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疫情下的民俗鬼月,上主的慈愛仍縈繞

Image by geralt from Pixabay

◎ 李瑞娟

經歷了三個多月的疫情警戒,教會沒有辦法開放,禮拜日的聖餐主日也無法舉行,待在家的聖徒們仍每日讀經禱告與主親近嗎?這也是牧者們心中記掛的事情。

以我為例,由於去年3到6月間已經歷一次封鎖集會的經驗,因此在生活方面,今年對於封鎖期間「吃嗎哪」平淡無味的日子並沒有太大的不適應。加上過去已經培養每日讀經、和家人分享的好習慣,因此平常仍有家庭祭壇。雖然今年出版業受到嚴重波及,許多報社也裁員加上取消發行紙本報,然而在編輯收入苦哈哈的情況下,也並未動搖我對上主的信心。

信心沒有動搖,但仍舊會感到精神已逐漸疲累,想念到咖啡館寫稿的悠閒時光,孩子也開始想念到學校上課的日子。人的確需要真實的交談與擁抱,因為線上團契雖好,但是鏡頭前卻缺乏人際間的眼神交流、肢體語言的生命感動──這也是我覺得實體主日永遠不會被線上主日取代的原因。

正當精神備受煎熬期間,這個月又適逢民間的鬼月,今早去添購民生用品時,看到許多賣場強打中元普渡的廣告,我看到身旁許多人大包小包,彷彿有一種「節慶的快樂」,心中不禁升起一種「以前我也是其中一分子,跟著社會的風潮,好像比較可以融入、比較有話題聊」的孤單感覺。霎時,這樣的感覺縈繞著我。不多久後,我回到家,看到社區大樓的總幹事剛好到中庭,我停好摩托車,照例跟他揮手打招呼:「今天是禮拜六,怎麼還來上班?」他說:「今天要拜拜啊!」我「喔」了一聲,沒再說話。

進到大樓,三樓鄰居太太也跟總幹事寒暄,並說:「我們家沒拜。」頓時,我心中有一種「找到知音」的感覺──交談之下,她告訴我,她的先生是基督徒,而她則是傳統信仰,集中在廟裡拜而不跟社區拜。

我回到家,關上門感謝主,我心中的寂寞祂都知道。這種只有在華人社會、第一代基督徒特有的寂寞感,真的只有主耶穌知道,所以祂差派了樓上的太太來傳揚這個消息,使我能堅強站立,不再感到孤單奮戰──畢竟娘家、夫家家族中,只有我和女兒受洗,這是一個很艱鉅的挑戰,也是一個最蒙恩的祝福。

晚上讀聖經,讀到約翰福音6章,看到主耶穌用長達一整章的篇幅說著同樣的話:「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6章37、39節)

這段經文讓我更能感受到主對我們的慈愛與救贖,而且主耶穌當年的孤單不是更甚嗎?一思及此,我的心立刻被主安慰,並且知道在疫情下,我們唯有靠著祂,才能走得平靜安穩! (作者為雙連教會英語牧區英語委員會委員、主流出版社主編)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