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終結前的一場好戲

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1922年6月3日~)

法國新浪潮左岸派導演。最廣為人知的是早期以記憶與創傷為題材的作品,代表作有紀念納粹集中營解放10週年的紀錄片《夜與霧》(1955年)、描寫戰爭歷史與創傷並獲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獎《廣島之戀》(1959年)和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之作《去年在馬倫巴》(1961年)等。他於2009年獲頒坎城影展終身成就獎。

 

 

 

◎陳韻琳

我一直非常喜歡研究藝術家人生終期的作品,因為這類作品除了形式之美,往往也隱含藝術家對他自身生命的反省,以及他最想留給這世界的話。

因《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成名的法國名導演亞倫雷奈,今年已經91歲了,是一個相當高齡的導演,合理推衍,他90歲以後的作品絕對可以列入他終期的作品。儘管我們無法如先知預言哪一部作品會是他最後一部,但我們已經可以密切關注他這段時間透過電影想說的話。

當年,亞倫雷奈與楚浮、高達、路易馬盧等同列新浪潮導演,儘管電影形式跟其他人一樣不斷推陳出新,但亞倫雷奈比他們多了很多文學味。這文學味直到2012他90歲時推出《好戲還在後頭》(You Ain't Seen Nothin' Yet!)仍舊不改,他在這部作品中使用希臘神話《奧菲斯與尤麗黛絲》以及劇作家阿諾伊的《尤麗黛絲》《親愛的安托萬》之典。台灣甫於2012年金馬影展播放過這部片子。

奧菲斯與尤麗黛絲

希臘神話《奧菲斯與尤麗黛絲》的故事是這樣的:工於音律的奧菲斯與妻子尤麗黛絲非常相愛,但尤麗黛絲不幸被毒蛇咬死,於是奧菲斯深下冥界尋找她。奧菲斯用音樂與愛感動了冥王,冥王同意讓他帶回亡妻,但有一個條件是離開冥界前絕不能回頭看她。然而,就在奧菲斯即將回返人世之際,他回身想擁抱妻子,導致她被死亡之手抓回。

關於《奧菲斯與尤麗黛絲》這齣希臘神話,光是詮釋「奧菲斯何以會回身想擁抱妻子」,就已出現不知多少文學、音樂、電影戲劇等藝術作品。而奧菲斯藝術家的身分,更是非常多藝術家喜歡引用這個故事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故事隱含了「生命有限、藝術無敵」及「以藝術呼喚愛」的深刻意涵,奧菲斯的愛妻死亡了,奧菲斯竟可以憑藉他的音樂藝術感動陰間的主宰、感動冥王冥后、感動復仇女神,跟他們要求愛妻的復活。這短短一段神話,因此成為音樂家、文學家、電影戲劇家等最喜歡借喻的題材,用以思考藝術與愛、藝術之不朽價值以及藝術家的定位等問題。

藝術、愛與永恆

從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角度來思考,沒有藝術家也就沒有了藝術作品,可是藝術作品一旦創作出來,就超越了藝術家而擁有自身的生命。藝術家終會死亡,但藝術作品卻永遠活著,甚至,這永遠活著的藝術作品不停召喚已死的藝術家,喊出他們的名字,讓藝術家永垂青史、永被記念。

但值得思考的是:在現實世界中,藝術家對名聲的冀望是藝術的動力或是藝術的咒詛?是藝術永恆,或是藝術家不擇手段追求永恆?

從藝術與愛的角度來思考,希臘神話中奧菲斯的藝術之所以無價,是因為他用藝術成全了愛情。

但同樣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在現實世界中,是用藝術成全愛情的藝術家多,還是用愛情成全藝術、利用完愛情隨後便殺死愛情的藝術家多呢?

藝術家的重逢與對話

不管從哪個角度,這些藝術作品與藝術家之間的辯證關係,勢必無法擺脫「時間」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奧菲斯進入陰間,正是與不斷往前進、必逝的時間對抗,要讓時間回返倒退,而藝術,不正是不斷讓我們追憶著過去,又讓已逝的過去在藝術中被賦予新意而邁向現時、甚至是未來?

所以亞倫雷奈在90歲推出《好戲還在後頭》,並用《奧菲斯與尤麗黛絲》之典,不管怎麼看都覺得這部電影是饒富深意、有話要說的。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個大鐘擺來回擺動,時間之象徵再明顯不過,然後,數通內容一樣的電話,隔絕真實世界的城堡大門數次被打開又關上,13個演員被召回,大門一關上,就是一場戲中戲,他們已經開始演戲,演著「一起看一場戲」。

他們被告知創作《尤麗黛絲》的劇作家安托萬已過世,《尤麗黛絲》是否該隨劇作家安托萬一起埋葬?或是值得繼續演下去?端賴這13名曾經演過《尤麗黛絲》的演員們裁決,他們將一起看由年輕演員組成的話劇團排演《尤麗黛絲》的紀錄片,以他們自己過往的演出經驗對年輕演員進行審核,從而決定《尤麗黛絲》的命運。安托萬創作的《尤麗黛絲》已對希臘神話進行了現代詮釋,所以尤麗黛絲變成小劇團女主角的女兒,奧菲斯是火車站餐館的小提琴師,他們各有擾人的母親與父親,在他們看來父母無非是只想安居樂業、脆弱、平庸的凡夫俗子。

