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石頭為伍,嘻戲間不斷吹奏出生命的樂章,揚聲訴說上帝不變的愛;這是東海岸新港社區最美與最特別的地方。但是,因著離主要交通要道及台東市區甚遠,加上青壯年人口外移、魚貨量減少、低工作機會…等等,使得新港少年舉目觀看時,只見老人倚門而望,內心惶恐「我長大以後要怎麼辦?」然而,海與石頭千百年來仍默默地歌頌著信實的愛。2009年,劉炳熹牧師於神學院畢業後受派到台東新港靠海的偏鄉小教會,在資源缺乏的實況中,以信心的眼睛,開始鼓勵信徒發揮上帝所賜的創造力,勇於想像,用上帝的恩典重新定義世俗眼中之「資源」。2011年開始推動「Sinkang Mission」,悄悄地為新港人帶來新樂章與新活力;而教會也在短短的四年間,聚會人數從40多人增加到60多人,信徒競相走告,見證上帝恩典的足跡。

Sinkang Mission 逆轉勝後山國內外宣教銳不可當

「Sinkang Mission」成為宣教人才輸出港

「我們能做什麼?」後山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外乎人力與資源的缺乏,劉炳熹夫婦初到新港教會時,不斷地問自己與上帝「我們能做什麼?」幾經在社區瀟灑走幾回,並且與信徒對話及祈禱後,找到了教會的優勢,開始引領信徒數算上帝的恩典;重新看見前幾任牧者,都致力與社區建立友善關係,這些都是教會現有的資源。「我們只要堅定心志向教會圍牆外的人宣揚福音,踏先人腳步以愛實踐信仰。」劉炳熹不斷鼓勵團隊同工,「後山」留不住人,是實況;但我們可以逆向思考,既留不住人,何不在這個特點上,力上加力,讓教會成為一個「宣教人才的輸出港」,成就上帝的恩上加恩。就不會執著於要留住人在教會,而產生不必要的喪志與失落感;經過了不斷與同工溝通並尋求新港教會的異象後,決定以上帝的眼光來培育上帝國的宣教人才,於是2011年發展出「Sinkang Mission」的宣教方案。

「Sinkang Mission」是以海外遊學「Long Stay」的時下流行概念,提供一個大學/研究所應屆畢業生,進入繼續升學或職場前的前哨站;於新港教會以在地遊學打工的方式,深入體驗偏鄉的在地生活與文化,同時也與這片土地對話。並且在牧者長期(兩年)的陪伴與培育訓練下,共同尋求並看見新港人的需要,跟著教會的節奏,進而以愛心服事在地社區。教會除了提供每個月一萬五千元的基本生活費之外,信徒只要一有好康,就送給此同工;第一個承接此方案的辰榆表示:「東部人很熱情,只要送牧師的東西我也都有一份;這是一間接納出外人的教會,關懷、照顧同工就像愛傳道人一樣,我深深感受到上帝藉著教會的弟兄姊妹對我的愛,同時思考我應該如何委身回應上帝的愛。」

「接待國內短宣隊」為教會創造雙贏

「外地人能夠給予新港教會不同的刺激與想法,也能帶動青少年服事的生命熱誠與眼界;更在教會內營造出一個『實踐信仰』的氛圍,讓信徒與進到教會的每個人,自然而然地經歷上帝的愛與生命之轉變。」劉炳熹說,鄉下的好客文化,使得牧者在提出:每年暑假,新港教會與花蓮大專中心合作的事工上,都得到長執同工的支持;從起初一個禮拜的新港社區兒童營,到開發出兩個禮拜的教育生活體驗營,無不展現出「好款待出外人」的精神。第一個禮拜,完全以在地生活為主,除了營造教會青少年與花蓮大專生的彼此認識,建立信任與友誼關係外,也透過體驗活動,讓花蓮大專生認識新港的在地文化與生活方式。如前往鳳梨園,協助果農採收鳳梨……等等。

