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文化藝術

文話文化7-6:與白人學生共事的日子

&nbsp◎曾如芳 為著家庭生計著想,去年暑假我毅然決定參加學校的研究生學會,擔任「演講委員會主席」的位置。聽起來好像煞有其事,其實就是當研究生的小嘍囉,幫忙請款、跟其他學會成員開會,當中我深刻體會跟美國「白人」學生共事的感覺,種族文化的差異又不禁要浮上?面了。 第一次跟他們開會,選在晚上6點這種吃飯的時間,我理所當然地問了:「是否要一起用餐?」答案是:「否。」於是我自己帶了便當到現場,結果發現所有人都是餅乾兩、三口啃一啃就解決了。面對「白茫茫」的這一群老美學生,在所有人哇啦哇啦地用英語報告之後,輪到我時,則是得先想好滿腦子要說的話,不過話到了嘴邊,卻還是忍不住先說:「對不起,我的英文不好,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請告訴我。」 就這樣,開始了我跟這些小5、6歲以上的年輕小伙子一同奮鬥的日子。 在這種學生組織裡面,很難想像大家都是公事公辦,很少、也沒有必要談論私事,開了2、3個月的會,頂多只知道彼此的名字、科系,還有最新的工作近況。對了,我知道T是哈佛畢業才過來念博士班,為什麼?因為很多次他的發言開頭總是:「我以前在哈佛的時候&hellip&hellip」當然,這件事情我立刻拿來跟外子討論,並忍不住評論說:「這反而有扣分效果,本校跟哈佛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哈佛的優秀學生怎麼最後跑來念我們學校呢?這太不光榮了吧。」不過後來我跟T有更多互動之後,我對他的確刮目相看,這容後再敘。 一開始我很不習慣這種互動模式,每次開會完,除了有特別公事留下來,否則多數人沒有特別的交集與討論,在5分鐘內所有人便從會議室完全消失,解散速度之快,除了讓我咋舌之外,也令我不解:這些人都不喜歡多認識新朋友嗎? 我對這群同事的各種評論,很奇妙地竟隨著時間的推進,一點一點地改變。已經辭職的副會長R十分多話,總長1小時半的會議,大概有半小時是他的個人秀。直到有一天,我對他的印象突然完全改觀!因為他竟然有4個小孩,太太全職在家照顧孩子,而他最近才找到全職工作。本會幾乎所有人都是天主教徒,天主教通常不鼓勵避孕,而R的確是身體力行了!如同我前面所言,我的同事頂多30出頭,這麼快就有4個孩子真是蠻厲害的。 有次在野餐的場合裡,我見到R的全家福了,真是非常有震撼力。只見R太太用前揹帶揹了1個,手上牽1個,還有2個打頭陣,最大的只有6歲左右,全都是男孩。R的故事告訴我什麼是「堅持」,6個人的家庭要靠1個人養家、繳房租、過生活,還有學位要完成,這就叫「堅持」,我真是不能同意他更多了。