於是這些演員一起看著螢幕裡的《尤麗黛絲》的演出,而電影景框外的我們這些觀影者則看著這些演員。我們看著台下老演員無法自拔地順應劇情唸出早已熟悉得不得了的台詞,漸漸渾然不覺地躍進螢幕裡,變成他們輪流擔綱演出,同時喚出回憶,戲裡戲外的主角們彼此交融,台上台下無從分別。

儘管如此,我們仍分明看見了時間歲月的痕跡,因為《尤麗黛絲》此劇的演員已有老中青三代,他們各自根據自己的年歲、體會透過演技做出不同的詮釋。演員年歲的時光之流承載永恆的神話,演員老去,奧菲斯與尤麗黛絲卻永遠長存,藝術家以自身短促的人生探尋《奧菲斯與尤麗黛絲》中永遠探尋不完的藝術之謎。

這是一部充滿實驗性因而難解的電影,形式與哲思遠遠大過戲劇性,但對於一直關心電影史並對新浪潮與亞倫雷奈充滿懷舊情懷的影迷來說,亞倫雷奈這部電影卻是情感澎湃之作。因為他盡可能召聚了他執導以來長期跟他合作的演員們,這些演員因其長久的演藝生涯早已成為藝術家,也為電影奉獻了他們的一生,不知多少電影記錄下他們的藝術成長史、也記錄他們從青春到老邁的歲月刻痕,如果說連觀看電影的影迷都無法避免地對他們產生情感,更別說導演亞倫雷奈跟他們之間的奮鬥情誼!難怪亞倫雷奈會說:「我夢想與許多演員再聚首……不管是近期合作過的,還是很久不見的,我都一直關注他們的生涯發展。」

正因為這些演員的藝術發展與歲月歷練都映照出亞倫雷奈的導演生命,所以這部電影是共同經歷過美好時光的藝術家與藝術家的重逢與對話。

《夜與霧》劇照

 

 

 

 

 

 

 

誰能為藝術之不朽評分?

亞倫雷奈以他經常出現的善意譏諷的風格,自比自大、渴望作品永垂不朽的劇作家安托萬,幽默地讓他深愛也深深尊敬的演員們為他評分──他的電影作品是否值得傳世、值得供人再三尋味解讀並繼續搬演?跟他們一起探詢:終有一日他們都將被時間帶走,藝術界長江後浪推前浪,他們能依賴藝術而永恆不朽?也跟他們一起探詢:若他的藝術能永恆不朽,關鍵又是什麼呢?

正因為在幽默中略帶生命終末反省的沉重,所以有人問亞倫雷奈這部電影是否是他的「最終聲明」?亞倫雷奈說:「若我想過這是我的最終聲明,我就不會有勇氣或能量來做它了。」

戲中戲的雙重解讀

亞倫雷奈這部電影的形式塑造出戲中戲的效果,所以也可以造成雙重的解讀。

其一就是跟亞倫雷奈合作的演員們一起觀賞的紀錄片。儘管老演員們後來輪番跳進劇中,造成過去與現在、台上與台下、螢幕裡與螢幕外的交融,但《尤麗黛絲》這劇本關切的是尤麗黛絲為何會死、奧菲斯最後為何忍不住回頭?亞倫雷奈透過戲劇說出了他借喻此神話的題旨:這是關乎生命與死亡、愛與背叛、愛的妒忌與佔有、愛能否永恆、若持續下去愛是否最後變得平凡而庸俗?……這是藝術家代人類提出的永恆關切。

另一則是紀錄片外這些曾演過《尤麗黛絲》的演員們。亞倫雷奈故意讓他們全用我們熟悉的本名,意味他們是在飾演他們自己。他們被賦予的任務就是決定《尤麗黛絲》是否該在導演死後繼續上演,其實也就是決定這個藝術作品是否不朽?結果演員們一致通過這作品必須傳世,同時他們深深敬愛做為藝術家代表的劇作家安托萬。此時,安托萬突然現身,原來他只是透過傳達他已死的假訊息招聚這群演員,為他做出評判。

於是可以做雙重解讀的戲中戲到此結束。

《廣島之戀》劇照

 

 

 

 

 

 

 

 

戲外戲的餘音

但是亞倫雷奈為何將這部電影片名取做《好戲還在後頭》?當然是一語多關。

離開彷彿隔絕了真實人世的城堡後,才是安托萬的真實人生。透過遺囑執行人的陳述,我們在電影一開始就知道安托萬這一生最搞不清楚的就是愛情,他不知道如何讓愛情長長久久,於是每一次傷心的分手事件後,他就買一座城堡。

戲中戲結束後,演員們都離去了。而後安托萬彷彿是在得到評價後已人生無憾,便真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於是,這些評價過他的藝術的演員們前去墓前哀悼他。

就在這裡出現了戲外戲的餘音。在演員們離去後,一個一直躲在暗處的女人從陰影中現身,獨自去墓前追悼,安托萬有真正長長久久愛他的女人——雖然他的演員朋友們全都不知道,或者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亞倫雷奈透過電影最後這雖微小卻是好戲的最後一幕,說出藝術家的願望——藝術家不是只活在藝術作品中,他們也有真實人生,雖然多半這些真實人生都是千瘡百孔、支離破碎,但這不表示藝術家不需要、不渴望如奧菲斯與尤麗黛絲的愛情。誰是藝術家真實人生中的尤麗黛絲呢?這是所有藝術家的戲外戲,終此生的期待與尋覓——但願不只藝術不朽,愛也永恆不渝。

《好戲還在後頭》海報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