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革命的代價 張景安探析中東衝突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於4月13日下午舉辦談「敘利亞革命」的電影放映暨座談會,主題為「敘利亞革命的代價:暴君、威權與流離失所的難民」。主講人是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張景安,深入探討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背景及其對中東地區的影響。

張景安指出,ISIS的崛起與蓋達組織的遺緒息息相關。美國入侵伊拉克並推翻海珊政權後,未能徹底清除蓋達組織的殘餘勢力。這些勢力在伊拉克國內不穩定的情況下開始集結,並迅速擴展至敘利亞。張景安強調,ISIS之所以被視為恐怖組織,是因為它並非真正按照伊斯蘭宗教律法運作。該組織選擇性地引用經文中的「殺」字,卻忽略經文完整脈絡;這種斷章取義的做法與真正的伊斯蘭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的運作方式大相徑庭。

張景安也解釋,當代恐怖主義的興起與1970年代的世界冷戰有著密切的關聯。美國在越戰結束後,擔憂蘇聯的中東勢力擴張,因此支持全球聖戰以對抗蘇聯。這一政策導致激進穆斯林的培養,其中包括賓拉丁,他後來因對美國及其盟友的不滿而變得更加激進。

(攝影/邱國榮)

在談到宗教在中東革命中的角色時,張景安指出,雖然許多衝突以宗教名義進行,但實際上這些衝突並非純粹的宗教戰爭。在中東,宗教被視為工具、用於政治和權力的爭奪。他以敘利亞為例,說明少數的阿拉維派如何統治多數的遜尼派,並指出這些衝突根源在於利益分配不均,而非純粹的宗教差異。

關於敘利亞的未來,張景安直言雖然短期內重返和平或建立民主的機會渺茫,但這並不意味著中東人民不渴望民主。他認為,由於許多敘利亞人難民在國外長大,他們可能成為未來建立民主的基礎。針對難民議題,張景安強調,台灣在土耳其創辦難民學校,在約旦難民營有家扶基金會設立服務據點;他點出難民政策是無國界批評領域,台灣可以從中找到更多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

自1990年與沙烏地阿拉伯的斷交後,台灣未能與任何阿拉伯國家恢復正式外交關係,但在沙烏地、土耳其、約旦等中東國家設有辦事處。張景安指出,台灣與阿拉伯世界主要是經濟交流,尤其是醫療和商業領域。例如,台北萬芳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等台灣醫療機構與阿拉伯國家有醫療合作。張景安認為,台灣人對中東世界了解不足,建議台灣人應該更地關注中東新聞,尤其要獲得更中立的視角,例如半島新聞台的英文版等。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