0 kap 1 ?聯想

約翰福音12章25節 ◎陳柏壽 無久進前去海邊釣魚,摔到死死昏昏去,差一屑仔toh去見上帝以後,定定teh想家己生命&ecirc脆弱,更加發現咱&ecirc人生,不過是t? 0 kap 1 中間不斷反覆&ecirc過程。  ●「失落」以前愛先「有」 自從世間文明對「影像」進入「數位」,人類&ecirc技術會使講是一日上天。一切&ecirc理論,不過是0 kap 1 &ecirc變化;也就是講,代誌是t? 0 kap 1中間&ecirc變化,可能是加幾個0,或是減幾個1,技術就會解決,或是就會發現真濟神祕&ecirc代誌。 太初,上帝對0來創造宇宙世界,也對0 &ecirc中間叫咱活出來。咱來世間以後,嘛是對0開始,來欲建立咱家己:學習、奮鬥、創業、結婚、囝孫&hellip&hellip,欲對0 chh?e著咱&ecirc 1。為著彼?1,人盡一生&ecirc時間、氣力、生命。一切攏為著欲「得著」。 「得著」是一種技術。真濟人「名聲」是靠媒體宣傳得著;「地位」koh-khah是靠技術取得,譬如台灣&ecirc總統選舉,就是靠「技術」騙來&ecirc政治地位。另外,有人用「投機」得著,靠內線&ecirc資訊趁錢,khah敢、khah m? 驚死&ecirc人,khah g&acircu趁錢、趁khah濟錢。 主耶穌講,「失落」是生命&ecirc源頭,這種道理實在m? 是咱所容易了解&ecirc道理。伊所講:「M驚喪失生命&ecirc人,欲得著生命」&ecirc道理,實在m? 是平常人有法度了解&ecirc(約翰福音12章25節)。 但是,咱欲認識耶穌講&ecirc這?道理以前,已經看著伊失落h??咱看:棕樹節前,耶穌kap學生t?橄欖山邊食最後&ecirc晚餐,耶穌將外套褪落來,腰縖巾仔,為學生一個一個洗腳;後來伊h??人掠去欲釘十字架以前,外套嘛是h??人剝掉,身軀光光h??人嬉弄。耶穌受苦&ecirc最清楚&ecirc一幕,就是人將伊&ecirc外衫剝掉彼幕。&nbsp 「失落」以前著愛先「有」。代先「有」物件,才有法度「失」。耶穌代先有伊家己&ecirc外套,才會當去失落。「施」比「受」khah有福&ecirc前提,是先有「得著」才有法度「施」。意思是講:上帝叫咱代先著運用動物性&ecirc本領去趁錢、去生存,然後才有法度去犧牲、施捨、去失落。這是講著人生&ecirc「兩難」。人間&ecirc出發點是對動物性開始,s&ucirci著年紀&ecirc增加,人漸漸才向彼&ecirc khah高&ecirc人性、精神性提升。 彼得講:「金銀我攏無,獨獨我所有&ecirc h??你。奉耶穌基督&ecirc名,你起來行!」意思是講,道理&ecirc起頭,是逐項攏無,逐項攏空空。「基督&ecirc名」是空空看無&ecirc物。但是這項t?空空&ecirc中間,就欲產生「有」&ecirc物件kap代誌&ecirc動源kap力量。  ●無中生有&ecirc智識&ecirc誤用 人&ecirc經濟行為本身是對「無」產生「有」&ecirc行為。這是人類經濟生活&ecirc奇妙現象,其他動物界攏無。若是「核子」爆彈&ecirc原理,是由「質量」改變做「能量」&ecirc表現,這種原子分裂會產生可怕&ecirc力量,幾分鐘內就將長崎kap廣島幾10萬&ecirc生命絕滅。 人利用原子能&ecirc爆發,產生能源,成做各種利用;但是,核能卻產生真濟意料b?到&ecirc悲慘後果。3月11日,日本東北&ecirc地動牽連著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ecirc爆發。代誌發生以前,日本&ecirc政治家kap生理人,攏講核能發電是「第一安全、第一清氣、第一經濟,日本若無核能發電,日本國&ecirc經濟kap文化,無法度變做世界一流&ecirc」。所有反對核能&ecirc人士,攏h??人叫做「無實際&ecirc理想主義者」。但是,發生災變以後,受災地區&ecirc人民,攏m? 知欲按怎對付。逐人t?家己t&ogravea &ecirc田園,用家己想&ecirc土步、土法去處理,用水道水去洗、用土剷挖土,挖&ecirc土嘛m? 知欲埋t&oacute位,無一項法則thang遵循,全國亂亂舞。 核子能用來做核子彈,用來做發電,講khah好聽是「實用主義」「效率主義」「造福人群」;實在看來,是一種妖魔&ecirc智識&ecirc誤用。T?妖魔出現以前,咱攏看智識、智慧做好。人對任何一種智識kap智慧,攏充滿無限&ecirc期待kap幻想。不過,今仔日,日本人kap德國人已經無欲繼續h??政客kap生理人欺騙啦!這兩國&ecirc核子發電廠攏欲廢廠,kh?g...

明白信仰的精髓

◎陳榮爝 &nbsp依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所編著的《教會禮拜與聖禮典》手冊,其中有關牧師封牧儀式的誓約提到:「你願意接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承認的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及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以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嗎?」 每次我參加牧師封立的儀式時,聽見也看到牧師都很有自信地應答「我信」、「我願意」或「有」,但是若捫心自問,不知做這樣的立誓時,有多少人是真正清楚明白並認識這些信經與信仰告白的內容和意義? 2003年,定居於美國洛杉磯的孫武夫牧師下定決心在年近65歲退休之後,要再精研〈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Westminster Confession),然後出書。不料在當年9月底退休後,10月初卻在健康檢查時發現得了血癌。接續下來的半年接受化療和放射性電療,此期間孫牧師有感於在世時間已不多,於是交託他在神學院就讀的小姨子幫他整理舊檔案,出版他撰寫的《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選釋》,那是他在台中民族路教會牧會11年當中,相隔5年、分2次教導會友的主日講章,這是此冊出版的緣由。 由於上主的憐憫與恩待,孫牧師得以痊癒,再撐過7年的歲月,原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安享晚年,但是2010年12月複檢時,發現癌細胞復發了,於是再次忍受繁複的醫治過程,但仍於2011年7月16日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了。 此冊選釋原應包括〈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中的35章,但是卻缺少作者故意漏印的第24章「論合法的立誓與許願」,為什麼作者要故意略過這一章呢?孫牧師於再版序中如此說:「因為我認為那章違反了主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34節的教導:『但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 〈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乃是主後1643~1647年間在英國倫敦韋斯敏斯德大教堂舉行的教會會議中所制定的,是長老宗信仰之精髓。衷心期待更多的同道、同工能有機會研讀此選釋,來教導並幫助信徒明白信仰的精髓:探討聖經、三位一體的上帝、上帝的旨意、上帝的創造、攝理與救恩、人與上帝之間中保基督、保惠師聖靈、因信稱義、成聖、最後的審判與死後復活,以及基督徒的教會生活等信仰課題,使人人的生命活得更有信仰內涵,更加充實。 本書不是一時流行的屬靈書刊,而是屬於可長可久的教義教科書,也是成人主日學的最佳教材、團契的學習手冊,更是基督徒必讀的聖經基要真理。 孫牧師生病期間總共出版了3本書,除了此冊《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選釋》(2006年再版),另外尚有兩本是《結聖靈的果子》(2009年)、《上行之詩》(2011年)。 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選釋 作者:孫武夫 出版:天線球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訂購請洽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 06-2356277#163

