對等,文字、語法都盡可能按照原文;有些強調功能對等,著重整句、整段的意義,讓讀者了解原文的意義,避免為了形式而見樹不見林。在譯詞上,也會設定閱讀對象的年齡,強調通俗的版本,會盡量使用常用字;強調研讀的版本,則可能使用稍微生冷的詞彙,以求將意義表達得更精準。這就是為什麼同一種語言需要不同版本,翻譯聖經也是持續不停止的工作,一來是社會上使用的語言會持續改變,有許多語彙隨著時代而被淘汰或新增,這時聖經上的用詞就可能會被誤解或曲解;二來是聖經考古的進步,也使得學者對某些經文的掌握與理解更為準確。

舉例來說,白話字聖經成書迄今百年,有許多台語用字遣詞已與今日不同,翻譯原則也有改變,因此目前進行中的《現代台語譯本》,就是希望能讓今日使用台語的族群能夠輕易藉由聖經獲得所要傳達的信息。

參與《現代台語譯本》翻譯工作的七星中會成德教會牧師梁重光說,聖經公會的翻譯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OP),但會視譯本不同而微調,目前的舊約翻譯以《台語巴克禮譯本》為底本,每週3天逐章逐節討論修改,每個月有1次審閱小組,需要經過3次審閱通過,該段落才算完成。

梁重光感謝長老教會的支持,聖經公會過去翻譯經費由聯合聖經公會支付,在獨立之後需要自籌款項,《現代台語譯本》一度可能胎死腹中,所幸得到長老教會大力幫忙才能持續下去。新約已於2008年出版,舊約仍在積極進行中,盼望教會兄姊關心代禱。

 

屏東教會聖經博物館  見證上帝話語普世性

【黃以勒專題報導】2012年落成的屏東中會屏東教會教育館中,設立了「楠仔樹腳聖經博物館」,這座全台灣第一間聖經博物館,目標是3年內蒐集超過2000本聖經,將不同文字的聖經逐步蒐集起來,最終能保存全球4000多種語言的聖經,見證上帝話語的普世性。取名為「楠仔樹腳」,是因為屏東市過去在火車站南、北邊各有一棵大榕樹,南邊的榕樹被稱為「楠仔樹腳」,教會在這個生活圈內,因此以此命名,象徵這裡成為社區人們聚集的生活中心。

博物館中有教會為慶祝140週年由會友共同完成的15公斤手抄聖經、點字聖經、袖珍聖經等,由泰國御前和尚翻譯的「和尚版聖經」也在收藏之列,還有包括1933年出版的第一本白話字聖經等。每一本聖經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博物館中仔細瀏覽,會令人眼界大開。最近在9月也增加了一批新館藏,是來自菲律賓的37種語言聖經,牧師徐光川期待能夠早日收齊菲律賓現有40多種語言的聖經版本。

楠仔樹腳聖經博物館每週二至週六上午9~12點、下午2~5點對外開放,地址為屏東市福州街45號。需先預約,歡迎團體參觀,將安排志工提供導覽服務。為幫助民眾認識聖經,教會也特製精美DM及玻璃展示版,介紹聖經由來、聖經影響、信仰內涵、如何翻譯等。配合政府推動社區營造,教育館頂樓的空中花園及小禮堂也對外開放,致力社區宣教,期盼讓教會成為社區民眾和遊客都想來的地方。

近期在國際基督教界最受矚目的聖經博物館,是於美國耗資8億美金,預計將在2017年開幕,即將成為華盛頓特區的第一間聖經博物館,屆時將展出超過4萬4000件聖經文物與手稿,博物館將分為三大部分:聖經的歷史、聖經中的故事、聖經的影響。而博物館展覽形式則為聖經古文物展、故事主題公園,和透過網路社群媒體來了解聖經。

在台灣,記念嘉義中會蕭月瑕長老的萬邦慈善基金會也計畫在10年內,斥資規劃聖經圖書館、牧者靈修會館、景觀花園、聖經世界園區、萬邦福音中心園區等設施,不只提供牧長學者研討、靈修、禮拜的場所,也結合宗教、歷史、文化、教育與休憩,成為觀光的信仰園區。(攝影╱黃以勒)

 

客語聖經

麥煜道 獻身翻譯感謝神

【林宜瑩專題報導】「客語聖經不是我一個人翻譯的,這是20多人花了28年的時間,一起合作完成的,這一切的功勞,除了感謝上帝,也要謝謝這20多人的努力。」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麥煜道(Paul D. McLean)表示,很感謝上帝持續使用他在翻譯聖經的工作,如今,他也投入原住民聖經翻譯的事工,盼望更多人透過研讀聖經來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麥煜道在1982年從加拿大的神學院畢業後,決定要投入聖經翻譯事工,剛好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客家宣教事工的需要,在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差派下,1983年1月就來到台灣。一開始在台北學習華語,後來在苗栗公館開始學習客家話。1984年便投入《現代客家聖經翻譯》的工作,到2012年4月出版為止,他參與這項事工已有28年。

