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歡慶20週年 公布鎮館之寶

「文學暢秋日市集」14至15日熱鬧展開,每日邀集超過80個品牌共襄盛舉。(相片提供/台文館)

【Dalul採訪報導】國立台灣文學館於10月17日「台灣文化日」迎來20週年館慶,特別於14日活動揭開慶祝的序幕;除了在當天上午透過楊逵文教協會與朱頭皮音樂工作室聯手呈獻的《鵝媽媽出嫁》音樂會揭展開慶祝之外,也為「文學暢秋日市集」揭幕,期盼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

林巾力(左五)親自頒贈感謝狀予本年度捐贈者代表。(相片提供/台文館)

開幕式暨捐贈者感謝儀式上,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楊婷媜、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及台文館館長林巾力一同公布了「鎮館之寶」票選結果。在台文館12組重要古物候選中,最終由蔡培火的《CHA̍P-HĀNG KOÁN-KIÀN》(十項管見)勝出,成為新的鎮館之寶。蔡培火在1920年代積極透過羅馬字推動台灣人的啟蒙、文化運動。

(左起)楊婷媜、林巾力、趙卿惠共同揭曉由大眾票選的「鎮館之寶」結果。(相片提供/台文館)

《CHA̍P-HĀNG KOÁN-KIÀN》全文以白話字書寫,透過現代性的視野,提出當時台灣人最需要的「十項社會教育」。在傳遞台灣文化協會精神的館慶時刻,宣布文協先賢蔡培火的著作成為鎮館之寶,意義非凡。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組長林佩蓉受訪時指出,經過數個月的網路和實體票選過程,蔡培火的《CHA̍P-HĀNG KOÁN-KIÀN》已成為此次活動的重要象徵。這不僅反映出民眾對該作品和作者的認識,也展現出人們對更多相關分享和獲取的渴望。

林佩蓉分析指出,《CHA̍P-HĀNG KOÁN-KIÀN》用平實的文字和文體,從作者的視角出發,講述台灣社會所需的教育觀念。作品得到廣大認可,原因可能來自作者的台南本地背景和與當地社會的深厚連結。這同時也從多個角度展現了該作品成為鎮館之寶的意義。

林佩蓉進一步說明,《CHA̍P-HĀNG KOÁN-KIÀN》不僅反映了當時台灣處於殖民地狀態下的社會現實,還體現了台灣社會與人民對進步的願景。作品中提出的「十項管見」不只是對個人價值的肯定,也涉及對所處環境的深入認識,進而引發更多的社會對話和分享。無論是在地性、語言使用,或是在台灣文學史的脈絡中,該作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林佩蓉表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涉及多種社會討論,如錢財使用、婦女議題、與原住民的互動等。這些討論雖然是基於當時社會環境而產生的,但也促使人們有機會實踐。在台文館20週年館慶上,這樣多元視角的《CHA̍P-HĀNG KOÁN-KIÀN》,充分展現了台文館的精神與意義。

開幕暨捐贈感謝儀式各界貴賓合影。(相片提供/台文館)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