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自主說明會 關注長者靈性需求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七星中會教育部主辦,以及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星中台灣厝邊有愛關懷協會等協辦的「銀髮自主教會培訓課程計畫」說明會暨教材發表會,於4月6日在濟南教會舉行。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兼南與北出版社社長吳信如表示,衛生福利部於2021年核定「高齡社會白皮書」,並自2023年起實施「超高齡社會應對方案」,計畫將持續至2026年,強調關注長者的靈性需求。

吳信如表示,衛福部對於如何滿足長者的靈性需求感到困惑,因此尋求教材指導,而該教材已被證實適合台灣長者的靈性關懷需求。她也指出,衛福部接洽協會,要求教材內容不要過於宗教化,因此《銀髮自主》一書應運而生。該系列包括藍色的帶領手冊、綠色的練習本,以及教會使用的手冊,這些都是指導長者個人或團體靈性練習的重要資源。

本場活動也特別邀請德國籍靈性輔導大師古倫神父(Anselm Grün) 分享。他透過「七件仁慈的事」來談現代教會的關懷行動。對「飢餓者」的關照不僅提供食物,還包括對內心空虛的關懷,以及提供陪伴和尊嚴。對於「口渴者」的幫助應超越物質層面,關聯到對愛的渴望。提供衣服給「赤裸者」,不僅是對外在的尊重,也是對內在尊嚴的肯定;古倫神父指出,應避免評判,而是用愛和理解去對待,而不是讓長者感覺赤裸、遭受評判。

古倫神父也鼓勵應當「收留流落異鄉的人」,因為無論在台灣或德國,都有許多長者感到自己被社會遺忘;他強調,提供長者安全空間分享自己的故事十分重要,這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接納和關懷。他又以探訪「被囚者」來提醒,許多人的心靈被過往的負面經歷所束縛,陪伴者應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學會接納他們的過去,並以同理心面對生活。第六件仁慈的事是探望「患病者」,他以德國安養院實況為例,提醒應傾聽、了解長者們的表達。

而針對「埋葬亡者和陪伴悲傷的人」,古倫神父表示,對偤太人來說,埋葬死者是重要的傳統,但更重要的是陪伴悲傷的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失落感」會逐漸加深,而真正的安慰是忠誠和誠摯地站在悲傷的人身旁、陪伴他們經歷黑暗。

南與北協會理事長、濟南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受訪時指出,衛福部曾為實現「超高齡社會應對方案」尋求他的協助,而他便推薦協會既有的銀髮自主力相關課程資源。協會也進一步開發一套適合社會應用的中性教材,包括社會版與教會版,均由協會獨立出版。

黃春生談到,協會的專業師資團隊已在衛福部社家署各個據點進行詳細的說明與介紹,以消除公眾對於靈性照顧僅限於葬儀社安寧服務的誤解。學員在完成課程後,將獲協會頒發證書,包含古倫神父所屬聖本篤會明斯特史瓦札赫修道院心靈陪伴者諮商中心的認證。

黃春生也點出,該課程深入探討生命的整理,強調人離開世間前應是一種互相祝福的狀態,而且與神和好,從而消除對死亡的恐懼。他指出,教會對於靈性關懷的重視,直接反映了課程內容的核心理念。這些教導不僅豐富學員的靈性生活,也為高齡社會照顧提供了寶貴的指導。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