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權會數位人權教案 體驗與反思資安議題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日前有民眾爆料在網路平台購書後竟接到中國統戰電話;層出不窮個資外流問題,不僅可能被用於詐騙,更可能被濫用於侵害個人隱私、甚至安全與自由。當個資外洩事件發生,民眾可以如何捍衛自身權利?台灣人權促進會設計「數位人權教案」,藉由角色扮演體驗如何保護個資並反思現行制度的改革可能;為因應未來校園與社會推廣,特於6月19日晚間在高雄市的南部辦公室舉辦數位人權工作坊,邀請台權會友好夥伴與志工搶先體驗與回饋。

工作坊開始,先請台權會北部辦公室主任游詩庭與講師陳怡茹講解教案遊戲規則,依現場人數分為一組企業組和多組使用者組,總共有四回合,企業組的任務是維護自己的血量、阻止使用者權利,而使用者則可以透過「喚起權利」來扣企業者血量。雖然是分組與回合進行,但使用者也能透過不同操作方式嘗試合作。

(攝影/林婉婷)

企業組有「七項權力」可以反駁使用者權利,這些公關或法律手段皆改編自真實事件,包含:明明你同意、宣傳大聲公、有錢就任性、政府出大絕、大數據分化、沒有這回事、選擇性曝光。

而使用者組的「十項權利」則出自於台灣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和期待納入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包含:查詢、更正、刪除、拒絕、要求通知、「不只是演算法」和「被遺忘權」;「不只是演算法」是不可以使用人工智慧(AI)分析與篩選,導致某些群體被整體性、歧視性排除;「被遺忘權」指移除搜尋引擎連結。

而最後兩回合才能使用的權利是針對政府的責問、監督與申訴;事實上,這幾項權利也反映台灣「沒有任何與個資保護相關政府機構」的現況,這也是台權會倡議方向。

(攝影/林婉婷)

四回合遊戲情境亦是改編自真實事件:購書網站驚傳大量會員資料外洩,同時傳出詐騙案件;掃地機器人擅自拍攝使用者家中影像、包含私密照;廣大適用的通訊APP搜集心理測驗使用者資料,用以投放廣告影響選舉結果和企業評比內部員工表現依據;民眾下載遊戲APP以獲得餐廳優惠券和廣告,後抗爭運動爆發,APP公司將使用者資料交給警政單位,而警政單位認為抗爭者透過遊戲APP串連,於是用這筆資料逮捕抗議者。

遊戲過程中也介紹「劍橋分析事件」,說明俄羅斯如何透過大數據影響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以及美國警方如何利用版權音樂和平台條款來中斷抗爭直播,或使得民眾蒐證影像無法透過社群媒體傳播。

活動後參與交流心得,有扮演使用者的夥伴感嘆原來社會中曾發生這麼多個資侵權事件;扮演企業的夥伴則表示藉此學習換位思考,也提到因為有主持人適時引導與解說,使得遊戲過程不僅是進行、還有許多思辨;另有夥伴認同在資訊時代,國、高中生們確實很需要資安意識課程。(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