天父,我知一生光陰 Father, I know that all my Life

文◎安娜韋靈(Anna Letitia Waring,1823~1910) 翻譯&nbsp ◎&nbsp張惠慧 &nbsp 天父,我知一生光陰是?為我安排, 所以我不懼怕面對變化無窮的未來。 但我求?幫我隨時隨刻專心討主所愛。 &nbsp 求?賜給我敏銳體貼他人的心, 拭乾憂傷的眼淚,與快樂的人同歡欣。 存同情與安慰,心靈得安寧。 &nbsp 不願匆促不安來回遍走四方, 追求偉大業績或尋求各種祕方。 我願像孩童一般,任?帶領方向。 &nbsp 在世上無論擔當何職或處於何務, 求主助我以誠懇受教的心與人和睦相處。 自己情願謙卑屈就,甘心為主服務。 &nbsp 求?賜我每天的力量,樣樣祈求得成, 幫我可以融合於世,但仍儆醒與主同行。 寧願自己處於卑微,全為榮耀主名。 &nbsp 如有任何祈求,求?澆灌在我福杯之中; 願我對?的感恩之情加添,充滿在我心靈; 警惕自己非以忙於為主服事,乃以討?喜悅為終。 &nbsp 充滿荊棘的道路需要耐心的關照, 背負十架的命運需要迫切的禱告。 但無論境遇如何,喜樂充滿我心,乃因謙卑依靠。 &nbsp 甘願被天父差派使用,沒有任何止境, 因我內心承受「真理」,而真理使我得「自由」, 願意放下自我的人生,才是個完全得自由的生命。

文話文化7-5:卑賤與豐富之間

◎&nbsp曾如芳 我引用腓立比書4章12節的這段經文來做題目,歌手豬頭皮也曾經用這段經節做成立志的聖經短歌,激勵人不論身處卑賤或高位,都要學會知足。前一段經節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更是寫盡了我們在美國念書的辛苦點滴。 2011年,我帶著全家大小(外子以及小女)一起參加宗教研討會,這個機會難能可貴,我希望能讓全家人都因此沾光。不過礙於旅費實在沒著落,我狠下心租了最便宜的旅社,於是,也開始學習如何在豐富與卑賤的心情當中轉換。 我們歡欣地來到了舊金山一間旁邊就是成人影片和脫衣舞店的「可怕旅社」(這是外子的形容詞),不遠處的人行道旁散發著難聞的尿騷味,即使是下過雨也一樣聞得到,這表示可能隨時隨地都有人在路邊小便。我們原本預訂的房間不太好,連衛浴設備都要走出房間與人共用,但是因為便宜,外子與我也就忍了下來。直到晚上,我們即將入睡時發現床上有臭蟲,才被迫換了一間稍貴的套房。 然而,我每日的行程就是徒步到各個四星級、五星級的旅館,參加包裝得光鮮亮麗的宗教研討會。既然名為宗教學術研討會,除了各種宗教的傳統經典研究,也包括各大學科包含社會、心理、歷史、基礎文哲學到科學的互動,可說是非常的精彩。雖然說念宗教的學生荷包扁扁,但穿梭在那些四、五星級的旅館的餐廳與酒吧之間,所有人都是西裝革履,一起談論高級知識分子之間的生活軼事,或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讓我們看起來似乎也人模人樣。 我不否認自己也期待成為專業的一員,報名參加了一場宗教與媒體的研討會,除了食物很讚,我也見到美國宗教人不只在乎媒體的效應,他們更關注宗教的文本到底如何透過不同的媒介呈現不同的樣子,有做佛學研究的老師把某部佛學經典經常出現的幾個特殊字做統計,然後讓統計的3D圖表成為一條美麗的緞帶,看起來頗富創意。 只不過當時間一到,我就好像仙度瑞拉一樣,必須褪下這些看似專業的現代女性裝扮,還原成奉獻家庭的黃臉婆──從四、五星級的飯店區,回到連顆星都沒有的小旅社。我從那個高級旅館林立的區域,一路走回去,又再度經過充滿尿騷味的人行道時,不禁想著,這些衣著上的專業裝扮,所謂的品味和高級與低級之分,難道就代表著人的高下之分嗎?有什麼是可以超越這些標準而不受評斷的?我想著這段經節,似乎也找到了答案,神要我們不受這些景況影響,學習在任何狀況下都能知足,這就是關鍵,重點是我們能否同時滿足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景況。 &nbsp

