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神學研究中心講座 交流教會青年牧養經驗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台南神學院實踐神學研究中心於10月30日晚間假高雄中會德和教會舉辦講座,邀請台北復興堂牧師柳子駿以「教會如何推動青年事工」為題分享;講座在實踐神學研究中心執行長王子豪牧師引言與禱告後正式開始。

柳子駿首先說明管理學理論「典範轉移」。典範轉移可見於時間與顧客需求的變化和關係曲線,再怎麼暢銷的產品也會遇到典範麻痺期、也就是銷售瓶頸,這時候需要「典範轉移」,藉由根本性突破來迎接新客源、新商機。這個道理適用於「教會發展」。教會面對復興後的麻痺期,是否能放下原本緊抓的成功經驗,改推動其他事工、尋覓其他可能?

柳子駿提醒,不要讓教會既有的成功經驗,反而變成年輕世代的沉重包袱,「我們留給下世代最寶貴的東西,是讓神得榮耀。」真理是不變的,但形式會隨著不同世代而調整。「向什麼人就像什麼人,為了得著更多人。」他點出這也是青年事工的核心精神,把自己放小一點,為下一代留更多空間與道路。

問答時間,柳子駿進一步談到自己牧養青年的第一手觀察與經驗。他在簡報中秀出一幅耶穌與門徒同行的畫作,提到耶穌在世傳道三年半,卻有延續上千年且至今的影響力,當中有什麼可以成為當代教會的參考?他認為,耶穌與門徒共同作息、共同傳道,這種長期相處、總是掛念、生活在一起的態度與實踐,也是他對牧養年輕人的建議。

(攝影/林婉婷)

如果牧養青年期間有挫折,該怎麼化解與繼續牧養?柳子駿以靈、魂、體的概念說明,第一是回到上帝面前,思想起初被呼召的心意;第二是專注在互動有默契的同工,讓服事處於喜樂、健康的氛圍;第三是安排休息與紓壓活動,例如運動等。

有人請教「中間世代」要如何面對上個世代和下個世代的隔閡並做到平衡溝通?柳子駿指出,上個世代有「面子」與「安全感」的議題需要被重視;因此,自己在牧養青年時會強調教會的設立是仰賴許多信仰前輩的貢獻與奉獻,不是高舉某個人、而是尊榮「整個世代」。他強調要「多走一里路」,例如教會青年要舉辦活動時事前充分報備;中間世代就像翻譯官,重點是不要讓下個世代對上個世代有敵對感。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