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耶穌召我來行天路

◎李景行 新《聖詩》575首〈耶穌召我來行天路〉(He Leadeth me, O blessed thought!中譯:〈天父領我〉,又名〈耶穌領我歌〉,是根據詩篇23篇2節「祂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所寫,這段感動人的經文先後被譜成許多曲子。 作詞者紀爾模(Joseph Henry Gilmore)父親是美國內戰期間新漢普夏州長。1834年4月29日生於波士頓,1861年畢業牛頓神學院(Newton Theological Seminary),1862年接受浸信會聖職,在一間教會牧會1年。1865年到紐約羅徹斯特(Rochester)的第2浸信會教會牧會2年。1867年任羅徹斯特神學院希伯來文代(助理)教授,1868年至大約1911年退休,期間任修辭學與英語文學教授。 紀爾模寫〈耶穌領我〉這首歌時,不過是一個剛從神學院畢業的27歲青年。1862年正值美國南北戰爭,人心惶惶之際,在2月份一次禮拜三的查經中,他宣講了詩篇23篇的寓意和教訓,特別強調主的帶領,不但體會到上帝領導信徒如同善牧,而且再三提到這樣奇妙的帶領是信徒得福的經歷。散會後他到一位執事家,茶話之際,大家都在繼續琢磨剛才所聽的道理;紀爾模趁他們談話之時,拿出筆來在講道提綱的背面寫出了這首詩。 他的妻子沒有告訴丈夫就把它投寄波士頓教會的報紙,被當作詩歌發表出來。3年後他在紐約羅徹斯特講道,拿起新編的聖詩集,照牧師報告的翻開來看,出乎他意料之外,他的作品被編入該聖詩集裡,使他驚訝不已。 作曲者布萊德伯里(William Batchelder Bradbury)生於美國緬因州的約克,是浸信會信徒。14歲隨家遷到波士頓居住,才見到風琴、鋼琴等樂器。起先加入梅森(Mason,參閱新《聖詩》151首〈主,我愛就祢〉作曲者介紹)的歌唱訓練班,後與梅森一同在師範研究所工作;他的音樂才能突出,任浸信會多堂管風琴師和唱詩班指揮。 1847年赴德國深造,隨名師學習,返美後專任音樂教師,編寫過59本唱詩班用的歌譜。1854年自己成立鋼琴製廠。1917年該廠併入納普音樂工廠。生平編著許多音樂書籍,譜寫了很多福音聖詩的曲調,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 〈耶穌召我來行天路〉(耶穌領我歌)的歌譜是布萊德伯里在教會雜誌發現紀爾模這首詩,便依該詞譜下了這首曲調。新《聖詩》132、135、324、349、627首的曲調也是他的作品。這是一首具有聖詩真實性的詩,以完美的音調和流暢的韻律,把單純出於自然的各種思想和感覺合在一起。現已譯成許多國的語言,風行全球。 新《聖詩》646首也是〈耶穌召我來行天路〉的詩詞,曲調為台灣音樂家蕭泰然博士譜寫,唱來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關心台中監獄的阿扁

◎林仁謙 6月10日端午節前夕總會即將卸任的總幹事張德謙牧師與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委員蘭慈慧執事,以及立法委員李應元,還有被媒體視為陳前總統長期國師的蔡子盛,前往台中監獄探視關心陳前總統,這次的探視還攜帶著應景的肉粽讓陳前總統分享端午佳節。 張德謙牧師探視阿扁前總統之後表示,馬英九政府將陳前總統羈押牢中已經太久了,應該立刻以人權和人道的考量來釋放保外就醫。張牧師特別指出陳前總統雖然身陷獄中,但依然心繫台灣國家各項的問題,尤其是對核四停建的政策與議題特別關注,並強調在其執政其間曾致力於停建核四,果然在日本福島地震核災事件得到證據而應當立即停建核四。張牧師認為這次探視阿扁前總統,感受他的身體與精神都有稍為改善,但是能保外就醫,一定更有助於他的身、心、靈恢復健康。 再進一步關心陳前總統的身、心、靈時,牧師嬤蘭慈慧執事有發現他的手和腳都很冰冷,因此她在禱告時請大家一起手牽陳前總統的手,在堅定的禱告話語以及聖靈的引導中,祈求上帝的醫治與保守臨在陳前總統的生命中。 立委李應元在探視後也指出,陳前總統要有信心和堅定的意志力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精神並依靠上帝的幫助。特別李應元立委也感受牧師嬤蘭慈慧執事為阿扁前總統的禱告是有力量的。 張德謙牧師在面對媒體記者採訪時,也再一次向全台關心陳前總統身、心、靈健康的人士呼籲,同心為陳前總統早日獲得保外就醫和自由禱告。 (作者為台中中會榮神教會牧師)

教會醫院的未來式?