偏鄉教會:小牧童大使命

&nbsp彰化中會東興教會 林瓊娟傳道師 &nbsp 聖靈沒要我離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我就不離開 週四晚上7點半,位於彰化鹿港小鎮的東興教會,小小禮拜堂傳出熱切的禱告聲!因為深信「復興從禱告開始」,傳道人和渴慕聖靈的會友,每週透過網路視訊參加新店行道會的「神蹟聯網禱告會」,與全台兄姊一起禱告。禱告完,大夥各自回家,再抄寫或背誦當週讀經進度,準備參加每季的分齡聖經考試&amphellip&amphellip。 東興教會是個偏鄉小教會,大部分信徒若非年長、不識字,便是未出社會的青年學子。2002年畢業,受派到東興的林瓊娟傳道師,談到偏鄉小教會的牧養時認為:「第一重要是探訪。」她指出,主日禮拜的重點在敬拜,結束後大家只能簡單寒暄,無法深入關心會友的家庭狀況,因此她自我要求要時常探訪,每次到會友家裡,至少要30分鐘以上。 「第二,要選擇適合自己教會的模式。」林瓊娟說,教會曾試過採取小組模式,但目前尚未培植適當的組長人選,「與其每個小組都變成以傳道人為中心,不如採傳統團契模式,讓團契各依特質來參與服事、接受培訓。」她強調,不同年齡層須採取不同做法,如年長信徒總把教會當作家來愛護,即使倒垃圾、清掃教會等工作也甘之如飴,服事心態令人感動,也值得各團契學習;但年長者多半不識字,若要激勵他們讀經,就要用符合其能力的方式鼓勵。「至於青少年,不可少的是陪伴。」她對青少年的訓練十分紮實,不僅一對一教導如何帶敬拜,也要求禱讀、甚至要求團契每個月要排禁食禱告聚會。在青少年的成長學習過程,她從不缺席。 林瓊娟在教會內透過禱告會、有系統讀經搭配測驗的方式,讓會友養成讀經、禱告的生活習慣;並鼓勵參加外部各種進修、培訓,如「萬國敬拜與讚美學校」「訪韓聖會」等。對內深化信徒屬靈生命,並且善用外部資源,或許是牧養小教會的傳道人可借鏡之處。 「要記得我們只是工人,不需常計算教會有多少人,」林瓊娟分享,傳道人到新教會,不要想太快做什麼事工,而要先了解教會文化,先讓自己成為教會的家人,透過靈修、安靜在神面前,「把握住起初受呼召的感動,才能倚靠聖靈抵擋誘惑、滿有能力。即使沒有很多事工,時間到了,神也會很奇妙地把人帶到教會!」她提醒新手傳道,遇到牧會難題時要懂得求助,多吸取前輩的經驗,「我自己以前受過長輩同工的幫助,所以現在也會主動關心新手傳道。」 剛受派到教會的前2年,教會的經濟狀況很不好,甚至經費只剩2萬元,林瓊娟選擇把那筆錢先拿來做事工,自己延後領謝禮。幾度面臨經費斷炊,林瓊娟也曾萌生離開的念頭,但聖靈溫柔對她說話:「做得好再離開,怎麼樣?」並透過聖經對她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好牧人為羊捨命」;因此,她順服的回應聖靈說:「好!我再留下!」從那時開始,她就不再想起「離開」的事,轉而以現有資源努力服事。「有人倚靠他們的戰車;有人倚靠他們的馬匹;我們卻信靠聖靈。」(詩篇20篇7節)經過這幾年與聖靈同工,林瓊娟深有體會的說:「如果聖靈沒有要我離開,我就不離開。」(採訪/張仁菁、相片提供/林瓊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經過傳道人紮實的造就,青少年對信仰充滿熱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青少年攀岩訓練 代禱事項 1.教會能升格堂會、傳道師封牧。 2.信徒有基督的模樣。 3.教會至少再多一位司琴同工。 台中中會集集教會 莊大慶牧師 積極尋找讓自己委身的動機 剛受派到教會的第1個主日禮拜後,會友問他:「 你們是不是2年就要走了?」聞此言,他嚇了一跳, 也因此暗下決心,「5年內絕對不要想封不封牧的問題, 好好待在這裡服事!」 集集教會莊大慶牧師,1999年神學院畢業抽籤分派到此,經歷過921地震,陪伴當地居民、會友走過天災的傷痛,在集集服事至今。 莊大慶回憶剛到教會就任時,會友人數約10人,像這樣的弱小教會由於經濟能力不足,而無法為傳道人封牧,因此,對受派到此的傳道師來說挑戰不小,會友也因此有預期心理,總認為傳道人待不久,服事上也就傾向消極。 了解會友的心情之後,莊大慶決心至少5年不去想封牧的事,連牧師資格也先不去考,以免期間若遇挫折會心生離開念頭。且在上帝奇妙帶領下,他從教會舊資料發現,自己的祖父莊清華牧師也曾在此牧會,這層關係讓他更堅定釘根集集的意念。「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願主讓這微小軟弱的人有份於祂福音事工,這也是莊大慶在集集教會服事的動力。 受派不久,即逢921地震,集集教會成為災區資源中介者,當時莊大慶為災區發出需求,並連結教會界資源,如嘉義中會的熱食提供、總會、中會並各地教會的協助,也開辦兒童野外主日學。隨著事工的進行,會友觀察到牧者對教會的認同及委身,也樂意受邀加入服事。至此,莊大慶與會友間的信任感才真正建立。 接下來10多年,莊大慶與太太一步一腳印, 先為各項團契事工設短期目標,再依會友的狀況調整。以兒童為例,從921時代的野外主日學、進展到社區週末營,這批孩子如今已成為青少年團契成員;以婦女為例,先固定舉辦婦女讀書會,待成員穩定後再發展成婦女團契。5年前,莊大慶更早總會一步在教會推行「一領一」運動,邀請會友以3~4年為期,關心不排斥福音的鄰居、朋友,發送《耕心》、《蒲公英》等福音刊物;講道時,莊大慶也儘量以聖經在信仰生活的應用、會友的小見證為例,藉此鼓勵會友勇敢分享自己的信仰見證;如今,教會人數已增長到45人左右。 談到牧會生涯,莊大慶除了滿心感謝上帝賜他服事機會,也鼓勵小教會牧者積極尋找讓自己委身的動機。另外,他提到,小教會資源缺乏,真的需要其他主內肢體的協助,像他自己的封牧,就是由夥伴教會草屯教會協助,由草屯教會為他封牧,再派駐集集教會。此外, 還有他個人的母會彰化竹塘教會及彰化中會、台北雙連教會,都在人力與經濟資源上提供很大幫助。(採訪/張仁菁、相片提供/莊大慶) 代禱事項 1.教會的一領一事工能穩定發展。 2.教會能與鄰近國小合作,在兒童事工上成長。 3.教會建堂事工。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在牧師陪伴帶領下,青少年的成長有目共睹。 嘉義中會下半天教會 謝大成牧師 故鄉為根,連結教會與社區 在台南與嘉義交界不遠處,一望無際的嘉南平原隱藏著快被遺忘的「下半天」村落;鹿草鄉的下半天,曾是鹿草最繁榮的聚集地,如今卻是連大眾運輸都不可及之處。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下半天長老教會不離不棄的守候當地超過百年,教會會友同心合意保存逾百年的老建築物,成了鹿草鄉的景點;也開創了超過百年終於有傳道人在此封立牧師的新頁。 「別人雖然不看好,但我總覺能發展起來。」炎熱的午後,一壺消暑的蜜茶,聽謝大成牧師平實敘述戀戀下半天。下半天教會的設立是由當地江家為了戒除鴉片,進而全家信主開始(1889年從牛挑灣教會將基督教信仰帶回下半天)。謝大成神學院畢業後抽籤受派到此,除了中間2年進修,他的服事都在這裡。