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把福音帶進教室(下)|淡江中學校牧室-3

每年4月第一主日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學校紀念主日」,邀請讀者一起來認識長老教會所屬學校的校牧室,如何透過在校園推展的福音工作,讓學生的生命、品格、信仰得到啟蒙和培育。

 淡江中學   馬偕墓園 

傳承馬偕,滿有基督的愛與服務精神

文圖◎熊長旺(淡江中學校牧室主任牧師)

座落在淡水砲台埔頂的馬偕墓園,是加拿大宣教師馬偕博士「最後的住家」,如他於1895年整理出版的書《福爾摩沙紀事》(From Far Formasa,或譯為《台灣遙寄》)前言所寫:「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在那大浪拍岸的響聲中/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墓園入口右邊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於2001年馬偕去世100週年立的紀念碑上,就刻了這首詩。

馬偕於1901年6月2日病逝,當時淡水已經有埋葬外國人的「外僑墓園」。但馬偕自認是台灣人,因此他的家屬與學生遵其遺願將他埋葬在他自己購買、與外僑墓園一牆之隔的土地,成為第一位「入住」這塊墓園的住戶。馬偕的墓碑由吳威廉牧師設計,外觀似燭台,穩重優雅,上方如方尖碑,下方正面有英文碑文,背面有漢字碑文,內容為:「記念/偕叡理老夫子牧師翰林/乃首位牧師到台北/於一千八百七十二年三月九日/生在一千八百四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在一千九百零一年六月二日/詩篇一百二十五篇第二節/臺北眾門徒等共淚建」。

馬偕之後,陸續還有他的家人和學生入住,因此這塊墓園的住戶不都是與他有血緣關係的家人。目前為止,墓園裡有列名字的住戶共51位,有的真的埋葬在此,有的只是紀念碑。最後一位入住的是馬偕的曾外孫柯威霖博士,他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工程師,於2022年4月8日以95歲高齡去世,一年之後其弟柯吉文先生將骨灰帶回台灣埋葬於此。

馬偕墓園的產權屬於北部大會,因位於淡江中學校園,理所當然由淡江中學負責管理。淡江中學董事會曾於1969年通過《馬偕紀念墓地使用管理規則》,其中規定可埋葬於此墓地者,一為故偕叡理博士之子女、孫子女及其配偶,二為已埋葬於此墓地者之配偶,但須為基督信徒。因此,有資格入住馬偕墓園的人應該是更少了。

關於馬偕墓園,最詳盡的資料應該是李乾朗教授於1999年發表的《淡水馬偕墓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有興趣者可以上網查閱。事實上,這51位信仰前輩都值得我輩好好認識,他們的生平事蹟都是早期教會宣教的歷史,並且有許多故事可以述說。其中一座墓碑題名為「偕牧師初代信徒」的杜瓊琳與葉桃夫婦,他們的後代有一位杜同學現正在淡江中學就讀,每天都可以看到先祖的墓,假日有時候也會來校協助整理墓園,是一種信徒與自己先祖的奇妙連結。

校園中有墓園,在台灣的學校應該是少有的景象,然而淡江中學的學生應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現在墓園整理得非常美觀,是可以欣賞景觀及默想的好地方,有時甚至會看到即將參加大考的學生將桌椅搬到墓園前苦讀,也是另一種特殊的校園景象。

淡江中學的校史可以追溯自馬偕1872年來台宣教,因此校園中有馬偕的墓對師生可說是特別的祝福。畢業的老校友中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學生上課不認真學習,甚至小過不斷。老師氣不過,把他抓到馬偕墓園裡,指著馬偕的墓對他說:「你看這個外國人這麼愛台灣,從國外跑來台灣辛苦宣教工作,才有我們這間學校。你年紀輕輕卻不思上進,對得起他嗎?」不知是被老師嚇到或是幡然醒悟,此後這位學生努力用功,成為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人。

馬偕墓園是長老教會重要的資產,馬偕是北部長老教會的開基祖,因此馬偕墓園可以說是台灣北部教會信仰的祖墳。歡迎所有因著馬偕宣教而蒙福的信徒來到馬偕墓園省墓致意,追思並感念馬偕的貢獻,傳承馬偕宣教的精神,並激發與馬偕一樣為主基督宣教的熱情。

延伸閱讀:教會學校紀念主日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