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權會探討《難民法》 思考緬甸難民人權挑戰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人權促進會(以下簡稱台權會),於7月2日在新北市中和區的緬甸街舉辦緬甸主題導覽講座,討論《難民法》議題。台權會副祕書長王曦與洪申翰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副主任劉盈君,共同探討緬甸難民在台灣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改善體制的方法。

王曦指出,對於那些仍然身處國外並尋求庇護的人,台權會通常建議他們不要來台灣,因為台灣目前並沒有《難民法》庇護機制;且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若難民來到台灣後無法適應生活,台灣政府無法直接將他們轉介至其他國家。此外,一旦入境身分消失,例如因畢業而失去學生身分,恐面臨被遣返或遣送出境的命運。她指出,若簽證合法、護照合法且有足夠資金,台權會通常建議個案出境。

王曦進一步說明,通常難民的首要目的地是鄰近國家,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香港人選擇來台灣尋求庇護。然而,台灣目前所有庇護都是專案申請,且由於國家安全考量,流程都是機密的;申請人和一般行政公務系統無法得知何時能夠獲得合法居留,當事人的忐忑可想而知。

王曦也提到緬甸黑名單的問題。雖然台灣政府願意給予緬甸黑名單專案庇護,但是由於緬甸政府的行政效率低,黑名單的公布進展緩慢,導致台灣政府難以確認哪些民主人士受到緬甸政府盯上;台灣政府在專案庇護時的主要考量是國家安全。

(攝影/邱國榮)

劉盈君指出,《難民法》至今未完成立法程序,雖相信終究會立法,但戰場不在立法院,若是在立法前期的過程中缺乏共識;如此即便將《難民法》送至立法院,也難以通過。她提到,有部分台灣民眾對於《難民法》持保守觀點,認為已經是弱勢族群的國內民眾生活相當辛苦,政府是否還有能力去保護難民?而這反映了台灣民主社會中多元觀點的角力;另外,也有人擔憂《難民法》可能帶來國家安全的問題,認為可能有間諜混入其中。

劉盈君進一步指出,每當公開討論《難民法》議題時,就會出現反對的攻擊聲音,聲稱支持《難民法》的是中國間諜。然而,她強調,如今中國間諜可以輕易進入台灣,透過結婚、讀書、工作等,並不需要假扮難民身分。因此,難民法議題需要社會教育,並讓大眾了解是否讓難民進入台灣的問題。

劉盈君也表示,由於台灣的難民庇護法制不完善,這對申請者、幫助申請者的民團來說都是一條未曾走過的路;也由於缺乏法律,所以沒有相應的預算和官方人員,因此包括公務系統都在摸索中尋找一條可行的道路。另外,由於每位申請者的身分不同,每個案件的處理內容也不盡相同,這也引發為何有些人可以獲得政治庇護、其他人卻不能的困惑。

此外,劉盈君提到台灣已經簽署了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因此遵循非遣返原則,只有在有充足證據證明個案涉及人身安全時,移民署才會做出相應的認定。根據2021年4月、立法院通過聲援緬甸的國會決議文,針對緬甸人,台灣確立非遣返原則,此外最近修訂的《入出國及移民法》也規範了當事人可以在申請過程中請律師、社工和通譯等人士提供協助,以保障當事人的權益。

此外,劉盈君還提到「臨時外僑」的設計。對於已經逾期且無法維持原有身分的外僑,他們可以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雖然這不是居留證,但是可以通過相關機關,如勞動部和健保署等,為緬甸外僑在台灣工作和享受健康保障提供一些基礎保障,這個設計是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有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