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的旅人 連結聖經人物與移工難民

台灣教會合作協會(NCCT)8月9日晚上在耕莘文教院舉行「漂流的旅人」分享座談會。(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無論是天主教會還是基督教會,長期以來都投入在出外人、移民與難民的關懷事工,為讓彼此認識與交流,台灣教會合作協會(NCCT)8月9日晚上在耕莘文教院舉行「漂流的旅人」分享座談會,邀請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韋薇修女分享「移民是福傳的使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代表、台灣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廖斌洲則以香港移民為例,談「戰爭與暴力的犧牲品」。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分享座談會,是因越裔美籍的天主教會聖言會神父阮文清以扎實聖經學識、廣博視角寫了《漂流的旅人:聖經視角下的外方人、移民與難民》一書,透過介紹聖經人物如何靠主走顛沛流離之路,深入淺出探討現今移民與難民的人口販運、政治庇護、戰爭暴力等議題。座談會一開始,也播放阮文清請安感謝影片。

為該書寫序的韋薇,以自身在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服事移工與新住民20多年的經驗,籲請台灣各界正視並肯定東南亞各國移工對台灣的卓越貢獻。她坦言,台灣對移工並不友善,遠渡重洋來台工作的移工、新住民常受到不平等對待、歧視或忽略。她肯定阮文清著作內容探討移民與難民遭遇到的處境、問題與困境,並連結聖經人物顛沛流離的際遇,尤其耶穌基督這位寄居人間的外方人,始終與移民、難民同在。韋薇分享後,衛理公會牧師邱泰耀回應,天主教會弟兄黃永輝也分享親身經歷。

台灣教會合作協會(NCCT)8月9日晚上在耕莘文教院舉行「漂流的旅人」分享座談會。(攝影/林宜瑩)

香港反送中運動後,許多港人失望移民海外,廖斌洲直言,港人移民理由有三:香港政治爭拗太嚴重、居住環境擠迫不理想、不滿意政治制度,2021年港人移居台灣申請達到高峰,但礙於台灣移民政策規範而受阻。目前台灣移民分成投資、創業、專業、求學、依親五種類型,至於香港抗爭者(港人稱為手足)的特殊情況,則是援引《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18條:「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

廖斌洲指出,台灣政府因顧慮兩岸關係與國內政治,對港人移台政策不明確,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進行審查、限制,加上港人語言與文化較難融入台灣社會,經歷政治暴力的集體創傷記憶,台灣民眾無切身之痛難以理解,使港人逐漸失去盼望,甚至有移民來台的港人又另尋出路,以移往英國定居為多數。

廖斌洲以聖經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以色列人被擄至亞述及巴比倫帝國、耶穌童年政治受難、主後70年耶路撒冷淪陷後偤太人散居世界各地為例,強調同理心勝於同情,同理才能全人式理解港人的處境與創傷。陪伴有政治創傷的在台港人,最好的態度與方式就是全知、全心、全靈的理解。廖斌洲分享後,台灣聖公會牧正林立峯以「戰爭與暴力的犧牲品」為題回應,最後由天主教會聖母聖心會神父吳偉立帶領禱告,結束這場分享座談會。

吳偉立神父帶領祈禱。(攝影/林宜瑩)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