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該治療的,也許不是他

(相片提供/Pixabay)

◉賴允亮

「醫師,禱告會有醫治吧!我跟我爸爸說一定要禱告。昨天知道今天要來看你的門診,我晚上就做了很神奇的夢……」「醫師,我跟我爸爸說了很多聖經上被醫治的事,我跟他說不管怎麼樣就是要繼續禱告……」每一次門診,病人的家屬總是激動且滔滔不絕地表明他對禱告醫治的追求、他做了什麼夢、他看到了什麼經文以及他的詮釋。但是,病人本身總是安靜坐著,直到我問他有什麼不舒服症狀,他才會開口說話。

每一次門診,家屬總會帶著許多疑問以及他查到的資料來仔細詢問,不斷地想在爸爸已經多處器官轉移的疾病現況中,再開闢出一條活路。這樣病人與家屬,一開始來到我的門診是為了諮詢第二意見;漸漸地,每次來門診幾乎只是為了「『話』療」,他們的治療用藥與檢查都是在其他醫院進行。

隨著時間與疾病進展,病人愈發虛弱、疼痛愈發劇烈。在一次門診中,家屬又開始對治療方式高談闊論,坐在輪椅上的病人彷彿擠出最後一絲的力氣,表情痛苦地說:「好了,你不要再講了!」在這樣一個機會下,我直接問病人對於治療的看法。病人搖搖頭說,自己並不害怕死亡,只希望不要痛、不要受苦、不想因為治療而讓自己變醜。

其實,病人對於人生的終點早已經都準備好了!他只是一位不想讓兒女感到虧欠,而勉強自己順著兒女心意的偉大父親!

或許,需要被治療的人不是他……或許,需要被治療的不是病人的身體症狀……。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