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靈性危機,教會裡的業績壓力?

Image by Freepik.

◎王乾任

近來,許多人討論青年世代不再踏入教會的現象時,提出了不少深刻見解。這些現象已存在十幾二十年,涵蓋了教會的各種面向,包括山頭林立、巨型教會、牧養的直銷化,以及教會在公共論述上與青年脫節。而這一切的核心所在,可能是韓裔德籍教授韓炳哲提到,績效主義與自我剝削並不符合當今青年的價值觀。

新自由主義是我們這一代中年人年輕時的主流思想,在教會界,這種思想轉化為了「成功神學」,其中,貧窮被世俗視為個人道德問題,而教會的人數規模則被看作是牧者與信眾傳福音的成效。在這種背景下,為了達到目標,教會成員可能會自我剝削,犧牲家庭、工作等生活其他方面,全心投入教會的發展。這種美其名成「為主奉獻」的觀念,使得教會規模的擴大成為了衡量信徒努力與貢獻的標準。

以自我剝削換來績效這一套,的確遍存於直銷或業務團隊中,無論是努力跑客戶還是提升業務能力,最終都是要成交,要讓客戶買單。放回到教會來看,則是要慕道友受洗,要外邦人信主。好像萬人信主才能榮耀上帝,才能證明自己是好基督徒;長期陪伴一顆受傷靈魂,似乎是很沒效率的事情。然而,這種自我剝削換取績效的做法,在本質上是一種功利主義,追求效益與人數的極大化。

教會本該是社群主義式的,強者幫助弱者,弱者支持強者,互相扶持,以愛串連,互相效力。若只剩下績效主義,只要求信徒付出奉獻給予卻得不到關懷幫助與單純的陪伴,對於想要尋求慰藉與平安的靈魂,大概只會失望地離去!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