第二個禮拜則能帶出青少年委身合一的事奉,個個殷勤喜樂地投入社區暑期兒童夏令營。這接待福音隊的事工,不只打開教會青少年的眼界,更在服事的信心與態度上不斷長進;新港教會青少年思蒨見證說:「我是個內向慢熟的人,面對將近三十位同工,其實是有些緊張和壓力的;但在一起備課、一起家庭探訪、一起禁食祈禱、一起打鬧嬉戲中,我學習認真熱情地服侍每個進到教會的小朋友。」接待福音隊的宣教策略創造了雙贏,不只讓外來的福音隊看見聖靈的工作,以感恩的心重新檢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更在教會內帶動青少年愛上帝的心,委身上帝的熱情,激發起宣教的責任,進而樂意為主跨出舒適圈,勇敢邁向國外宣教的旅程。

不可思議的「澳門短宣」

新港教會從接待國內的短宣隊,到國外澳門短宣的成行,都是上帝的帶領。2012年劉炳熹在Facebook上討論「講道學」,因而認識美國路德會澳門佈道所的何傳道,在悉知何傳道的開拓事工後,深深被其開拓精神所感動;一間只有10位信徒的教會,比自己所牧養的新港教會還缺乏資源,但其為主宣揚福音的態度與熱情,著實令人感動。於是,在何傳道真誠的邀請下,開啟了國外宣教的「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任務。Impossible將其創意的拆解,即為I’m possible. 在人眼中的不可能,在上帝裡成為可能。

「我們一直在思考,除了成為一個接待短宣隊的教會外,我們是否還能成為一個外出服事的教會。」劉炳熹表示,教會所有事工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指向教會圍牆外的社群,而這次的澳門宣教,剛好是一個機會,讓同工發揮出過去參與福音事工所累積的經驗。2012年8月27日,新港教會國外短宣隊終於成行了,一行10人中有7個人是學生,憑著對上帝的信、對人的愛、對土地的情與一股傻勁,踏出了為期7天的「澳妙之旅」。除了在澳門佈道所附近的街頭,用簡易自製的道具搭景,做布偶戲佈道外,也在教會「聾人團契」的帶領下,參訪澳門聽障人士協進會;新港青年學習用筆談、遊戲等方式傳講福音。青年思蒨分享:「去聽障人士協進會之前,我的內心忐忑不安,深怕說錯話;但與他們接觸後,看見他們的喜樂反而增添了自己的信心,也奠基了向澳門人街頭佈道的勇氣。而第一次在街頭大聲唱詩歌、演布偶戲,都是享受聖靈同在的恩典時刻。」

整個短宣過程中的高潮是「福音晚會」,三位同工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寫成劇本,是「觸動人心、最深刻傷痕、被上帝醫治的真實流露。我在當下勇敢面對自己黑暗封閉的心,上帝的愛充滿我,我深知我的一生祂都安排好了」青年筱妮表示,這戲劇帶給她很多的震撼與突破,是一趟有上帝同在的旅程。新港教會牧師娘蕭瓊子表示,福音晚會用戲劇治療中的自傳方式,來呈現自我的生命故事,分享自己成長在過程中記憶最深刻的五個片段,勇敢在眾人面前見證生命中雖有痛苦,但上帝的愛永遠不曾遠離,以此來邀請澳門人接受耶穌成為生命中的救主。七天國外的短宣,在充滿冒險與驚喜中結束了,然而在澳門的宣教與服事,不是句點,而是逗點;回台後,新港教會在聖誕節聚集教會與社區的人,為澳門的宣教事工舉辦跳蚤市場,將義賣所得奉獻於澳門佈道所。而何道傳在2013年亦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感謝上帝的帶領,在2012年的福音晚會中,已有一人接受主耶穌,受洗成為基督徒。」一切榮耀歸予上帝,同時也為2013年的「澳妙之旅」譜上續集與注入強心劑。

二階段差派同工到澳門協助宣教

上帝是宣教的上帝,2013年再度開啟澳門宣教之旅;兩邊的教會在克服種種困難下,終於在7月22~29日一行10人抵達澳門,除了與去年一樣的宣教活動,這次的重點放在開拓學生工作。因為許多澳門人在協同英語中心上英文課程,雖然老師是來自美國,但無法在福音及靈性上餵養他們;因而,在短短7天的服事,兩邊的教會皆看到「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馬太福音9章37節)於是劉炳熹忽然有一個念頭,有沒有可能由新港教會差派同工到澳門協助短期三個月的宣教事工,一方面成為何傳道的同工,一方面又可訓練青年做跨文化宣教,同時更回應新港宣教的異象-成為宣教人才的輸出港。

