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將陳文成案與蔣海溶案史料彙編成冊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國史館擔負典藏國家重要史料、論述國家型塑歷程的重任,12月29日下午國史館舉辦《戰後台灣政治案件——陳文成案、蔣海溶案史料彙編》新書發表會,現場座無虛席。與會者包括陳文成家屬、黨產會、促轉會等代表,以及歷史學界多位學者與美麗島案辯護律師李勝雄長老等,共同研析、關注陳文成博士之死的相關史料內容。

國史館表示,發生在1981年的陳文成事件就像一把火炬,點燃了台灣人民對於戒嚴體制的深沉厭惡,就此揭開1980年代反對運動的序幕,也直接或間接牽動了此後台灣的命運。2019年底國史館出版《陳文成案史料彙編》中已收錄許多重要檔案,包括過去一直被認為已遺失的陳文成生前最後一日的警總偵訊筆錄,以及歷來海內外各單位針對陳文成案的偵查及調查報告。本次《蔣海溶案史料彙編》則選錄檔案管理局所藏檔案,讀者將可一窺戒嚴時期情治活動與軍事審判的真相。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致詞表示,轉型正義進程中的檔案解密與開放是轉型正義的重要一環,檔案的開放,對加害者體系的究責、被害者的補償及平反,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透過制度性改造與反省,目的是讓歷史不會重演。他引述德國史塔西檔案局官網上的一句話:「越能夠了解獨裁政權的運作,越能夠了解民主,越能夠打造民主。」

陳文成博士基金會董事楊維哲教授致詞指出,陳文成就讀台灣大學數學系時曾經上過他的課,印象中的陳文成是爽快有趣的人,因此絕對不會自殺。針對日前國安局以政治檔案法為由,表示公開相關檔案「有嚴重影響國家安全之虞」,要滿50年後(2031年)才能提供外界閱覽,楊維哲說,唯一可以理解國安局反對解密的理由,是為了保護當年的密告者。

(相片提供/國史館)

新書發表會後的座談會由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主持,邀請對此議題有精闢研究的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陳翠蓮與談。

陳文成案史料的彙編,最為受到學者關注的部分是,情治單位偵訊陳文成的錄音帶的譯文,但可惜的是,錄音帶目前找不到,因此無法就譯文進行比對。歷史學界期待錄音帶會有突然出現的一天,就跟譯文出土一樣,雖然國防部宣稱消失,國史館依舊努力挖掘。

周婉窈表示,目前陳文成事件的唯一證據是證人供詞與警備總部的說法,國安局卻要等到2031年解密,屆時相關當事人都已經不在人世,社會連口頭譴責都沒有辦法,尤其真相會因為時間拉長而難以揭示。她說,本次出版的彙編是案發檔案,但更重要是案發前的檔案,才能夠知道情治監控運作的系統,是誰監控陳文成?又監控者向誰報告?畢竟譯文的相關人應該都還建在,希望這些人名現在就被解密。

陳翠蓮指出,陳文成在警總主要偵訊者鄒小韓上校,已在1987年7月15日移民美國,而這天是台灣解除戒嚴日,顯然他清楚解嚴後,他沒有辦法在台灣安養,「這些加害者都是有意識地離開台灣,避免被追究。」她指出,國家曾在1993年展開調查,外交部負責聯繫鄒小韓卻回報說聯繫不到,不過有媒體聯繫到,顯見解嚴後7年的行政系統消極抵制,而現在的國安局居然說要等50年後才開放檔案,「是否該形成壓力,要求公務系統忠於職務,不是為歷史掩護?」

(相片提供/國史館)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