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藝術季 東南亞新移民用作品說話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首次舉辦藝術季,策展地點選擇在關注多元文化、女權議題及性少數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並選在8月15日下午2點舉辦開展記者會,3位新移民、2位新移民二代的藝術創作者導覽作品,藉由當代藝術呈現新移民想對社會所說的話。

5位創作者的指導老師是藝術評論人陳韋鑑。他表示,相較於去美術館是欣賞美感,而這裡則是看見5位創作者的故事;靜靜閱讀她們的故事,也許會聽到不認識的語言,也許會因此有距離感,而這就是她們生活在台灣的其中一種處境,「彷彿是連根拔起的感受。」陳韋鑑因曾經在《台灣教會公報》任職記者,滋養了他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也注入到這次授課內容裡。

陳韋鑑指出,指導藝術家們認識與學習當代藝術的時間有1年半,期間有學期成果展現,他發現她們很喜歡呈現2種不同文化的故事,訴說台灣與母國故事,可是自己身為「女性」的故事消失了;然而透過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姊妹們彼此開放內心與相互同理,進而有能力藉由這次策展作品,讓看展民眾進入到她們的處境,看見她們想說的話,而不是只能由社會決定想要認識的新移民面向。

策展人陳怡君表示,台灣社會對新移民與移工的認識不夠立體,幾乎是單一面向,但人又比立方體更立體,因此社會對新移民與移工多是偏見;這次策展,是由新移民們自身決定要說的話,而不是在意大眾想聽見;陳韋鑑像造船師傅,帶著她們學會造船,使她們可以透過當代藝術,帶著台灣人去到不曾去過的地方。

展出作品共有5項,分別是楊萬利創作的《破書包》、鄒佳晶的《我是誰?》、李佩香《家裡的鑰匙》、李佩菁《InBetween-之間》、丁安妮《不一樣的我》;呈現台灣社會與東南亞移動人口發生的化學變化,其中有談身份認同、異國文化對自身成長的影響,國際婚姻交織出的親情、愛情、友情,女性穆斯林在台灣的處境等。

(攝影/邱國榮)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