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總覽

新聞總覽

陳椒華遭襲 環團譴責暴力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南富強教會會友、前台南環保聯盟理事長陳椒華,3月21日遭兩名黑衣歹徒以棍棒襲擊,左手、腳血流如注、多處瘀傷,環保團體代表24日召開記者會同聲譴責暴力!而台南中會富強教會牧師、同時是台南環保聯盟董事蔡政道,第一時間便探視陳椒華傷勢,「環保、治安的維護本是政府責任,沒想到替政府把關環保的人還要遭受暴力威脅,這是執政者要嚴正面對的疏失!」 蔡政道表示,陳椒華是個堅持環保信念的人,長期投入關懷鄉土、環保行列,雖然她早有心理預備會遭受各種恫嚇與抹黑,但萬沒想到會遭此暴力攻擊。對於她受攻擊,蔡政道認為,基督徒為義受逼迫,定會蒙上帝賜福,但黑道力量猖獗,實需眾人齊來譴責,也需法律制裁;而富強教會也會成為陳椒華及其家人的屬靈後盾,加以代禱、關心與保護。 在環保團體24日的記者會中,陳椒華拿著當時被襲擊、左手臂流血的照片,各團體代表拿著拒絕黑道、暴力的標誌,高聲齊喊:「譴責黑道暴力!抗議政府無能!」立委田秋堇也向陳椒華獻上一束鮮花與熱情擁抱,表達不捨與加油。事實上,在場的環保人士在關心環保過程中,幾乎都曾被人言語恐嚇過。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會理事長文魯彬,曾因台塑煉鋼廠環評案,在環保署茶水間遭攻擊;台南環盟前理事長黃安調去年6月在住家附近遭不明人士毆打,至今仍未破案;台南東山鄉環保自救會總幹事陳顯茂,也因永揚掩埋場爭議曾接過恐嚇電話;而陳椒華這次遭攻擊,環保團體高度合理懷疑與永揚環保事件有所關連。 陳椒華在記者會中頻頻拭淚,她表示並非因被打而流淚,而是暴力事件讓家人擔心受怕,她唯一擔憂的是家人安全,至於個人安危,她兩手一攤說:「我只能自求多福!」這也是環保團體最擔心的,黑道暴力一旦對環保人士產生殺雞儆猴之效,未來致力環保的民間力量恐將弱化,絕非全民之福。 記者會後,在立委田秋堇、環保團體代表陪同下,陳椒華一行人步行前往內政部抗議,由刑事警察局副局長林昆煌出面接受陳情。林昆煌當著陳椒華與田秋堇面表示,警政署已由刑事警察局與台南市警局聯合組成專案小組,目前也積極調閱案發路口監視器畫面逐一過濾清查,並鎖定兩名歹徒行蹤,警方也會加強陳椒華住家的巡邏勤務,並派人保護;對陳椒華遭受如此暴力攻擊,林昆煌也私下以「抱歉!抱歉!」表達警方未能善盡保護其人身安全的深深歉意。 &nbsp