當了5年傳道師,面臨是否轉換跑道的抉擇時,因長期對青年的負擔、受長執的邀約,及師母蔡嘉晏的鼓勵,福音傳入近120年後的2007年,謝大成受封立,成為下半天百年來第一任牧師。 「下半天是一間甘心奉獻、樂於自立自養的教會!」教會雖小,在籍人數35人,但不僅牧師謝禮沒問題,就連許多人共同記憶的舊禮拜堂,也在會友和下半天僑出錢出力下整建保存。謝大成對會友純樸真實、力行於生活的信仰,充滿感謝。 畢竟是偏鄉,就像國家資源來不到嘉義縣,外界資源也難到下半天;因此,謝大成努力讓社區、學校與教會連結。在傳道師時期,曾邀桃園、士林與台北中山教會來協助兒童事工,從進入鄰近的後塘國小、較遠的鹿草國小,到將小朋友載來教會,要讓下半天教會成為撒種的教會。該事工現已暫停,但謝大成積極轉至鹿草國中擔任得勝者教師,每年有4班,「就算他們進不到教會,也會知道基督教信仰。」 謝大成說,故鄉是信仰的根基,表面上沒重大事工,但他目前努力做的,是讓教會遊子和社區緊密連結,所以每主日聚會並未呈現都是長輩現象,而是老中青各1/3的均衡情況。此外,他也掌握符合健保條件的醫療訊息,媒合醫師每週六到教會,讓社區長者能免去舟車勞頓,即可享有健保診療。 目前鹿草鄉最熱鬧處,離下半天約10公里。有鑑於教會設立時,下半天是人口聚集處,因此嘉義中會常有同工會鼓勵謝大成與會友商量,將教會搬遷到鹿草街上。對此,他笑笑不語,畢竟歷史的情感與福音廣傳,下半天人有他們的思維,無論如何,純樸真實的信仰是他們百年不變的傳統。(採訪/方嵐亭、相片提供/謝大成) 代禱事項 1.牧師到國中進行的得勝者課程。 2.社區醫療事工能打開福音大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牧師媒合健保醫師每週到教會,讓社區長者免受舟車勞頓,即可享有健保診療。 屏東中會崙上教會 陳怡真牧師 以生命為畫筆,做上帝的畫師 當年,陳怡真以高分成績考進師範大學美術系時,曾夢想赴法深造成為知名畫家,但上帝卻呼召她成為傳道人,以生命為畫筆,揮灑一幅愛的圖畫。 在2009年至屏東崙上教會前,陳怡真已在東部中會的長濱、南埔等偏鄉教會歷練。後來,雖然不乏會友眾多的大教會邀請,她卻在偶然應邀到崙上報告時,訝異於教會景況的淒涼,特別感到扎心。「彷如回到長濱和南埔,景象似曾相識,」陳怡真笑著說:「但至少崙上的屋頂還在!」(之前她到長濱時,教育館的屋頂被強颱掀掉了。) 崙上教會位於客家庄長治,於1955年升為堂會,後來因故人數減少而降為支會,當時沒有牧師、沒有同工,會友只剩5、6個,還積欠債務。但是,種種慘況不僅沒有讓陳怡真打退堂鼓,心裡的異象反而越發清晰,「我要離開本地、本族、本家,不是到我原先的族群,而是到客家族群。」 陳怡真2009年7月就到崙上,不過,直到11月才由鹽洲教會當母會,正式授職就任。但她於期間並沒有停下腳步,在暑假就開辦週六下午的週末營,吸引兒童走進教會。她運用所學教孩子畫畫,並陸續找到同工教各式才藝,有遠從台南來支援的夫妻,也有來自楠梓某教會的長老,僅因路過崙上有感動,便每週前來教授吉他。 陳怡真坦言,孩子幾乎都來自未信家庭,挑戰很多,但也有孩子國小畢業,放棄進音樂班機會,只因不想因此無法來教會;也有孩子雖補習和週末營時間重疊,但補習結束仍趕到教會。小學五年級的徐嘉馨見證:「當我遇到困難、煩惱時,耶穌總不丟棄我。因為祂愛我、願意幫我、應允我的禱告、不讓我被人欺負;所有的事,祂都不會讓我一個人擔當。」 社區關懷方面,陳怡真也沒有鬆懈。她除了跟村長要來低收入戶名冊,主動探訪,送米、送奶粉;歲末也在教會庭院熱鬧辦桌,關懷兼傳福音。此外,每個月固定舉辦1次福音主日,邀請外來團隊配搭見證與獻詩,信息專為未信者設計,主日禮拜完一起吃愛餐;每週並舉行家庭福音聚會,進到慕道友家裡做個別而深入的對話,雖然常常在香爐、偶像環伺下分享福音,她也不以為意。 苦心經營下,崙上的主日聚會已成長到20幾人,一半以上是初信及慕道友,禱告會從4、5人成長到10人左右,陸續有鄉親受洗,在初信者身上逐漸看到生命改變。她坦承,一路走來信心軟弱難免,但她越走越堅定:「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採訪/方雅惠、相片提供/陳怡真) 代禱事項 1.訓練信徒成為門徒,興起客家精兵。 2.有發現好土的屬靈分辨力,早就初信者的信仰。 3.為牧者對上帝的信心,打破客家是硬土的轄制。這1、2年受洗的,除了隔壁客家阿公,都是非客家人。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在小教會也能為主做大事 ◎徐信得(長老教會傳道委員會主委) 人不完美,教會也不完美,但我們總能聽到、看到教會界傳出不少令人感到激勵的故事。某某傳道師或牧師在一間在人看來幾乎是很難成長、甚至是沒有未來的教會服事;然而,經過數年,這間教會完全改觀了,變得有活力,也能向社區發展,同時教會在各方面都進步了!這樣的故事,在全台灣各中區會幾乎都有。我認為,關鍵在於除了牧者個人的使命感以外,更在於他願意長期委身在一間教會,與教會弟兄姊妹們相互陪伴成長。這樣的心志感動了會友,長期的陪伴建立了彼此的信任,盡心、盡力的牧養、裝備會友,使他們能感受到成長的喜悅,進而變化生命的氣質,也變化教會生命的質。教會變成是一個可以吸引人的地方。 剛從神學院畢業,通常會被派駐的教會比較是小型的教會,也就是說,這些教會比較願意申請尚無牧會經驗的傳道師。但是,這些教會知道他們也在冒一個險,有可能3年後,當這位傳道師取得牧師資格,就會離開教會往別處去,所以這種教會的信徒針對有關「委身」事奉的教導時,往往特別敏感,他們會想:「我們教會的傳道人會不會留下來跟我們一起打拚?」 都會區的教會或許都曾聽過新朋友這樣的見證:「我在鄉下長大,我在小孩子的時候,曾到教會上過主日學、我曾經參加過教會的青少年團契。」由於有這種經驗和印象,讓他們再次踏進都市的教會。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分布在全台各地,包含各族群的教會,但也是一個合一的教會,個別單一教會的增長不算完全,全體教會的成長才完整。都市教會在城鄉人口的移動下佔了便宜,鄉村和部落則人口不斷外移,像在苦守。但是在牧養上,我們都不能放棄任何教會。從上述的見證,我們更確信,不能荒廢投入心力在鄉村和部落的教會,因為它像是撒種,將來必定有所收成。所以,在鄉村和部落的小型教會,更需要有人長期委身牧養經營。而實際上,多年以來,我們就看到不少傳道師畢業後抽籤受派至小型教會,但是在他們的努力之下,都有很好的成果。從他們的分享也知道,這並非他們當初的志願,他們都只是順服上帝的呼召,順從聖靈的引導,在困境中努力求告上帝,並努力工作,上帝也一步步地帶領他們和所牧養的教會。 在信仰上我們常說,要讓上帝決定我們該去的地方服事;雖然有時候我們覺得某些地方也很需要,而覺得如果我能去那個地方服事,一定能夠好好的發揮專長。但是,我們卻要小心的分辨,是我們自己的看見和主張凌駕在上帝旨意之上,還是我們真的願意降服於上帝的帶領,讓上帝帶領我們去祂要我們去的地方。就算最後這兩個地方是一樣,但心態上是截然不同的,這中間的差別,只有當你只管將自己準備好,然後願意降服於上帝時,你才會體察出不同。 在小教會也能成就上帝所喜悅的大事,請準備好接受這個挑戰,並體驗上帝的恩典!傳道人如果能踏出這一步,對於教導信徒將更有說服力!

