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山青》談起 原運的興起與歷程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了讓大家更認識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歷史,舉辦「史料導讀:台灣原住民族抗爭運動史」沙龍講座,主題是「原運40,由台大興起的原運之火」。在第一場次邀請原運先驅者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講座於11月5日在國立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的後台咖啡廳舉行。兩位主講人分別是考試院顧問Iban Nokan(伊凡諾幹)和長老教會退休牧師Mo’o Peongsi(汪啟聖);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高山青》雜誌的創刊背景,和拉倒吳鳳銅像的抗爭過程,揭露當時面臨的困難和風險,以及他們的抗爭動機和目標。

《高山青》雜誌是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重要媒介,由台灣大學原住民學生發起的自覺運動,並主要透過雜誌傳遞訊息。Iban Nokan說明創刊動機有三個:第一個是他的部落是水庫難民,失去了土地;他希望透過雜誌爭取土地權、傳承文化。第二個是受到台灣民主運動的啟發,也想要改變原住民的處境。第三個是想要讓更多人看到原住民研究的文獻,並且從原住民的角度來詮釋。

Iban Nokan透露,他因為創辦《高山青》雜誌被國防部政治局列為監視對象;當兵時候,長時間被關在禁閉室,但他始終不知道原因,直到最近才看到自己的政治檔案。他呼籲《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必須要內國法化,實現前總統陳水扁在競選總統時肯認《原住民族和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並且推動轉型正義的法定措施。

Mo’o Peongsi則談到吳鳳的傳說,表示這個虛構的神話是對鄒族的傷害。他說明關於拉倒吳鳳的抗議,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嘉義縣政府的吳鳳紀念園區剪綵儀式上,他和其他人拉起抗議布條,被警察抬走,被暫時拘留在分局裡。第二階段是在嘉義縣政府前面,他們和其他族群的人一起抗議,並且進入縣政府與縣長陳情,但沒有具體結果。第三階段是在教育部前面,他們的目的是要求教科書刪除吳鳳的內容,因為這是對原住民歷史扭曲和教育洗腦。第四階段是他們成功地拉倒吳鳳銅像,並且隔年三月一日開始,吳鳳鄉改名為阿里山鄉,教科書也刪除吳鳳故事。

Mo’o Peongsi(汪啟聖)。(攝影/邱國榮)

Mo’o Peongsi說,他從小就被教科書灌輸吳鳳是英雄、是原住民的恩人,但是他慢慢長大開始質疑,吳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並發現鄒族人對過去的歷史人物都會傳頌,但是吳鳳卻沒有被傳頌,這讓他覺得奇怪;後來進入了神學院,認識許多知識青年,才開始展開拉倒吳鳳的行動。他指出,吳鳳是殖民政府為了控制原住民而編造的,而把教科書中的吳鳳內容刪除,讓原住民的下一代不再受到吳鳳的洗腦和歧視。

原民會主委Icyang Parod(夷將・拔路兒) 表示,1983年出版第一期的《高山青》是原運重要起源。他說,當時原運如果只靠台大學生並不能成事,而是各大學知青、原民同學及長老教會神學院,不分黨派與族群一起才能改革成功。

Icyang Parod也提到自己從小被歧視,剛進入台大就讀時,不敢讓同學知道他是原住民;但因他有口音,那時候社會不認為有原住民能讀台大,於是同學竟詢問他是哪裡的僑生,他便說自己來自菲律賓。事實上歧視仍然普遍存在於社會,他說關於消彌種族歧視的問題,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已經公開說明明年上半年《族群平等法》由行政院正式送至立法院。

左為Icyang Parod(夷將・拔路兒)、右為Iban Nokan(伊凡諾幹)。(攝影/邱國榮)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