◎吳信達 筆者有幸在2012年暑假參與CPE(教牧臨床關懷)的訓練,親眼看見院牧部同仁為上帝的擺上,而自身也有機會體驗第一線的工作。在這過程當中,也能更深的體會到今天醫院的評鑑制度,對於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幫助不但有限,反而帶來更大的工作壓力。 現今醫病關係呈現不對等的姿態,有些病人抱著有錢就是大爺的心態,反而凌駕於醫生專業之上,使醫生與護士成為新的弱勢階級。當然,在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社會中,社工的工作只會更忙碌,而似乎不會有喘息的一天。 教會醫院的異象是什麼?是使全人(身、心、靈)得著健康呢?還是傳福音給病人,並讓他們接受耶穌作為個人生命的救主?這是件不容易回答的問題。然而對教會醫院而言,在評鑑的壓力與內外兒婦4大財源後2者也開始萎縮的變化下,持守宣教價值似乎是一件困難的價值選擇,反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跟社會妥協。 比如說,當財源逐漸減少之後,如何在健保之外的自費項目開拓財源,就變成最主要的顯學。因此,醫學美容、老人照護、預防醫學,似乎變成當今醫院經營者的思路。而遇到生命議題時,總是會碰到家屬背後的宗教信仰,在傳福音與信仰自由之間,似乎更難拿捏其中的分寸。 回想起當年宣教師來台的處境,似乎他們擁有的資源沒有比我們多,然而,他們對於上帝的信心,並沒有因而冷卻。是否,在許多的環境壓力之下,我們已漸漸忘記那單純的信心呢? 當我們太過在乎自己肩上十字架的同時,似乎也忘記前輩們的十字架,其實不見得比我們輕鬆。若信仰的前輩依然健在,他們會怎樣提醒與鼓勵我們? (作者為長榮大學神學生)

噪音公害

◎陳文奎 今天台灣的公害,最不受政府和民間重視的是噪音問題。台灣工商業的發展快速,有許多噪音的產出,而發生了諸多的受害事件。今年1月24日高雄一罹憂鬱症之老翁,因無法忍受長期噪音,失手殺死數十年的老鄰居。日前又有苗栗縣苑裡鎮反對風力發電的噪音問題。 噪音管制無法落實,不外下列幾點:1.不易監測。錄音亦無法證明音量大小、發生地點;2.中央立法寬鬆。管制標準比日本、中國寬鬆,容許噪音量分別為國外之3.5~10倍;3.地方政府噪音管制自我設限,環保與警察單位互推責任;4.企業界對管制噪音,企圖用與經濟發展有重大衝突來模糊焦點;5.都市計畫不切實際。零星工業區緊鄰其設立住宅或文教、行政區,無過渡緩衝區;6.因政治及財團之介入,管制區分類降級日趨寬鬆;7.對噪音管制之修法幅度小,只為交差應付;8.受害者不知如何陳情;9.噪音製造者不願改善,甚至對檢舉人施加非法壓力;10.低頻噪音之監測有待釋疑,成為稽查員之自由心證;11.受噪音之害者,常是非獲益之企業主持人,受害者多為其職場受雇者,但都忍耐為一口飯,不願揭發。12.噪音時常伴隨作業機器之老舊、效率不高,而額外損耗能源,未為企業家所發現;13.噪音所加諸鄰居之憂鬱症,常為精神科醫師之短時間看診未能長談而忽略。 噪音管制成效不彰,是公害事件投訴最多的。問題在於目前中央立法太寬鬆,地方執法有問題的雙害之下。竟有總統府前高分貝罰了3萬3000元,而台灣中部卻無法可罰的笑話。曾有台電在南部野外工地打樁噪音,使附近養鵝人家鵝隻暴斃求償的事件。今天顯然是台灣人民的生命不如總統府高官和田裡的鵝隻禽獸。 卡拉OK、停車場、鐵道列車、一般汽車、餐廳交談、作業機械、冷氣設備、迎神廟會、抽吸風扇、兩人吵架、教室授課……等都存在噪音,需要加以正視。筆者教會的牧師,因教會的教堂和副堂開放給外界音樂社團練習,美麗的樂音卻構成牧師之難受痛苦,如何化解才好?只求訂立更完整的規範,互相體諒與對話。 目前噪音管制分類有4級,地方政府稽查現場監測人員常見的問題大約有:藉口噪音摻雜人聲而間接性推給警方、藉口監測器故障、監測器動手腳、監測器擺於不當位置、不主動告知可指定時間或地點、不依法測背景值、約聘監測員非考試進用或訓練不夠……等。 人對於安靜與聲音之感受,由聽覺而至於心靈內在的世界,是何其美!願政府和社會重視噪音的議題,大家多加把勁來關心!希望能啟發國人探索噪音公害,早日修法解除災害。 (作者為退休工程師,豐原教會會友)

