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922日屏東中會教育部於潮州教會舉辦青少年輔導培訓,邀請中華發光使命協會副秘書長、資深青少年工作者洪中夫牧師主講,透過介紹其編寫的教材《4D門徒動起來!》,與現場青少年輔導與牧長們分享如何培育青少年成為門徒。

(攝影/林婉婷)

洪中夫指出,多數教會牧養青少年以3種方式:群體聚會、門徒培育、小組關懷。群體聚會是一對多的活動形式,例如主日禮拜、團契聚會與小組時間;這也是大部分教會最普遍選擇的方式,也是讓輔導們感到沮喪、看不到成果的部分,「不是沒功能,只是有限。」因此需要進一步,採取門徒培育。

門徒培育屬於一對少的牧養方式。門徒培育確實重要,正如耶穌傳揚福音時,雖然可以選擇舉辦大規模佈道,但他選擇花最多時間陪伴並教育門徒;青少年們會隨著時間去外地就學就業,如果他們成為門徒,同樣能廣傳福音。

而小組關懷不是只活動本身,而是友誼連結,不論是遊戲還是學習,都要有關係的建立,洪中夫強調,青少年一週168小時,假設他們只會來教會待2小時的小組時間,這段期間若不能讓他們深刻感受到教會對他們的關愛,那教會對他們而言將是可有可無。

(攝影/林婉婷)

說明牧養形式後,洪中夫進一步談到課程。課程設計不是一昧按照教材,也不是按照輔導的個人喜好,而是要先明白教會青少年的屬靈生命現況。「教材無法使人作門徒,唯有生命影響生命。」洪中夫說,很多人把教會帶領青少年當作學校教學生,但學校是有組織性、性質相當的群體,教會青少年組成卻更複雜多元,沒有辦法一體適用,所以要觀察、理解與分析,找出需要的優先次序,「做對的事之外,還要把事做對。」。

他將其分為4種階段:慕道、相信、委身、門徒。慕道是對福音有好感且不排斥者,相信是決志信主且開始參與教會生活者,委身是接受洗禮後穩定聚會並學習靈修者,門徒則是在信仰與生命都能作為榜樣並有影響力者。將青少年們分類後,即可找出目前教會多數青少年最迫切的需要,以此設計課程,洪中夫稱之為「從終而始」。

(攝影/林婉婷)

洪中夫提供課程設計建議,例如想讓青少年從「相信」晉升為「門徒」,可以將每月課程安排為:第一週系統課程、第二週生活專題、第三週系統課程、第四週門訓工作坊。系統課程如讀經查經等信仰教育,人數控制在1個輔導對2位青少年,時間掌握在4060分鐘左右;而生活專題如環保實踐、流行文化探討、網路新知、電影欣賞等,門訓工作坊則是敬拜、招待、短講等能力培訓機會,需找尋相關師資指導青少年,讓他們有能力投入自己喜愛與合適的服事,不再只是擔任場佈場復等體力工作。洪中夫強調「做中學」,不要害怕讓青少年犯錯,也不要嫌棄為他們善後,「太優秀的輔導會沒門徒。」

(攝影/林婉婷)

洪中夫的教材《4D門徒動起來!》,是專為青少年設計的門徒培訓內容,其中4DD就是Discipleship(門徒),而整個培育過程就是依序透過關懷、造就、訓練、差遣這4種方式,將慕道、相信、委身、門徒這4種階段的青少年轉化。上午理論課結束後,下午他帶著與會輔導們實際演練操作。

破冰時間,參與培訓的輔導們將對青少年牧養的想法寫在紙上,互相交換、評分,找出最有共識的癥結點並充分討論。另外也透過抽卡,分享自己對青少年牧養的經驗、反省與盼望。有人以「面對」提醒自己要常懷面對困難並學習克服的心,有人以「樂趣」期待自己能讓青少年喜愛上教會,甚至未來願意同樣委身擔任輔導,有人以「耐心」反省自己要多體諒青少年們的不容易。除了知識的學習,輔導們也在分享過程中紓解壓力、獲得鼓勵。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