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館加拿大戰爭措施法特展 回顧自由消失歷史

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加拿大駐台貿易辦事處聯手呈現「遺失的自由——《戰爭措施法》」特展,這項展覽由加拿大歷史博物館策劃,從3月7日起至9月8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深入探討加拿大公民自由抗爭的歷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在3月7日開幕式致詞表示,這次展覽讓他對加拿大有了全新的想像,並強調人權是普世價值,但同時也是脆弱的。台灣與加拿大在捍衛人權的歷史上有類似的經歷,必須不斷提醒自己記錄新的人權議題,以避免重蹈覆轍。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處長呂明銳(Martin Laflamme)表示,他很高興台灣是加拿大的夥伴,並感謝所有從加拿大來台的貢獻者協力完成這次特展。此次展覽是加拿大文化藝術節的壓軸活動,而在台灣,加拿大將透過超過25場的活動讓台灣人更了解加拿大的藝術與文化,而藝術與文化必須要有自由的土壤協助,加拿大跟台灣都有類似的過往,最重要的是從歷史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攝影/邱國榮)

策展人薩維耶・傑林納斯(Xavier Gélinas)在致詞中提到,展覽雖然是加拿大歷史的濃縮版,但展示了國家與個人的故事,並從更廣的視角檢視加拿大在人權方面的黑暗歷史。他強調,法律在討論正義時會有正反兩面,而他身為歷史學家的工作不是定罪,而是理解事件的發生。

薩維耶・傑林納斯揭示了加拿大如何利用《戰爭措施法》限制公民自由。這項法律於1914年、1939年和1970年被動用,導致許多移民家庭、政治異議者及宗教組織如耶和華見證人等遭受不公正的對待和強迫勞動。

特展聚焦於1914年加拿大國會通過的《戰爭措施法》,展現了政府為保障國家安全而採取的措施,以及這些措施對個人自由的影響。展覽中歷史的人物故事,帶領參觀者認識公民自由的脆弱性及其重要性。薩維耶・傑林納斯引用17世紀荷蘭哲學家史賓諾沙的話來強調,歷史學家的任務是理解過去,而非定罪。他提醒人們,歷史是多面的,不應僅從一個角度來看待。展覽目的在呈現歷史的各種面貌,而不是為觀眾下定論。

1988年,隨著公民人權意識的提升,加拿大政府廢除了《戰爭措施法》,並對過去的行為向包括烏克蘭裔、日裔、義裔等加拿大人正式道歉,並且將土地歸還給原住民。然而,薩維耶・傑林納斯表示,公民自由與政府權力之間的辯論仍在持續。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