雷雨中的代禱

◎柯玉雪 風雷電雨中,為了趕往讀書會的教室,走在台灣大學校園矮叢林的小徑上,看到一個令我震驚的實況:「兩位女學生撐著傘相對著呼求耶穌,彼此代禱。」雷雨聲中,我聽到聲嘶力竭的喊叫:「哦!主耶穌,帶領我!哦!主耶穌,帶領……」然後,一位姊妹禱告和呼求主,另一位在每個小段落呼應說:「阿們!讚美主!……」 這樣的畫面,對我有一個很大的提醒,我自問:「我的禱告有這麼迫切嗎?」有時我為肢體禱告,肢體的回應通常是正面的,無論其處境有無改善,總是更加感受到上帝的愛。久而久之互相代禱的肢體都更加愛主,也藉著代禱的時光,分享彼此的亮光。如經文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以弗所書6章18節) 然而,最近一位為我代禱的外籍牧師問我:「今天或明天早上,你第一件可以奉獻的是什麼?神在你的生活中正為你做偉大的事情,你怕感激祂的工作。」這也提醒我,身為基督徒往往只記得禱告向上帝求,要上帝為我成全這成全那,領受許多恩典,卻忘了問自己一個問題:「現階段我能為上帝做什麼?」多為肢體禱告代求是任何階段都很適合做的。 「現階段」的領受很重要,祈願式的禱告:「如果我完成X就奉獻Y,為上帝作ABCD……」恐怕會落入自我試探和民間有應公交換式的思想,這就大大錯誤,由於上帝知道怎樣對每個人最好,不會像有應公那樣好像做買賣的應允。由於X、Y和ABCD……可能不一定是上帝要你做的,而單單「現階段」這一件才是討主喜悅的。 重要的是,我們乃與聖靈同工,如果消滅聖靈的感動,能不能再有機會就很難說了,所以我們要為上帝做什麼,何時做都要細細察驗何為上帝純全善良的美意。就如這對在澎湃大雨中禱告的姊妹,無視於嘩嘩嘩……啦啦啦……的大雨聲,就禱告起來。在人看來或許愚蠢,下大雨就撐2支小傘不怕感冒?可是當我走過她們身邊,感受到她們對上帝渴慕的激情,我寧可相信上帝會聽她們在雨中即時的禱告。 我很好奇,究竟是遭遇什麼事情,讓她們顧不得找一個躲雨的地方,就如此熱切地在雷電交加的大雨底下禱告起來?無論如何,這風雨中有如烈火般的禱告,已經感染了我,我在她們附近駐足片刻之後,被一聲響雷喚醒,於是輕輕地、遠遠地回應他們一聲:「阿們!」之後,繼續往我該去的教室前進。 (作者為台北中會金城教會會友)

及時去做

◎黃以撒 前幾天晚上,在宿舍趕期末報告時,突然聽到一聲巨大的玻璃破裂聲,案發地點是房間的浴室,上方的玻璃燈罩鬆脫掉落,滿地的玻璃碎片,看起來非常恐怖。 前5分鐘,室友還在裡面洗澡,所幸掉落時沒有人,而原本習慣開著的浴室門,不知道為什麼剛好關著,才將四處噴射的玻璃碎片通通擋在浴室中,否則可能就往在房間的我們飛來,心想這是上帝的保守,我們才能夠得此平安。 當下有兩個體悟,一是神在我們生命中時刻保守,如同大衛流離失所時,每當危險時,上帝總是設下屏障。生活中有太多意外可以輕易傷害我們,任何我們以為安全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危險。走在路上,或許頭頂掉落盆栽;在家中看電視,或許一台車子撞進來,人生中太多的不可能時常發生。 另一個體悟是當及時行動,及時去完成夢想;想要的旅行,不要等到退休再說。想說出口的愛,不要等到特別的節日告訴對方。想吃的宵夜,好吧!偶爾吃一下也沒關係。 最重要的是,想讚美神、感謝神的時候,不要遲疑,不要等到禮拜天上教會再感謝祂,不要等到晚禱再與祂親近,現在就向祂說話,把心中的話告訴祂,無論是開心的、難過的,任何大小事神都願意聽。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如何,所以記得,生命就是把握當下的感動去做想做的事。 (作者為碩士班研究生)

謝飯禱告,禱告什麼?

