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彰化中會的彰山教會位於彰化市彰南路一段的小巷裡,是一間美麗又具原住民特色的都市原住民教會,教會信徒超過80%為原住民族,另外福佬人及新住民佔少部分,雖然信徒分屬不同族群,彼此有不同的語言及文化背景,但是信徒之間不僅相處融洽、感情深厚如一家人外,弟兄姐妹還同心合力建造了全台首創三合一都原教會。何謂「三合一教會」?

原本一間以宣教為主軸的教會,不僅創辦原住民關懷協會,同時還成立一間照顧原住民生計的環保公司;教會在成立初期曾經只是一間連傳道人謝禮金都無法支付的弱小教會,如今已成為宣教結合產業、用關懷活出信仰的都市原住民教會,每年教會都會固定關懷支持原住民肢體的需要,教會從過去缺乏資源到如今有能力協助更多弱勢族群,彰山教會陳信良牧師感恩地表示這一切都是上帝給的「恩典」。

同心建造「三合一」的都市原住民教會

隸屬彰化中會的彰山教會位於彰化市彰南路一段的小巷裡,是一間美麗又具原住民特色的都市原住民教會,教會信徒超過80%為原住民族,另外福佬人及新住民佔少部分,雖然信徒分屬不同族群,彼此有不同的語言及文化背景,但是信徒之間不僅相處融洽、感情深厚如一家人外,弟兄姐妹還同心合力建造了全台首創三合一都原教會。何謂「三合一教會」?原本一間以宣教為主軸的教會,不僅創辦原住民關懷協會,同時還成立一間照顧原住民生計的環保公司;教會在成立初期曾經只是一間連傳道人謝禮金都無法支付的弱小教會,如今已成為宣教結合產業、用關懷活出信仰的都市原住民教會,每年教會都會固定關懷支持原住民肢體的需要,教會從過去缺乏資源到如今有能力協助更多弱勢族群,彰山教會陳信良牧師感恩地表示這一切都是上帝給的「恩典」。

彰山教會的創立-上帝豐盛的祝福

「傳道,你可不可以講華語,你講台語我們聽不懂啦!」陳牧師微笑地回憶著當時信徒說的話;回想1994年8月7日,剛從神研畢業的陳牧師受派到彰山教會,他所要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語言」;被稱為「長老教會界的聯合國」的彰山教會,信徒分別來自不同族群,其中包括布農族、排灣族、賽德克族、阿美族、泰雅爾族、魯凱族,太魯閣族、漢族等多元族群,彼此語言溝通、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皆差距甚遠,對於陳牧師而言,一位平地牧師如何融入多族群文化,這些都需要時間學習與適應。

而克服了語言問題之後,陳牧師要面對的卻是教會的財務困境,當時教會不僅經濟困窘、建堂負債高達530萬、當時會友多數處於待業中,收入沒有固定,以致無力奉獻,加上教會每月需支付銀行高達20萬的貸款,解決財務問題成了陳牧師的當務之急。教會沈月美長老告訴我們:「原住民來到都市工作,大部分都是基層勞工,不是公務人員,薪資不高且不穩定,教會連一個傳道人的謝禮金都負擔不起!」面對教會經濟捉襟見拙的窘境,擁有六年職場經驗的陳牧師將教會的優勢劣勢進行全盤分析,他發現教會整個宣教體質非常脆弱,最關鍵的癥結點就是「經濟」。

透過神奇妙的帶領與聖靈的動工,陳牧師透過聖經馬太福音25章「按才幹受責任」的教導,開始訂定教會增長的三大策略-「宣教、經濟、教育」,鼓勵信徒要按著上帝所賜恩賜,要成為神良善又忠心的僕人。經過牧師、長執及信徒同心合一地努力,彰山教會不僅償還全部貸款,甚至購買了教會旁周圍的土地、房屋,作為教會的停車場、牧師館及主日學教室。陳牧師引用馬太福音25章29節記載:「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陳牧師說,正如聖經的比喻,每個人按其才幹接受託付,在恩典裡盡力發揮,不斷地學習和努力,才能鞏固並持續擴增我們所擁有的成果,成為上帝忠心的僕人。