客語新約與詩篇在1993年出版後,又出了箴言單行本。1995年麥煜道回加拿大述職,向加拿大長老教會報告他在台灣投入客家宣教的情況。因父親身體健康不佳,他又是家中唯一的兒子,於是留下,為了落實客家人很重視孝道倫理的傳統,縱使在父親因病過世後,他還是留在加拿大陪伴年邁的母親。

不過,麥煜道沒有忘記客家聖經翻譯事工,為了加強翻譯能力,還到多倫多大學修習舊約學博士學位,後來在聖經公會駱維仁博士的邀約下,他又投入《現代客語聖經舊約》翻譯。麥煜道每年3次、每次1~2個禮拜到台灣來,與台灣翻譯團隊進行細部經文的討論與審閱,從2004年到2011年,麥煜道就這樣在台灣與加拿大兩地從事客語聖經的翻譯。

一起參與客語聖經翻譯的退休牧師彭德貴透露,在麥煜道的堅持下,《現代客語聖經》採羅馬拼音與漢字並列方式發行,而且發音採四縣腔為主。雖然當時有不同意見,可是在這兩年使用後發現,當年麥煜道的堅持是正確的,讓許多還沒信主、使用不同腔調的客家人或外國宣教師,都能透過這本《現代客語聖經》,輕易地來認識聖經的內容。

除了客語聖經翻譯外,麥煜道也同時投入太魯閣、阿美聖經的翻譯工作,兩年前完成《現代客語聖經》後,又幫助布農、魯凱、排灣等聖經翻譯的工作,他非常感謝上帝,能與許多年長的牧者一起投入在翻譯聖經的事工。

 

排灣族語聖經

懷約翰 編寫記錄存謙卑

【方嵐亭專題報導】「志瑪斯……malimali……」 90歲的懷約翰牧師(John Whitehorn),清楚的唸著排灣族語聖經字句,筆者只能汗顏的聽懂這兩個單字。2014年的10月底,懷約翰和他的牧師娘正精神奕奕計畫著,或許明年10月24、25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南舉行的教會日,他們全家可以回到他曾經奉獻20年青春的台灣,大聲地朗讀著他參與翻譯工作的排灣族語聖經。

父親曾是劍橋韋斯敏斯德神學院院長的懷約翰,1951年帶著精通9種語言的恩賜,在海上經過一個月的航行,來到台灣,開始了宣教師的工作。起初他被派駐到屏東的排灣教會宣教,有語言長才的他,開始主導並完成排灣語聖經和聖詩的翻譯編輯,使得基督宗教在排灣族社會加速傳播。但除了編譯聖經,懷約翰牧師對這塊土地及人民還有另一重要貢獻,就是他記錄並保留了當時原住民語言,其中又以排灣族語為主。

懷約翰在1958到1960年期間在長老教會總會擔任英文秘書,讓普世教會能更清楚了解台灣基督教界的處境。他也在1962到1965年期間代理玉山神學院院長職務,對原住民神學的貢獻斐然,直到1970年離開台灣的這段期間,他致力於排灣族語的聖經與聖詩工作,1967年排灣族第一本208首的聖詩正是由他所主編。

健康狀況良好、活躍於教會的懷約翰,在2012年寫給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的信件中提到:「我高興地報告我們正處於良好的健康,並忙於各種事情,比如在我們的教會帶領祈禱會,參加詩班,也加入老人會並參與教學。」「作為最後的貢獻,我將1952年開始研究的排灣族語言,凡是不收錄於Raleigh Ferrell編譯的排灣-英語詞典內的,我詳細列出在排灣族較短的聖經中所用的字眼,收錄於該字典的附錄。」

前台南神學院音樂系主任梅佳蓮女士(Kathleen E. M. Moody)今年8月4日去世時,由倫敦光鹽團契在11月1日,為她於倫敦Lumen教會舉辦的紀念禮拜,懷約翰也從劍橋在家人偕同下前來。當筆者感謝他對排灣族聖經翻譯的貢獻,帶來了爾後的宣教契機,他只是謙卑的推崇台灣本地的胡文池牧師翻譯布農族語聖經,才是台灣最早做原住民族語聖經翻譯工作的先驅者。

 