500芥菜籽齊聚 記念孫理蓮110歲

【邱國榮台北報導】基督教芥菜種會,是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會福利組織,3月26日在台北真理堂舉辦「孫理蓮宣教士110歲感恩音樂紀念會」,行政院吳敦義院長與監察院長王建?均出席音樂會,與超過500名接受過孫理蓮與芥菜種會幫助過的芥菜籽,一同記念孫理蓮。孫理蓮的女兒瑪莉安講述母親常告誡她:「助人不要怕多,只怕有需要的事沒人做,我們能幫助別人不是因為我們有多麼厲害,是要感謝上帝給我們能力,不可以驕傲。」 孫理蓮被稱為台灣「山地之母」、「盲胞之母」「孤兒之母」「痲瘋病人之母」。她在1952年創立「基督教芥菜種會」,幫助困苦疾病貧乏者,開啟了深耕在台灣土地上的慈善工作;她一生竭盡所能,為貧苦失依的人的需要付出,為台灣奉獻51年,以82歲的高齡在工作中辭世,安葬於台灣神學院。 芥菜種會表示,孫理蓮從關懷痲瘋病人開始,接續服務原住民、偏遠山區產婦、肺病患者和烏腳病患等,設立山地診所與巡迴醫療,首創原住民技職教育,幫助原住民族擁有一技之長,並且鼓勵他們完成教育,尤其在全國開設孤兒院和少年之家,給予完善的安置與教育,所幫助過的人近百萬,因此,被國際譽為全球基督教界,百位影響20世紀的女性之一。 孫理蓮的女兒瑪莉安在台灣出生,在台灣50年,說著一口流利台語,22歲開始與母親一起工作。她指出,見到母親的行動,相當感動,遂與丈夫聯袂擔任母親的左右手,在母親過世後,持續在芥菜種會工作,直到1997年返回美國。瑪莉安現已近80歲,說話鏗鏘有力,她說:「我是按著自己的本分做事,東西要多和別人分享,不用擔心給太多。」 芥菜種會第一位至國外留學的受助孩童陳秉中,去年甫自波音公司退休,他指出,父母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無法將他留在身旁;因緣際會,國小五年級住進芥菜種會兒童之家,在芥菜種會支助下,念書至大學畢業,於1975年申請獎學金到美國讀書。他表示,當年出國留學前,兒童之家的老師還帶他去買皮箱,預備出國的東西,孫理蓮也特別送他一本親手簽名的聖經,而自己也在孫理蓮身上學習到感恩、助人謙卑的精神,願將愛上帝的心意回饋社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達悟區會野銀教會牧師周定頌則表示,少年時因為家境清苦而失學,經傳道人轉介,進入了芥菜種會在花蓮的義工學校,成為受助少年,完成了學業,而他為了感念上帝的恩澤,畢業後則報考玉山神學院,走上獻身傳道的道路,如今,也影響子女跟著走上獻身服事的道路。 紀念會中,多位基督徒藝人聯手以音樂戲劇演出的方式,呈現孫理蓮感人的故事,表達台灣人對她的感謝與懷念,並且,紀念音樂會也以影片重現她的身影,讓人再次看見這位美國阿嬤的精神與她對台灣的貢獻,過去受助者也用詩歌獻給上帝,以表感恩。 &nbsp

得恩感恩又報恩 上帝顧客都歡喜

【李信仁台北報導】3月22日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舉行得恩堂眼鏡公司70週年感恩禮拜,得恩堂董事長、台北東門教會長老廖恩賜說,感謝上帝帶領,得恩堂以「得恩」「感恩」「報恩」為宗旨服務社會,讓上帝和每位顧客歡喜。 早年,廖恩賜赴日本學習光學技術,1941年於高雄創設「得恩堂」;1965年成立台北門市,成為眼鏡業連鎖先鋒;1966年更是台灣最早引進隱形眼鏡的公司。另外,得恩堂重視福音和社會服務,支持花蓮門諾、恆基等醫院,經常為宣教奉獻。 禮拜以得恩堂70年回顧的啟應文貫串,司會和參加者輪流頌讀。台北東門教會牧師盧俊義以「心靈的光和身體的亮光」證道說,回顧得恩堂70年,不只是「生意」而是「有生命的事業體」,具有信仰基礎、憐憫苦難、關懷弱勢、回饋社會;最近日本震災,盧俊義建議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得恩堂於全國門市放置捐獻箱,關懷受苦的人。 廖恩賜早期在壽山中會新興教會的主日學學生、現任壽山中會大順教會牧師陳勝政感謝恩師的教導,廖恩賜重視傳福音,常放下生意參與教會事工。他透露,早期很少人從事眼鏡業,廖恩賜之父廖得認為未來教育普及,眼鏡需求量大,建議他從事眼鏡業,可見廖得有遠見,陳勝政期許得恩堂持續為主發光,照亮人們身體和心靈的眼睛。 &nbsp