親情化學式

&nbsp在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跟妻一起去一間牛排館小約會。店內沉穩的深棕色裝潢以及黃澄澄的燈光,營造出非常溫馨的用餐氣氛,柔美的音樂更增添幾許悠閒。尤其餐館食物也十分美味,著實令人感到無比愉悅。 「你不先出來我是要怎麼坐!」 突如其來的一句怒罵聲嚇到了我,還沒反應過來,那人又迸出一句:「我乾脆跳下去算了!我養你們兩個真是生不如死!」更是讓我嘴裡的濃湯差點噴出來。 我循著聲音望去,只見隔壁桌一位怒目圓睜的母親,正在責罵兩個低頭不語的小孩。「你這次考試總分多少?」那位母親轉向大兒子問道。 「&hellip&hellip365。」大兒子說。 「總分明明就比較低,還說什麼有進步?」母親每說一個字就用力點一次頭,又接著問:「那個化學啊&hellip&hellip你說!為什麼考那樣?」 大兒子囁嚅地答「&hellip&hellip粗心吧。」 「粗心?你看看,每次都這樣講,粗心啦,不會啦,沒看到啦,多會說話啊!」她一邊用訕笑的語氣答腔,一邊將眼光掃向坐在對角的父親,鼻頭往前頂了一下,貌似要她先生也說些什麼,接下來又是一連串的謾罵與批評。 父親不知怎地也開始暴走起來,竟開始問起小孩氨加水的方程式。「講那麼小聲誰知道啊!」夫妻倆你一言、我一句,分貝越拉越高,好像怕其他人不知道他們家小孩很差勁。我聽著、聽著,都覺得沒什麼胃口了。 「親人」加上「用餐」本是個促進親情的化學式,但這對父母錯加的酵素反讓小孩感受不到與家人一起用餐的快樂與溫暖。這對夫妻的大兒子可能真的忘了氨加水的化學式,但他們是不是也一樣忘了親情的化學式呢?

