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見證】禧年齊聚,百家爭鳴

◎袁安隅

2023年是我聚會的教會設教50週年,長執會為此擘畫了紀念活動。主要活動有編撰紀念冊及邀請過去與教會有淵源的牧師、傳道人回來分享,後者的聯繫、協調工作尤其困難,有人遠在地球另一端,有人因牧會、服事之故分身乏術,種種主客觀條件下,讓這個立意甚佳的想法不易落實。

群英匯聚

然而,大部分受邀的傳道人還是肯定這樣的規畫,並且想方設法排除萬難,回到我們當中。因此,教會首任牧師遠從美國歸台,雖非專程而來,盛情猶在;當年在教會實習的神學生如今已是牧師,排開教會諸多事務,自台灣尾跑到台灣頭;幾位在教會成長的青年,後蒙召踏上全職事奉之路,也特地撥冗前來。陣仗最大的當屬在本堂任期最長的牧師,他退休後想透過歌仔戲分享福音,因此把整團福音歌仔戲團帶到會堂粉墨登場,堪稱這幾次特別聚會中最為熱鬧者。

諸多素有淵源的傳道人來訪,每一次都產生不小的激盪。尤其年長一輩的弟兄姊妹,看見久別的故人,想起往日種種甘苦,自是回味無窮。他們也難免想起這些年來,有些相熟的主內肢體已息了地上的勞苦,當年一別,竟是永訣,教人不禁無限感慨。較年輕一點的弟兄姊妹,或是近幾年才到本堂聚會的會友,和這些傳道人沒有共同的記憶,但多多少少也聽到過往的人事物,或從相關文件看到他們的名字及紀錄,如今親睹這些傳道人,也有種久仰大名的感受。

眾說紛紜

但撇開情感上的聯繫,持平而論,長執會規畫這些傳道人回來分享,為本堂帶來許多刺激,尤其信仰觀點的多方衝擊實屬意料之外。每個傳道人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關懷本為自然,但短時間內來了這麼多傳道人,密集展現截然不同的信仰觀點,竟教習慣於全盤接受講員信息的會眾略感混亂。

此次回來分享的講員,有的重視傳講福音,表示:「這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有的關注挪亞方舟史蹟調查的進度,認為若有考古證據支持,便可反駁那些拒絕相信聖經尤其是大洪水的人;有的以寓意解釋傳道書4章12節:「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稱此繩之三股分別為從主來的力量、夫妻聯合的力量、與弟兄和睦同居的力量;有的認為教會應該恢復舊約聖經的節期,因為這是初代教會所持守的;有的則說,啟示錄所言的人子再來已是迫在眉睫,在我們有生之年很有機會見到。

其中有幾次內容太富爭議性,逼得現任牧師上台撥亂反正。只是畢竟來者是客,現任牧師又素來重視人際關係,不好直接反駁,只得婉轉地說:「這和我過去所理解的不一樣。」總之,在這段期間內,會眾情感上雖得到滿足,卻也增生不少困惑:他們都是基督徒,更都有牧師、傳道人的身分,怎麼觀點如此分歧?

辨別諸靈

觀點之所以分歧至少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藉著聖經啟示自己的上帝極其豐富,兼具公義與慈愛等各樣性情,祂的旨意奇妙高深,單是創造、救贖、審判等作為,我們即使窮究一生亦難以測透,不免眾說紛紜。其次是每個傳道人俱有不同關切的議題,恩賜亦是不同,也因此顯出基督的身體如此多元。尤其在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不僅可以藉由相關書籍接觸教會千年來累積的屬靈資產,更可以透過網路聆聽各路人馬的立論。這段時日所見的百家爭鳴,不過是現代教會的縮影。

只是我們也不能忘記,聖經提醒我們:「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約翰一書4章1節)對於多元的觀點,我們不能照單全收,更不能因為傳講者是傳道人就偏聽偏信。

從積極面來看,我們本應該思考他人的論點,方能內化成生命的養分。如果我們只會鸚鵡學舌,無法以自己的語彙表述,可能是還未吸收、消化這些論述,對自己的生命成長其實沒什麼助益。

從消極面來看,無論講台上或講台下,我們都非無誤、無謬、無罪的人,各人對聖經的理解都不是絕對的權威」。在聖經中,不時可見託主名說話的假先知(耶利米書14章14節)、只知牧養自己的惡牧人(以西結書34章2節)、引入害人異端的假師傅(彼得後書2章1節),聖經既然如此警戒我們,我們便當以聖經辨別所聽的信息是否合乎整本聖經,還是僅引用少數經文支持自己的論點。聽者有責任本於聖經慎思明辨所聽的道(哥林多前書14章29節),免得落入偏差而不自知,免得會眾聚集不但未蒙其利,還先受其害。

辨別所聞

是以我認為,那位強調方舟史蹟重要性的講員,恐放錯了重點。方舟調查對考古學固然有價值,從信仰思辨的角度來看,即令方舟證實存在,亦無法證明它與聖經的必然關係。畢竟許多民族都有洪水傳說,如何證實尋到的方舟屬於哪個版本的洪水敘事?我們至終還是需要回到聖經,以免徒然尋找方舟殘骸作證,卻不接受上帝明示的立約記號。

而認為啟示錄所言之人子再臨必在近期的講員,以近期國際戰事頻繁為論據,講得煞有介事。但人子明言:「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馬太福音24章6節)「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獨父知道。」(36節)

誠然,我們相信聖經對終末的啟示,每逢享用聖餐,目的也是為了記念並等候主來,而使徒領受的異象更是為了使教會遵守主道而得福(啟示錄22章7節),但我們不能隨己意解釋、推測,大膽宣稱「現在就是……的應驗」。與其強行解釋,不如承認我們所知有限,並捫心自問,在主的應許成就之前,在有義居住在其中的新天新地來臨之前,我們有否因著盼望而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汙,無可指責,以至可以安然見主?(彼得後書3章9~18節)若我們不在耶穌基督成就的救恩中,終末對我們而言便是絕望的噩耗,非盼望的好消息。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