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打臉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Chio̍h Bo̍k-bîn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023年9月,前衛出版社《台語解放記事》,全書以三十多篇評論性質的散文,運用台灣歷史上的文獻、文學作品等資料,試圖破解台灣社會上對於台語、台文的迷思與偏見。

台灣社會之所以普遍存在對台語、台文似是而非的見解,實在是中國國民黨數十年威權獨裁時期的不義語言政策的後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是這種訴諸禁止和取締的語言政策的受害者。事實上,本刊物《台灣教會公報》正是該政策首當其衝的取締對象。1969年,國民黨政府禁止《教會公報》使用台語及羅馬字;日後,本刊成為以華文發刊的刊物至今。

《教會公報》的前身《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台灣府城教會報)是台灣現代化的濫觴。就東亞語言歷史的角度來看,使書面語接近口語的文字和文化運動在19世紀末期及20世紀初期席捲整個亞洲。日本有「言文一致」運動,中國有「五四運動」,全都代表國家現代化的工程。台灣的白話字(Pe̍h-ōe-jī)實際上也是使書面語貼近口語的實踐,早於中國的五四運動30年。白話字就是台灣人的過去,就是台灣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它在教育上的價值完全貼近國民黨起初作為一個革命政黨追求現代化的初衷。

但來到台灣的國民黨竟是取締白話字,任何足以證明「台灣並不完全來自中國或與『中國』必然關聯」的物事,都成為國民黨政權試圖連根拔起的對象。即便完全符合國民黨普及教育、提高民智的訴求,國民黨仍然因為白話字的「不夠中國」或「不來自中國」而加以取締。

《台語解放記事》所面臨最現實的詛咒,就是作者一再試圖證明羅馬字對於台灣社會的價值,但該作者將羅馬字放進台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的粉絲專頁中,隨即遭到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的「取締」。遭取締的原因同國民黨不義的語言政策一模一樣:孔子公一定看不懂羅馬字。

羅馬字一再因「非中國」而被取締,甚至包括能說台語、具有台文閱讀能力的人,都對羅馬字有相當程度的惡意。看到就會「khì-phut-phut」(氣怫怫)。

「因為它不中國。」「因為它讓人看不懂。」那敢情好,英語、英文那十足不中國的東西,倒很愛學呢!

而一個試圖取締台文羅馬字的議員所面對最現實的詛咒,則是孔廟臉書專頁撰寫者,雖不再寫台文羅馬字,但他接著在文中放進了英文,滿文、日文、華文羅馬字,而他們卻都不吭一聲。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