◎王樵一 基督徒用餐之前,都行謝飯禱告,謝飯禱告不外乎感謝上帝賜我們日用飲食,潔淨桌上的飲食,保守餐桌上的肢體交通能彼此造就,另外再針對一些個別的需求進行禱告。 謝飯禱告的意義,也是教導我們要愛惜餐桌上的食物,這些神所創造的生命,為了餵養我們而犧牲,我們應該抱持感謝之心使用,不隨便浪費。天主教之所以把貪吃視為七宗罪之一,道理正在此。 即便我們對眼前的飲食做了祝謝禱告,若沒有真心誠意地對待並享用,甚至輕慢隨便或浪費,還是不敬虔,而得罪神恩。 好比說,之前某知名連鎖速食店推出加價無限吃的活動,有教會的弟兄姊妹跑去挑戰,吃了過多不必要的食物入肚,就算這些食物入肚腹之前有先謝飯禱告,還是浪費,其實還是不敬虔。 今天的世界,有許多食物的來歷詭譎不明,有不少食物摻雜了對人體有不良影響的添加劑,還有一些食物吃太多對身體造成傷害(如炸雞、珍奶,其毒性不亞於抽菸或喝酒,卻甚少被防備,反而還被鼓勵食用,只因為吃的當下感覺可口美味),我們不能以為只要吃之前先祝謝禱告就不會有事,對於垃圾食物還是應該避免食用。 某種程度上來說,謝飯禱告更是一種飲食教育,叫我們在吃食任何食物之前,應該仔細分辨食物的來源、成分、營養、功效,要吃得健康合宜,兼顧美味之外,還要吃得不傷害人,不破壞自然環境。 如果我們貪圖個人口腹之慾的享樂,吃了過多剝削遠方國家農民所種植的食物,對他們造成傷害,即便飯前祝謝了,還是神所不樂見的事情。 飲食在今天是一門至關重要的課題,我們應該多花心思在上面,如此才能吃得健康,且不對自然與他人造成傷害,如此才是真正落實謝飯禱告。 光只有口頭的潔淨,卻不管眼前食物的來歷與可能造成的問題,那並不是神所樂見的謝飯禱告。願我們更加關心日用飲食之事,神國的公義,就在此顯現了。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主的心意為何?何為牧者心腸?

◎主知名 牧師是上帝為餵養祂的羊群、教導、陪伴、代禱……等事工而設立的職分。 《教會公報》3197期11版,我看到一位像法利賽人的牧師,他引用一件總會循法律途徑取回上帝的產業「馬偕醫院」(違法及貪心的董事長、董事們),另一件「長榮大學」也違法,但因其身分是律師,不敢招惹且還未解決的事件,來與在銓派前已經辭掉中會所有幹部職分的牧師相提並論,這樣公平嗎?有一致性嗎?合乎主的心意嗎?此牧師居心叵測,恐易讓惡者利用。 如果是一位乳臭未乾並血氣方剛的年輕牧師,我們還可以替他找一些理由,如:法規不熟、不清楚事件狀況……,替他找樓梯下,但偏偏是一位牧會經驗豐富、法條研究精深的牧師(戲稱法規牧師),如果是主的審判日當是如何審判?牧者啊!當自強!一位利未族的僕人啊,應具備牧者的風範及器度不是嗎?這如何讓晚輩效法呢! (作者為長老教會會友)