全民台語聖經

用母語 人人讀有koh愛讀

【特稿/林俊育】真chē人感覺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需要一本「人人讀有koh愛讀 ê 聖經」,一陣退休、現任牧師kah台語文界 ê 先進就án-ne做伙成立全民台語聖經協會,宗旨是「研究kah出版有主體性koh人人讀有 ê 台灣母語聖經譯本。」

兩年gōa來,阮透過網路作業kā《巴克禮白話字聖經》ê 廈門話改寫做khah-chē人講 ê 台灣普遍腔,thang hō͘ 教會外 ê 人mā讀有。阮koh架設「全民台語聖經網站」(http://ctb.fhl.net),有全羅版、漢羅版kah漢羅Ruby版,讀者ē-sái點選各種版本 ê 聖經對照來讀,並提供試讀 ê 寶貴意見,所以《全民台語聖經》ē-sái講是全民 ê「維基聖經」(Wiki Bible)。

除了台語 ê 改進以外,上帝 ê 名聖經寫做YHWH,原譯本譯做「耶和華」。因為chit-ê翻譯無真正確,現代教會mā避諱直接稱呼上帝 ê 名,所以本譯本kā「耶和華」改譯做「上主」;koh kā原來《巴克禮白話字聖經》「字kah字對應」ê 譯法,改做採用兼顧「字kah字對應」以及「功能對應」特色 ê 原則。

台語聖經 ê 人名kah地名,自古以來lóng用華語漢字直接讀台語音,soah kah原文發音有cheng差,kah國際無法度連結。本聖經參考原文,kā所有人名kah地名盡量照原文 ê 讀音來標音。Chit部分是參考The New Strong’s Expanded Dictionary of Bible Words。出版品附錄有「人名kah地名新舊標音對照表」hō͘ 大家參考使用。「全民台語聖經網站」mā有線頂對照表thang查尋。

全民台語聖經協會已經成立,並計畫tī 2015年春天出版「《新約附詩篇、箴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150週年記念版」,續落來beh tī明年秋天出版《新舊約全書》。

賴永祥長老講,《全民台語聖經》是「讀有koh聽有」ê 聖經,咱tio̍h來讀,siōng好是出聲來讀。家己讀,mā tio̍h做伙來讀。你我若有意見mā tio̍h來表達,thang hō͘ 將來 ê 修訂版,成做koh-khah進一步是「全民參與」ê 聖經。

(作者為全民台語聖經發起人)

 

手語聖經

重表意 突破隔閡傳福音

【黃以勒專題報導】翻譯聖經需要面對不同文化的差異、文字的限制,有必要的話還得另外創造詞彙來說明聖經的概念,不管任何語言,都是極為辛苦,同時也必須戰戰兢兢、務求忠實表達聖經的信仰意涵。然而還有一個族群,在聖經翻譯的工作上比起一般的翻譯工作更為艱辛,那就是聽障朋友們。

聽障族群閱讀聖經的挑戰表現在兩個部分,首先雖然眼睛能見,但是學習文字的過程卻非常不易,因此先天聽障的朋友通常很難順利閱讀一般文字,遑論了解書信所要表達的信息,勢必要另行翻譯適合聽障朋友閱讀的手語聖經。

但是第二個挑戰卻明白指出了翻譯手語聖經的困難,「手語」太複雜了,全球有250多種被認定的手語,加上地區差異大概有450種手語在全球被使用,大部分的手語是「表意義」而非「表字母」,這使得翻譯手語聖經無法逐字照翻,而要不斷詮釋聖經意義,創造出新的聖經文本,因此翻譯的挑戰不僅困難,翻譯出來的內容很可能有許多「新字」,一般聽障朋友根本看不懂。

舉例來說,台南「麻豆」這個地名,手語是先比「麻子臉」再比「剝柚子」,合起來就是麻豆;台北「北投」先比「北邊」再比「洗澡」。這使得手語要直接翻譯聖經原文十分困難,再者,台灣南北的手語不太相同,許多信仰語言並沒有統一,以「重生」一詞來說,許多手語用「很重」的「ㄓㄨㄥˋ」表達,而不是「重新」的「ㄔㄨㄥˊ」,這也造成不同聽障朋友溝通時的困擾。

台灣手語聖經的翻譯工作最早由中華威克里夫翻譯會自2008年發起,到了2013年有許多手語教會合作成立「台灣手語聖經發展協會」,開始從事翻譯工作。另外,壽山中會手語教會偕同「台灣手語雙福關懷協會」也著手製作《台灣手語聖經辭典》,並展開平面攝影的工作;協會秘書長陳育麟牧師也計畫改編聖經故事、手語詩歌、聖經信息、實況反省、呼召與禱告等內容,將對聽障人士的宣教能有莫大的幫助。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