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尋求上帝的旨意

(相片提供/Pixabay)

◉李糠

團契的年輕人們對於未來感到徬徨不安,祈求上帝顯明祂的旨意,引領他面對明天的各樣抉擇,例如選擇哪所學校、哪份工作、哪位對象等。他也會擔心若選擇錯誤而違逆上帝心意,因此患得患失。對於這樣的情境,基甸的羊毛試驗可能是較理想的聖經根據。若上帝給我們什麼合適的印證,我們對於決策取捨會更加的篤定。

我們相信全能者掌管萬事,我們將所掛慮的事交託給祂是合宜的。不過,我們對上帝這類旨意的尋求,是不是合乎聖經,其實是有思考空間的。在聖經中,一些描述性記載並不一定能成為原則性的教導,屬上帝的人、信心的見證人,不盡都完全,例如大衛謀害他人、耶弗他以人為祭等極端之例。基甸的羊毛試驗雖不若前述例子那樣極端,但也不完全適用於所有情況,因為它將上帝的作為和引領局限於少數選項中,在短時間內要求上帝作出回應,並由人解讀結果。

此外,當我們尋求上帝的個人帶領和旨意時,其性質往往是相對、暫時性質的人事物選擇,其實並沒有獲得太多的聖經支持。雖然我們可能有敬虔的動機,但是觀諸聖經中上帝與人的互動,上帝也沒有應許我們能如祂相同,可以曉得所有的事:祂雖向亞伯拉罕顯明祂的應許,卻沒有告訴他應許成就的方式、時間;祂雖向約瑟預告將來的尊榮,卻沒有告訴他這一路將要經歷的愁苦、艱難;祂雖向以色列人表明出埃及、進入流奶與蜜之地的意旨,卻沒有告訴他們如何走過曠野路,乃是以雲柱、火柱作每日行止的引導。我們在這些記載中,觀察到上帝的旨意,對著人有著顯明與隱藏的區別。

再者,聖經中對於上帝旨意的記載,通常是原則性、具有永恆價值的(提摩太後書1章9節),對於每個蒙恩典歸屬於上帝的人均適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3節),而我們通常所尋求的個人帶領,顯然不屬於此類。

因此若我們本於聖經,尋求上帝在個人身上的旨意,一個頗有歷史的的詞語:「榮神益人」或可成為我們思考、尋覓的方向(哥林多前書10章31~33節)。而相比於選哪所學校、哪份工作、哪位對象等切身、即時卻階段性的問題,我們是否有份於在基督裡的揀選、在聖靈中的更新?因為對上帝的越加認識,對救主基督耶穌的越加愛慕,因聖靈所結之果子的越加成熟,這些乃是關係我們來時回到天上家鄉、坦然無懼站在審判台前,是永恆的事。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