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TikTok之害與解方

Image by Freepik.

◎黃宗玄

在不同的社群媒體之下,現代人的生活呈現多元但割裂的狀態。以常用的影音媒體來說,以前是廣播、電視,現在則是手機和網路。社群平台更是分成臉書、Instagram、TikTok等,內容差異極大,這間接阻隔了我們彼此的視野,加劇了認知分歧。

以TikTok為例,有許多使用者為了影片能吸引眼球,會進行各種刺激挑戰,有些行為卻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數月前,桃園有一家人為了趕走蟑螂,竟點火燃燒殺蟲劑,釀成民宅火災悲劇,因而喪命。國外也有挑戰者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下,模仿TikTok上的跳水影片,結果跳入冰冷水中喪生。

面對這些問題,大人是否應禁止孩子使用這類平台,以防止他們受到傷害?然而,在孩子具備清晰分辨和判斷能力之前,這些平台可能已經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一味禁止似乎難以根除問題。

有趣的是,這些短影音平台的特色是快速、不用動腦,觀看時很愉悅。這使得本就不太願意動腦的人更傾向於打開這些平台紓壓。

因此,面對當代社群媒體的使用,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應該採取的策略不是說服,而是「再吸引」。比如,想了解一個人物,就去探究他的過去故事,討論他在每個階段的選擇。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易被表象的行為或言語所迷惑,盲目投入。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培養思辨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喪失身為自己腦袋主人的重要角色。

這也許是人類在科技時代必須思考的課題。我們應該再次審視人與科技的關係,破除新的蒙昧,邁向光明。(作者為新樓醫院物理治療師)

您對教會或社會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也歡迎回應本報的文章與新聞。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