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何以致此?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石牧民(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列王紀上18章一開始,上帝對以利亞說:「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見到亞哈後,卻是求上帝降火燃燒牛犢,然後屠殺450個巴力的先知。惹來追殺後,以利亞逃亡。上帝在何烈山上問以利亞:「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並且終於讓以利亞親自體驗,上帝不在烈風中,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火中。最後上帝再問了一次:「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

對照以利亞逃到何烈山之前的所作所為,上帝其實問了以利亞:何以致此呢?我要降雨,你卻求降火,還藉此屠殺,因而不得不逃亡。照我的吩咐求雨就好,求火做什麼呢?我又不在火中。想一想,何以致此呢?

以利亞的故事令我們看見,即使以利亞親身經歷了一切,即使上帝語重心長地問了,以利亞仍然沒有反省。而這一段故事恰好映照了台中一中以諧音歧視原住民事件。誰都知道,諧音咒罵原住民的文宣構成了嚴重的歧視。在網路社交平台上群起圍剿,流行語說這叫「炎上」。但做出該文宣的台中一中學生們顯然還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炎上之後,學生們繼續在網路上辯論,甚至口出惡言。越罵,他們越強硬,不願去知道那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因為,炎上不會讓人不去歧視;在討論串裡的任何言論都不會讓人不去歧視,以利亞的故事就是鐵證。因為人從來不是透過被糾正、被罵而學會不去歧視的。唯有愛能夠讓人不去歧視。

我們的社會應該追求的,是在源頭上讓歧視性的文宣不會出現。因為一旦出現,罵是沒有用的。炎上本身是一種思維的陷阱。赤裸裸的歧視出現會炎上,其實就預表了它會再出現。源頭是家庭、是教育的現場、是社會上的一切介面。孩子不會憑空知道歧視性的語彙,他們絕對是學來的。而當那種語彙被用出來、還沒有見諸公眾時,家長、老師有責任運用機會教育,令孩子知道不妥。一旦來自孩子的歧視性字眼見諸公眾,那其實已經是社會自己的責任了。

罵學生沒有用的。炎上也沒有用。真正應該被究責的,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怎麼會讓小孩學到那麼難聽的話,何以致此呢?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