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醫療人也是守望者

Image by Freepik.

◎賴允亮

「守望者看見敵人逼近就吹號角警告人民。如果有人聽見警報不加理會,因而被敵人殺死,罪歸自己。他應歸咎自己,因為他不理會警告。要是他接受警告,他一定能逃生。但是,如果守望者看見敵人逼近而不發警報,敵人來了,殺死了人,即使被殺的是罪人,我也要向守望者追討血債。」(以西結書33章3~6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在門診中聯合其他科的醫師與一位年輕人討論治療方式許久。他罹患的是對化學治療藥物非常敏感的血液腫瘤疾病,只要能按照準則完成療程,痊癒是非常可以期待的。這位年輕人是家中獨子、年輕力壯、正值事業高峰,因此相當有鬥志,也決定在治療前先做生育保存,期待治療後也能讓父母有含飴弄孫之樂。沒想到第一次的治療砲火猛烈,造成血球數急速下降、全身性感染。在持續使用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才讓這位年輕人安全出院。為此,我們討論第二個療程的治療方針,包括減少藥物劑量、延長療程間距;不過,最後仍照病人的意願:維持劑量且如期進行。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位年輕人沒有按照計畫撐完第二次的治療。類似的情節並沒有因為醫療的進步而不再出現,只是不斷換了主角。甚至因為新的醫療帶來新的希望,有的病人為了治療,從台北賣了房子搬到淡水,再換屋到基隆。每每發生這樣的故事,總令我想到「守望者」的經文。守望者是最初看到敵人的人,但是經文中並沒有說守望者應該第一線出擊、或是擊退敵人,反而是要「看守」和「戒備」,並發出「嚴厲的警告」,缺少一個即是沒有盡職。

醫療只是其中一項面對生命的工作。每個面對生命的工作,都應當以「守望者」自許。(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您對教會或社會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也歡迎回應本報的文章與新聞。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