於是,積極尋求莊稼的主,並與新港教會說明、分享澳門佈道所的禾場與需要,終於在聖靈的帶領下,主打發了兩位青年工人出去,在澳門收祂的莊稼。2013年10月6日新港教會舉行差派禮拜,差派第一階段先出發的高哲誠,預定停留三個月至明年初回台。第二階段的三個月將於農曆年後出發,差派另一位青年王瑀立。兩人除參與主日事奉,還協助開拓家庭小組,並前往聾人中心學習手語、參加英文聖經班、參與聾人團契等,在友誼陪伴中,建立關係並開拓學生事工與聾人事工。

聚會,是為了分散

後山偏鄉小教會,居然能承擔起國內外的宣教事工,若非聖靈感動教會弟兄姊妹,實在無法成就。劉炳熹回想起初到新港教會時,年長者幾乎佔了聚會人數的三分之二;而留在鄉村的中壯年,雖穩定聚會,卻總覺得少了牧養。於是成立咖啡小組,讓教會的中壯年在共同興趣與話題中,逐步為主來夢想,尋求上帝在教會裡的心意;同時形塑「聚會,是為了分散」的信仰氛圍。無形間,信徒逐漸領受使命,委身基督、委身教會,開啟了許多新港社區的宣教事工。例如,泰源監獄與成功護理之家的福音事工;且也以英文聖經故事進入忠孝國小與成功國小,為社區添增教育資源。同時看見新港有許多外籍配偶,為關懷出外人,於是成立媽媽成長團體,每禮拜四早上都會看見社區媽媽,推著嬰兒車或與小孩手牽手進教會,開心喝咖啡聊生活。

「新港教會樂於成為宣教同工的後勤單位。」劉炳熹說,無論國內的社區宣教或國外的短宣隊,教會都非常支持宣教事工與同工;認為這是信仰的實踐,若非上帝先愛我們,我們無法去愛遠在國外的澳門人。初到澳門時,看見這土地上的人們,迷失在金碧輝煌的賭場中;用錢堆疊出來的價值觀,使得青少年在國高中畢業後,父母就急著送進賭場工作。然而,教會相信:認識耶穌,能幫助家庭改變價值觀以及找到人生的意義;即使是世人眼中小教會的新港教會,仍會繼續在海與石頭的故鄉,傳揚上帝信實不變的愛。

宣教人才輸出港灣

【邱雅憫專題報導】「既然教會留不住人,為何不大大方方地把人才訓練好,成為各行各業的宣教師?」東部中會新港教會牧師劉炳熹,與同工經過不斷溝通並尋求異象後,決定以上帝的眼光來培育長期宣教人才,2011年發展出新港教會的特色事工──「Sinkang Mission」。

「Sinkang Mission」是新港教會提供大學或研究所應屆畢業生,以遊學打工的方式,深入體驗在地生活、同土地對話,跟著教會節奏,看見新港人的需要,用愛心服事社區。承接過此方案的辰榆表示:「東部人很熱情,只要送牧師的東西我也有一份;我感受上帝藉著教會弟兄姊妹表達祂對我的愛,更思考我該如何委身回應祂的愛。」

教會的兒童事工,「是信徒禱告許久,期待能立即推展的事工。」師母蕭瓊子表示,牧師就任不到2個月,就開始推動週末兒童營。同工鄭雅勻也說,推展事工時,最大的感動莫過於孩子們會主動協助發送營會邀請函,也會邀請同學參加。

2014年麥德姆颱風造成新港教會靈修會館嚴重損壞,與外界互動的新港重地形如廢墟;但上帝奇妙大能卻開啟另一扇門,「莫啡定律」咖啡館的開張,讓更多人踏進教會,一同見證上帝的偉大。
劉炳熹提到,多數偏鄉教會需要外界挹注「資金」,才得讓事工推展順利;但在資源匱乏、人口流失的偏鄉教會裡,更迫切需要的是「人才」,這些人才必須是有決心去扶助軟弱、幫助弱勢的工作者、傳道者,願意成為神的見證的青年人。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