從過期與變質談起

◎奧立佛 前陣子義美食品被檢舉,使用過期原料生產泡芙系列產品,義美也坦承此事並致歉、主動回收,不過卻也強調,純粹是品質管制認知不同所致。常溫保存效期1年的原料,冷藏儲存後,認定可以延長使用年限。 這其中有幾個問題值得釐清與討論,首先,保存期限過期與食品是否變質,其實是兩回事,保存期限只是規範場上保固的日期,確保消費者在期限內食用不會有問題,從而撇清期限外的食用責任。從這個角度來看,保存期限與其說是食品的食用期限,不如說是廠商在成本考量下所願意提供保固的時間。 保固的意思是,期限內出問題,廠商負全責,期限外不一定壞掉,但是一旦在期限外壞掉,廠商已經不負責了。在超商工作過的人都知道,許多到期的生鮮食品,下場通常是店員、店長帶回去食用,這些食品可能「不夠新鮮」,卻完全沒有變質的問題。說到底,一項食品規定哪一天以前可食用,這天以後就不能食用,完全是一種極不自然的社會手段。 這引申出下一個問題,一項食品的保固責任,是否在於最終的生產廠商?也就是說,我們是不是要求義美負起完全的食品保固(有效期限)的責任,如果義美必須負擔最終「泡芙」的保固,其原料的取得,應該就只需要在乎是否變質,而跟上游廠商的保固期限無關。這個事件中,過期原料指的是上游廠商不對該超過年限的原料保固,而責任全在義美身上,既然如此,如果義美的檢驗並無變質,願意自己承擔泡芙的保固,似乎大眾也不需要恐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食品的保存期限僅僅保證在期限內不會讓人吃了生病,不一定代表吃了有益。眾所皆知,許多食物的營養,在經過烹調、處理後,會迅速流失,也許有些食品吃了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但是內容物已經沒有營養了。許多標示著有各種營養的食品,指的是原料的營養,並不一定是該項加工食品真正能帶給人體的好處。 「鮮榨果汁」是一例,不僅缺少水果原本的纖維、榨汁過程造成維生素C氧化流失,果汁的含糖量往往又很高;一杯保存期限內、未變質的果汁,雖然仍有營養,但不如直接吃水果,還可避免高糖的隱憂。另一例是「高鈣」或「高鐵高鈣奶粉」,太過頻繁飲用高鈣奶粉,反而加快身體排鈣速度;高鈣也會抑制鐵質吸收,同時飲用高鐵高鈣,並無法達到補充鐵質的效果。 總之,吃的安全與是否過期無直接關係,應該將重點放在是否變質。但是安全只是基本,進一步要吃得有益,許多安全的食品並無益處,甚至還含有許多隱憂。我們應該更認真對待、了解任何吃進嘴裡的東西,提升自身的飲食文化,讓我們不僅吃得安全,也吃得有益。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安息禮拜紀念

◎張國頌 莊嚴肅穆、備極哀榮是那天謝皆明牧師「教會葬」及「中會葬」安息禮拜的氣氛。我們祈禱:「願主憐憫,接納牧師的靈,保佑遺族平安。阿們。」 謝皆明牧師在我們心目中是一位令人敬愛的長輩,我在馬偕醫院急診室擔任醫師26年,認識他大約也有20年之譜。他是一位仁慈的牧師,給人的印象就是隨時兢兢業業地恪遵守道,盡心、盡性且盡力服事上帝。8年前在我擔任急診部主任前,牧師就已經是我急診室的常客,常常打電話給我,而我發現他總是為了別人的事情忙碌,關心病危或待床的會友。 他是一位細心又有愛心且和藹可親的牧者,充滿聖靈的感動,是兼具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各種特質的典範。我擔任醫務專員期間,工作負荷逐漸減輕,有機會服事主的時候,更發現他捨己為人、榮神益人的情操,來自聖靈的感動。 牧師退休這1年多來,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除了低血色素、低鈣、腎功能不全外,又為腰椎骨折疼痛所苦。然而牧師不以為苦、不改其志,常以上帝的話語提醒我們,永遠都是溫文儒雅的態度。提摩太後書4章2節:「要傳福音,不管時機理想不理想都要傳,用最大的耐心勸勉,督責,鼓勵,教導。」這讓我們感動不已。我知道,他所作所為都是依上帝所喜愛的,他絕不會徒勞無功。哥林多前書15章58節:「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要站穩,不可動搖。要不辭勞苦地為主工作;因為你們知道,為主工作絕不會是徒然的。」 如今牧師不敵病魔的折磨,蒙主寵召,安息主懷。就像中會議長王宗仁牧師的「得勝的生命」一樣,讓我們共同伸出雙手領受上帝所給予的榮光,來祈求主的憐憫,而主必保守看顧他,牧師在安息後,就在上帝身旁,回顧過去世間的事,他必慶幸如同聖經中提摩太後書4章7節:「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謝牧師一生就像三國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出世於艋舺、長大在艋舺、服事於艋舺、退休在艋舺,最後過世於艋舺教會。這樣全心全意的服事,是上帝忠心的僕人,我們要記念他。啟示錄14章13節所記載:「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把這話寫下來:從今以後,為主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回答:『是的!他們將結束勞苦而享安息,因為工作的成果隨著他們。』」 我們記念敬愛的謝牧師,依著聖經的提示,從今以後,為主而死的人有福了。願一切的平安歸給家族,一切榮耀歸給上帝。 (作者為醫師,台北中會南門教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