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線上聚光燈下的掙扎

──直播文化揭示的社會現狀

Image by Freepik.

◎莫凡

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面臨著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難以找到傾訴和發洩的出口。直播平台的出現,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表達自我、尋求認同的機會。在鏡頭前,他們可以暫時拋開現實生活中的束縛,獲得片刻的自由和掌控感。對於一些直播主來說,觀眾的關注和支持成了他們情感的寄託,甚至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然而,當直播成為人們生活的全部,當數字化的讚美和虛擬的人氣成為衡量自我的唯一標準時,問題就出現了。為了維持和增加關注度,一些直播主越來越依賴誇張、甚至是危險的內容,來迎合觀眾的口味。他們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更極端的內容帶來更多的流量,而流量的下降又讓他們感到焦慮和不安,進而去製作更多獵奇的內容。

同時 ,直播平台的演算法和商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種趨勢。為延長用戶的觀看時間,增加廣告收入,一些平台的推薦機制往往著重刺激性與娛樂性,而對教育、知識類的內容關注不足。這無形中向直播主傳遞了一個訊號:只有製作爭議性內容,才能獲得平台的青睞和更多曝光。

另一方面,觀眾也難辭其咎。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把直播當成一種放鬆和娛樂的方式。他們渴望刺激和新奇,而忽略對內容要有一定的判斷力和思考。一些觀眾甚至以挑戰直播主的底線為樂,鼓勵他們進行更加出格的行為。這種不健康的互動模式,進一步強化了直播亂象的存在。

歸根結柢,直播的變調反映時代的焦慮和迷茫。它是社會壓力、人際疏離、價值觀錯位等深層次問題的表徵。除了要營造一個更加包容、理解、互助的社會,觀眾也要負起責任,提升自己的媒體素養,用選擇和行動促進平台、直播主有健康發展。(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您對教會或社會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也歡迎回應本報的文章與新聞。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