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教會春生講堂 走讀大稻埕古蹟及教堂

茶商陳天來故居。(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讓社區居民走進教會,台北中會李春生紀念教會3月30日舉辦「大稻埕古蹟及教堂故事走讀」活動,約有30多位民眾參加。李春生教會傳道黃莉燁丈夫陳順福擔任走讀導覽員時指出,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至今遺留下來的建物,就只剩李春生教會,該建物清國時曾為電報局、日治時為郵便局,後來由李家第三代子孫李延旭、李延弼花了20年蒐集產權後捐出來成為教會。

貴德街僅存洋樓(攝影/林宜瑩)

陳順福也帶著眾人沿著貴德街走向陳天來故居。陳順福說,貴德街是日治時期的「港町」,台北第一條洋樓街,清國首任巡撫劉銘傳時,由李春生、板橋林維源等人出資興建。隨後一行人走到貴德街73號的陳天來故居,陳順福說,陳天來父親陳澤栗是李春生的下游廠商,專門提供木炭供烘培茶葉用,後來兒子陳天來開設錦記茶行賺大錢,在1920年起造這棟仿巴洛克風格的三層樓建築。

沿著貴德街一直走便到大稻埕碼頭,李春生故居的位置可以環河北路旁的忠和公園為中心點,環顧四周建物皆是李春生故居的範圍,因日治時期日人重新規劃街道而遭部分拆除。之後到辜顯榮宅前,旁邊就是辜家的鹽館,辜宅1963年曾為榮星幼稚園,由辜顯榮日籍妻子岩瀨芳子經營。

馬偕也曾在大稻埕廟宇前講道理(攝影/林宜瑩)

隨後眾人回頭走入迪化街,沿途陳順福介紹李春生教會會友開設的郭怡美書店、莊義芳商行。在台北霞海城隍廟前,陳順福說,當年馬偕也曾在廟埕向民眾講道理。迪化街一段46巷20號掛了一個「永樂座」的牌子,永樂座是由陳天來等人在1924年籌資興建,演出上海京劇、福州戲、歌仔戲、台灣新劇,有1505席座位,1931年蔣渭水喪禮也在這裡舉行。

除了走讀大稻埕古蹟及教堂故事,春生講座下午邀請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城西營運部總監李志勇前來,分享「文化影響力之永續治理」。錯過上述活動的民眾,可留意4月27日下午2:00,由廣青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蔡尚志分享的免費講座「旅途中遇見教堂」,意者可向李春生教會報名。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