心之歌頌:城市之聲

&nbsp心該怎麼信,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歌該怎麼聽,才能聽見生命的信息?專業音樂製作人Jason Shong將為我們撰寫「心之歌頌」系列,本於聖經,以信仰省思的角度,帶你聽見的不只是歌曲,還有蒙塵已久的福音。 ◎Jason Shong 「主,?是我的醫治者&hellip&hellip」 「主,?是我的幫助者&hellip&hellip」 「主,?是我的保護者&hellip&hellip」 在現代的詩歌中常常聽見類似這樣的宣告:「主,?是我的&hellip&hellip」但大家都忽略了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涵義:「該知道你是屬於神的。」祂眷顧你的生活、保守你的心志、醫治你的傷痛、賜予你平安與喜樂,這些你都知道;但是你可曾真正意識到,你身心靈的所有權都是歸屬祂的。 2011年新銳樂團「城市之聲」(The City Harmonic)在加拿大流行樂壇掀起一陣旋風,以致於延燒到整個歐美告示牌排行榜。早在「林來瘋」流行1年以前,他們已在音樂界點起「城音熱」,但這些卻都不是他們希望大眾聚焦的話題。 因為城市之聲並不是一個以擁有大群紛絲為夢想、沒有情感基礎而聚集的利益團體,也不是為了幻想中的童話故事而發夢的天真男孩。他們抓住了世界的流行音樂趨勢,呈現出極具原創性、音樂性的藝術作品,獲得大眾的高度認可,同時將人性的醜陋與基督信仰的價值赤裸裸地展現在歌曲當中,他們的音樂使人重新省思自己真正所信的是什麼,關於你、關於世界、關於神。 城市之聲自述中的一段這麼說:「在現代,做一個基督徒要比200年前更加困難,因為媒體資訊與藝術人文不斷爆發膨脹、歷史教訓不斷再重演,使得我們活在真理被扭曲的悲劇裡。 我們對這世界失望、對政治失望,嘗試著把自己變得麻木不仁,然後躲在信仰價值逐漸式微、甚至是修改過的基督教裡,只是為了自己得到更多的安慰、生活能夠變得更好,更糟糕的是有人誤導群眾,認為基督教才是使人痛苦的原因,這就是世界目前的緊張情勢。 基督信仰並不是逃避痛苦的工具,而是讓我們唯一能夠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神的唯一途徑,是所有生命的真正解答與最終意義。或許「冷漠」就是世界破碎過後的自然結果,但耶穌基督的故事就是創造主救贖人類的創造,而我們都必須完成一個使命──成為耶穌基督的身體。 城市之聲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媒體與藝術的領域扮演好這個角色,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唱出榮耀神的生命。」 城市之聲樂團最新專輯 《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基石音樂出版)的主打歌曲〈Yours〉(我屬於?),歌曲結構並不複雜,或許歌詞比不上聖詩一般嚴謹完整,但在情感上的表達卻是相當深刻的,謙卑虛己、以敬畏的心將自己的主權還給神,值得所有基督徒深思默想。 &nbsp 〈我屬於?〉(中文譯詞) 我兩手空空 唯一能獻上我的心 這代表全部的我 是我僅存一切 我所有願望、我所有夢想 我所有想法與那些我所愛的事物 我所有罪孽、我所有懼怕 我所有懊悔及那些我曾經犯過的 ?可以全部擁有 &nbsp 我數算時日 我猶如世間的微塵 這代表全部的我 僅僅如此而已 我每刻偷竊?的榮耀、我每刻都因著?聖潔 我所有時日、我所有財富都比不上?浩瀚的恩典 ?可以全部擁有 &nbsp 它是?的 全部都是?的 全部都是?的 全部都是?的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Jason Shong自述 音樂的偏執 我是一個很偏執的人,信了主以後依舊如此。曾經多少次為了拋不去「老我」這件事,極度厭惡自己,也曾因為自慚形穢,逃避面對上帝。沒錯,我就是藝術家個性。 當我意識到,我可能永遠都無法剪除「老我」時,唯一讓我歡欣雀躍的事,就是確定我永遠都需要耶穌。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卻是聖靈在我生命中彰顯神蹟。 我的音樂在很多處都留下足跡,卻似乎沒有改變過任何人的生命,這讓我變得更偏執。如果要譜下樂章,但沒人因為聽見而懺悔,那就扔了吧!如果要寫下文字,但沒人因為看見而省思,那也扔了吧! 同樣是偏執,聖靈卻使我的微不足道,彰顯出神那永遠無可取代的榮耀。 &nbsp 經歷: 曾任馬雅音樂製作人、基石音樂企宣部主任、瓦器錄音室製作人兼編曲師、環宇廣播電台成音製作。 得獎紀錄: 1.《風箏的日記》,2011年MTV音樂頻道SPORT. B PLUGGED原創音樂募集大賞得獎作品。 2.《創始成終》,2011年新聞局台灣源動力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入圍作品。 &nbsp &nbsp

