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節期與土地的關係

◎秉澄

自由時報評論〈哪一國的醫師節〉,提到許多國家的醫師節皆有不同的日期和意義;只有台灣的醫師節,是因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是醫師,所以訂於11月12日,不過孫文本人行醫時間短,並且跟台灣處境嚴重脫節。這讓我想起台灣許多節期,在詮釋上跟台灣社會處境也有些許出入。

例如感恩節,台灣人的理解停留在感恩節就是清教徒五月花號到美國因為水土不服,被印地安人以食物搭救的故事;而教會一般都會沿襲既有傳統,要信徒時常感謝上帝,不過感謝上帝這件事上卻顯得抽象而難以理解;因為那是清教徒的故事,不是屬於我們台灣感恩節的故事,不過卻是過得很理所當然,比較少機會去思索這些節期要如何和台灣這塊土地連結起來,成為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舊約聖經中的猶太人就是十分良好的示範,每個節期都是配合他們蒙恩救贖的故事。例如說住棚節,就是記念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漂流40年之時,上帝時常與他們同在;而逾越節更關鍵了,在以色列出埃及之前,上帝將第十災降於埃及人和其牲畜的頭生的,以色列人將羊血塗抹在門楣上,讓天使越過這家免於被擊殺,以色列人始能出埃及那奴役之地做準備。普珥節也是搭配他們的救贖故事,從波斯王的詔書滅族危機中扭轉局勢,將亞甲人哈曼始作俑者和後裔消滅而來的節期,這些節期都是他們十分重要的文化根基。

我們台灣有那麼多歷史事件可以拿來加以活用,只是受制於強大的中國文化和政治法統,身邊都是中國幽靈,幾乎許多節期的意義都跟台灣這塊土地脫節甚重。既然台灣教會在19、20世紀帶頭台灣的科技和文化進步發展,當然現在更責無旁貸,不只是福音工作要得到興旺,節期改造和重新詮釋,找回這些節期和土地的連結,甚至賦予信仰的意義,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研究生)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