當時陳牧師為了增加教會的財源,牧師親自帶著教會同工一起接工作,舉凡資源回收、搬家、洗地打蠟、大樓消毒、改建工程他們都做過,很辛苦,但弟兄姐妹從未喊累,大家都犧牲假日合力完成工作;教會李玉秀執事回憶起當時為了完成建地工程,大家趕工到凌晨一、兩點是常有的事;為了拚經濟,連從未使用過電鑽的陳牧師,也全副武裝帶著同工一起鑽牆壁。牧師感慨地說,當時只要是能賺錢的工作,他跟兄弟姊妹都沒有半點猶豫,先接了工作再說。

畢竟離開原鄉部落移居到都市就業定居的原住民,有時在就業困難和低薪低就的環境下,在退無可退之際,有時會將自己更逼到絕境,陳牧師提到過去教會的一個個案,當時教會有位弟兄因財務出現困難,一時又找不到人幫忙,最後只好向地下錢莊借貸融資,被高額的利息逼得喘不過氣來向他求助。當下陳牧師認為信徒的問題就是他的問題,他帶著這位弟兄向神禱告,求神賜智慧為他們開路,陳牧師相信「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他也確信上帝會賜予他充足的智慧,讓他協助這個家庭度過難關;過幾天牧師陪著這位弟兄去找地下錢莊的負責人,協調過程中陳牧師誠懇地將這位弟兄的難處一一地告訴對方,對方見陳牧師態度中肯,言辭表達富有誠意,竟然願意將高額的利息降低,於是這位弟兄當天就將本金連同利息全數還清,感謝神這件事最後圓滿地落幕;事後回想起這件事陳牧師還是心有餘悸,他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有這樣的膽子去和人談判,他謙虛地說都是上帝與他同在,「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得益處」。陳牧師經由這件事認為教育弟兄姐妹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當務之急。

彰山環保公司的成立──白手起家、低學歷、翻轉劣勢為優勢

由於教會承接工作無法開立發票給付款單位,以致許多大型的工作機會無法承接,再加上適逢全球經濟風暴,教會多數信徒失業,教會又正值建堂,經費缺口巨大,陳牧師決定成立清潔公司來穩定教會的財務困境,1998年正式向經濟部登記「彰山環保服務有限公司」,以創新的藍海策略開創彰山教會新藍圖。

彰山環保公司從最早只有四位員工的迷你型公司,躍升到現在員工人數已超過四百人的大公司,業務範圍更包含住宅清潔、景觀工程、病媒防治、廢棄物清除等;另外許多大型醫院,如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馬偕長老教會體系醫院、南投基督教醫院、員生醫院等,都是彰山環保公司長期合作的對象。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醫院的大樓建設和硬體設施發展迅速,為了配合新醫院大樓急需清潔人員需求,目前環保公司也逐步開放錄用非原住民的求職者;陳牧師說,公司在成立之初不管是一線組長還是現場工作人員,都要求全部由原住民來負責,後來他發現原住民員工性格特質普遍太過客氣、害羞,遇到必須用台語和人溝通時,又不好意思發問,導致客戶對公司整體服務品質打折扣,這種情況之下造成原住民同工因信心低落而辭職離開公司。近年來由於其他族群員工的加入,反而讓語言劣勢成為公司優勢,所有員工各自發揮所長、截長補短,讓大家更肯定彰山環保公司的服務品質及工作效率。

彰化縣原住民關懷協會的設立──「教育」是扭轉貧窮宿命的唯一機會

每天傍晚放學後,一群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學童背著書包、拎著便當盒,開心輕鬆地走進彰山教會來參加原住民課後輔導班,個性活潑好動的孩子們嘻笑打鬧成一片,讓原本安靜的彰山教會頓時充滿了歡笑聲和讀書聲。目前參加課輔班大約有二十多位原住民學童,包括排灣族、阿美族、布農族等族群,這幾年還陸續增加多位新住民的子弟,這群孩子們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都能認真地完成作業並溫習功課。

