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禮宣教回憶錄》與《傳揚祂旨意》新書發表 以古視今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在今年初推出《巴克禮宣教回憶錄》與《傳揚祂旨意:英格蘭長老教會百年宣教史》,於4月15日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合作舉辦新書分享會。主持人是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主講人是中研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員翁佳音,與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長老教會總會兼任研究員鄭仰恩,與談人為總會教會歷史主委王昭文、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鄭麗榕、台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劉維瑛。

延伸閱讀:台史博出版巴克禮宣教回憶錄 自述宣教始末原由

(攝影/邱國榮)

鄭仰恩在介紹《傳揚祂旨意》時指出,這本書主要介紹英國長老教會與蘇格蘭長老教會在中國、台灣、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宣教的歷史。作者是人稱「萬能校長」(長榮中學)的牧師萬榮華;他臨危受命,運用歷史檔案整理出這套書。此外,這套書的時代背景是大英帝國殖民史的一部分,這段時間裡宣教和殖民主義並行不悖,閱讀這套書需要有開放的心態,能夠看待宣教和殖民主義所帶來的影響。

鄭仰恩解說該書時代背景時指出,殖民主義對於在地居民來說是全面性的,他們感受到殖民者的傷害;但是對於宣教師而言,他們可以得到保護。然而,在另一方面,宣教師卻夾在殖民者的行為和政策當中,也會常常呈現出殖民者的優越心態。因此閱讀這本書時,需要了解書中所述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氛圍,才能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

延伸閱讀:「傳揚祂旨意、巴克禮回憶錄」聯合發表會 探討宣教史及影響

鄭仰恩深入探討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教的歷史背景和影響力,並闡述宣教師們在傳教過程中對當地文化的態度和作為。他指出,一部分宣教師注重個人自由和社會倫理的進步概念,及對其他文明和宗教的尊重。然而,福音奮興運動的熱情也在另一群宣教師中形成了「宗教神聖化」的想法,使得其他宗教被視為偶像崇拜、而被看作是較低劣的。這兩股力量的交織展現在各項工作上;但不論是醫療宣教師或非醫療宣教師,他們都知道基督教文明不僅傳遞福音,也可以帶來人體健康和社會改變。

鄭仰恩提到馬雅各是英國長老教會駐台灣最早的宣教師,然而他對於在地文化仍然存在疑問和偏見,這在當時可以看出端倪。而對於非醫療的宣教師,如巴克禮或馬偕,他們將科學和宗教的對話帶入教育中,是最好的代表之一;在神學院中,他們也教授科學課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盧啟明牧師則表示,此兩部新書,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資料彙編第三冊與第四冊;而此彙編的第一冊為《福爾摩沙的巴克禮》,第二冊是《李庥夫婦宣道書信集》。四冊都是與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並由該館出版。

這套書是豐富的寶庫,可供研究語言文化、族群研究、政教關係、人權身分認同及宗教信仰與社會變遷等議題,亦見證長老教會史料工作已然再度邁進,無論是教會史或社會史,這套作品都非常值得細究。他點出研究歷史者有一句話:「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因此用現代觀點來閱讀這套書籍,可以讓讀者們更好理解歷史,同時也可以為當今社會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