著 賊 偷

&nbsp◎黃慶源 阿爸騎伊hit台儉腸neh肚,t&uacute買無1個月&ecirc富士霸王&ecirc腳踏車,下班轉來lah。伊將車停好勢了後,一下踏入門就大聲喝講,「Tha-ta-i-ma!」(轉來lah),阿娘隨時k?伊應講,「O-kha-e-ri n&aacute-s&aacutei」(歡迎)。「我盈暗tho?h-cho?-kuh(當值)neh!」阿爸k?阿娘&aacuten-ni講。「知lah!知lah!我暗頓已經chho&acircn便便teh等你lah;先去洗一下身軀leh,chiah出來食飯!」阿娘koh應。 我足想欲t&ogravee阿爸去當值,kap阿爸做伴,t?食飯前,阿爸chh?a祈禱&ecirc hit當時,我嘛k?上帝求,求伊成我&ecirc心願:h??我盈暗會得通t&ogravee阿爸去。當食飯煞&ecirc時,阿爸開嘴講,「A-b&iacute,盈暗我chh?a阿源做伙來去,好無?」想袂到,阿娘一聲就應好!這時我&ecirc心情比著著20萬&ecirc愛國獎券koh khah歡喜,感謝上帝有聽我&ecirc祈禱。 「騎車騎khah慢leh!囡仔chh?a h??好勢!著平安出門,平安轉來heh!」阿娘袂放心,k?阿爸&aacuten-ni交代。「好lah!我知!」阿爸簡單k?阿娘&aacuten-ni回應。 當值&ecirc宿舍一下騎到位,阿爸就落車,趕緊去巡視四周圍&ecirc環境,看門窗有關好勢無。我嘛t&ogravee t? 伊&ecirc後壁行,阿爸o?n-n?行,o?n-n?講:「阿源,夜市仔t? chia近近&aacute,小等一下阿爸chh?a你來去se?h夜市仔好無?」我一下聽著阿爸&aacuten-ni講,歡喜到擋袂ti&acircu,隨時應講:「H&oacutea!H&oacutea!」 來到鬧熱&ecirc夜市仔,有teh扑拳頭賣膏藥&ecirc,有teh賣鳥來仔糖&ecirc,有teh烘i&acircn-chhi&acircn大腸&ecirc,亦有賣水果&ecirc、賣衫仔褲&ecirc等等,hit暗阮遊到足歡喜。路尾,阿爸手mo?h一粒大西瓜,我提一支鳥來仔糖,父仔囝就&aacuten-ni騎車,一路o?n-n? kho?-si-&aacute,o?n-n?吟詩,倒轉去到阿爸當值&ecirc宿舍。 「Toh-chi&agraveng(老父&ecirc稱呼),O-ya-su-mi n&aacute-s&aacutei(晚安)!」欲睏&ecirc時,我抱著真大&ecirc期待,明仔載阿娘若是看著阮兩個父仔囝mo?h一粒大西瓜轉去,伊&ecirc表情m? 知會se?-ch&ogravee啥物款?因為西瓜是阿娘愛食&ecirc,鳥來仔糖是我kah意&ecirc s&igrave-si&ugrave-&aacute,chiah&ecirc攏是我k?阿爸討買&ecirc。 Ph&uacute-kng-s&icirc雞仔啼,狗仔吠,嘛是我tio?h起床放尿&ecirc時,j&ocirce著sa-bui sa-bui &ecirc目睭,beh落眠床去便所。這時雙腳sian l? to l?無su-lip-pah(拖鞋),&agrave?頭一看,西瓜昨暝明明to kh?g t?眠床腳,th&agravei會無看著?哇!阿腳踏車leh?我開始驚惶lah,「阿爸!阿爸!著賊偷lah!」我趕緊k?阿爸搖起床。 「Ta?去了了lah,轉去beh按怎k? l&iacuten阿娘交代?這台腳踏車是l&iacuten阿娘&ecirc sai-khia-ch&icirc? t&agraveu出有著&ecirc neh。」Che是阿爸cheng神&ecirc時,所講&ecirc第一句話。 T?阿爸真m? 甘koh...

享受上帝

◎ 巧妙 這陣是安靜&ecirc日子 輕輕將神魂th&aacuteu開 享受田洋&ecirc自由 慢慢仔chham 上帝&ecirc靈近倚 一切&ecirc心思放伊自由 kan-ta?上帝&ecirc話t?身軀運行 目睭飛向天 停t?山面攏享受 &nbsp 太陽雕刻阮 &ecirc影作伴侶 田岸&aacute路是一條&agravei轉踅&ecirc厝邊 t&egrave它行就會當拜訪無共款&ecirc植物 In &ecirc大家庭真愛請人客 m?-koh &agravei等候in夠水&ecirc時陣 才會甜 &nbsp 樹&aacute是天然&ecirc涼亭 冷氣是樹葉趒跳&ecirc歌詩 一葉一趣味飄飄落kah歸地面 阮&ecirc心t&ugravei伊leh講&ecirc話 受醫治 田洋原來是生命&ecirc醫生 會io飼會安慰koh會體貼阮&ecirc心 這是上帝為咱備辦&ecirc歡喜 &nbsp 安靜 輕輕將神魂打開 心神和上帝講話 真甘甜 笑咪咪 上帝t?遮內面 真清幽 誠享受 &nbsp 註: 1.th&aacuteu開:解開 2.田洋(chh&acircn-i&ucirc?):田野 3.chham:和 4.近倚(k?n-o&aacute):接近 5.kan-ta?:只有 6.夠水(k&agraveu-ch&uacutei):成熟 7.趒跳(ti&ocirc-thi&agraveu):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