「這群小孩通常喜歡在教會待到很晚,因為回家也見不到父母。」協會幹事莉杜克‧吉洛若有所思地陳述。由於課輔班的孩子其父母大多為基層勞工,為了能讓一家子得以溫飽,經常必須從事工資少、工時長、環境差的勞力工作,因此父母親根本無餘力來照顧小孩,更不用說關心他們學校的課業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牧師和關懷協會主要幹部更將協會服務原住民的事工著重在下一代的教育上,鼓勵原民之子能努力向學,希望藉由教育提升原住民的競爭力,扭轉貧窮的宿命。

陳牧師充滿感恩地說,彰山教會這幾年在財務狀況日益穩定後,教會開始思考如何就教育、文化、關懷、就業多元服務各層面來關懷協助原住民兄弟姊妹,因此設立原住民關懷協會的目的,就是提供原民職業專長教育及就業諮詢,增加其謀生能力及競爭力。目前關懷協會近四十位成員中,有來自各階層、各行業的專業人員,平均每兩個月開一次理監事會議,大家踴躍提出想法及需要協會協助的事項,協會秉持服務原住民的宗旨,都會快速地給予協助或提供合適師資開設教育課程。協會就曾量身打造為會友開設理財、法律、醫學、性別平等等講座,不僅教導儲蓄觀念、提倡兩性平權、身體保健,也教導原住民在平地生活所需的知識與基本能力,以及增進家庭親子溝通的課程。協會幹事莉杜克‧吉洛微笑地表示,近年來協會辦理親職講座,家長與各界皆反應熱烈,不僅聘請彰化基督教醫院關懷師、護理師擔任講師,實際教導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更傳授個人情緒管理的技巧,這些課程對原住民在家庭、職場、親子關係及人際關係的經營上有極大的助益。

陳牧師在彰山教會牧會已超過二十個年頭,他經常提醒弟兄姐妹的一件事就是「土地養我,我養土地,原住民土地不要賣」,他提到台灣在四十年前,一個爸爸就可以養活一家人;漸漸地到了二十年前,要夫妻兩人共同支撐一家子;二十年後的今天,每個人要靠自己賺錢才能養活自己;但或許將來再過二十年,可能連自己都養不活了。台灣近年來景氣低迷,經濟成長趨緩,對於在外地打拼的原住民來說,縱使再怎麼努力賺錢存錢,如今的高房價、高消費使他們要在平地置產更是難上加難。然而,陳牧師強調,不管大環境再怎麼差,他都鼓勵來自原鄉的弟兄姐妹不要賣掉在部落的土地,他看過許多原住民因財務問題而賣掉原鄉的土地,後來不僅生活未改善,更喪失了未來足以安身立命的珍貴土地。「土地是一切萬有的根本」,陳牧師又說,原住民若沒有錢,可以來都市工作賺錢,再把錢寄回山上;若失業或被資遣,至少山上還有一塊土地可耕作,養活自己,千萬不要短視近利變賣土地,導致部落世代結構破碎,最後淪落到後代子孫必須跟平地人租土地過活的悲慘人生。

陳牧師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打造一個原住民「三合一」社區,在原住民教會牧會的陳牧師,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原住民優先」,教會幹事許睿文也贊同地說:「陳牧師是一位很慷慨的人,他對原住民的愛就如同耶穌的愛一樣,是白白捨得的。」陳牧師細細地回想,起初教會會友不僅工作、收入不穩定,更別說存錢買房買車了,後來陳牧師透過研究原住民耆老文獻去了解各族群的文化差異,積極向教會弟兄姐妹建立儲蓄與理財的觀念,並協助會友貸款購屋,目前已有十多戶信徒順利在教會附近買房子﹔陳牧師期待未來能以彰山教會為中心,帶動會友在教會附近置產購屋,打造出一個保有傳統原住民文化、母語、信仰價值又能兼顧都市現代化科技、醫療服務的「都市部落化」原住民社區。期待未來有朝一日,更成為全台第一個都市原住民示範社區。陳牧師他夢想著未來有一天,在這個原住民示範社區能結合「三合一」的理念,即有「信仰」、有「生活」、有「工作」,大家彼此關心與相互扶持,實踐基督信仰的終極關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