向民間信仰傳福音 莫忘愛心

董芳苑談台灣人命運觀 籲基督徒多理解傳統文化背景 【陳怡萱台南報導】面對台灣民間信仰,基督徒如何傳福音?3月27日下午在台南中會東門教會一場「認識台灣民間信仰造就會」,邀請專長為台灣民間信仰研究的董芳苑牧師來談傳統命運觀、台灣的「未識之神」。 董芳苑以自身為第一代信徒為例表示,信仰改宗入門「問題很多」,基督徒雖認為福音是好,但要理解台灣人的文化背景;而身為基督徒則不可「盲信」,上帝容許我們去懷疑,要動腦思考,要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 造就會中談兩大講題「傳統命運觀的批判」與「認識真神──從『未識之神』談起」,董芳苑播放80張從台灣各地廟宇蒐集來的神像照片,引發熱烈討論。他指出台灣有3種命運觀,即是傳統的「命運天定論」、佛教徒的「命運自造論」及基督徒的「命運自決論」,前兩者可統稱為「宿命論」,著重顧守個人利益、行善積德;但基督徒的命運觀則是「集體性」,追求「生命共同體」,對人有愛、對制度講求公義。 董芳苑列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等常見俗語,顯示台灣人受到「命運天定論」影響極大,但這是過去封建制度產物,流傳至今不只影響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礙社會進步,更讓人存有自私顧己心態。 會後有人發問提到安太歲、點光明燈,也有牧長表示有會友是聽信算命指示來信主。董芳苑強調,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的差異極大,對台灣人來說,祭祖讓香火不熄就是一種「永生」,基督徒在傳達「信耶穌得永生」時必須理解傳統台灣人的處境、文化背景。而面對已受洗的會友仍有傳統命運觀,董芳苑認為「會友的信仰到什麼程度,就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幫助他」,之後再慢慢開導,更重要的是「有愛心」,無論是牧者對會友、或會友對未信者均是如此。

認識長老宗精神 穩固根基新倍加

【李信仁屏東報導】排灣中會青年部3月25、26日舉行幹部研習會,強調青年要扎根聖經真理,了解長老教會信仰精神,根基穩固就不會失去方向;認真研讀聖經是排灣中會青年參與「一領一.新倍加」與生命成長的基礎。 排灣中會青年部長陳慶林說,排中各教會青年團契幹部需要認識長老教會信仰精神和體制,了解聖經真理;造就會安排長老教會宣教、信仰基礎、音樂事奉等專講,以及團契各部門事工經驗分享,期待青年建立正確信仰。 「長老教會就像臉書(Facebook)擴展全球。」排灣中會新倍加事工專員Vuruvur(周成輝)傳道師分享「長老教會在排灣」,強調長老教會具有普世性,信仰精神包括一切榮耀歸主、唯獨聖經,重視信仰和生活紀律、焚而不燬、民主共和等;長老教會1865年來台,1945年許有才牧師將福音帶進排灣,1948年排灣第一間教會在三地門設立,初期部落警察、頭目踴躍信基督,帶動排灣中會發展。他用此例,期許排灣青年如「綠樹長青」,活出信仰生命。 部分青年受靈恩特會影響,對於信仰真理認識不明,王潔衣牧師用「真道與聖靈」為題帶領青年認識聖經和聖靈,強調「回到聖經才能清楚認識上帝」,鼓勵年輕人認真讀經,每年都要讀完整本聖經1次;她提醒,靈恩特會常強調「說方言」等是錯誤的教導,聖靈恩賜不是特殊能力,聖靈充滿也不是滿口方言,聖靈更不能任意使喚,聖靈充滿就是完全降服於主。 這場造就會在排灣精神象徵的大武山舉行,排中各教會青契幹部參加踴躍,領取「一領一.新倍加」禱告手冊和認領卡,挑戰青年至少帶領1位朋友信主,而聖經話語就是動力來源,最近排中積極促成印度長老教會Mizoram大會詩班來台交流,鼓舞各教會為宣教努力。

一領一就是勇敢傳不要怕

【邱國榮台北報導】長老教會推動「一領一.新倍加」運動,各地如火如荼進行,大專與青年也不落人後。台北中會大專部於3月26日在士林教會舉辦「一領一.新倍加之青年裝備訓練」。 主辦單位邀請台北中會城市復興教會牧師張瑞賢擔任訓練講師,該教會於短暫時間內升格堂會,且會友以青年居多。張瑞賢以「起初的愛」為題,帶領會眾模擬如何見證、向人傳福音,建立一套有效達到「一領一」的方法,進而讓教會呈現「新倍加」的果效;他也呼召與會青年學生獻上活祭,成為宣教的器皿。 「我們不敢講耶穌,才是羞辱了主的名。」張瑞賢說,很多人不敢向人見證基督,是害怕一旦事情沒有像原先所講的信心一般,最後並未成就,就是羞辱了主的名;但身為基督徒,如果不向人傳講基督,那才是羞辱了上帝,「畢竟,成或不成的結果,一切都取決於上帝」,不該因自身的信心矮小,逾越了上帝的權威。他說,一領一是過程,若要成為貴重的器皿,就要脫離不良的習慣與言語等卑賤的事;不要失去起初對上帝的熱情與愛,因為有美麗的行為,必然成為美好見證及卓越、聖潔的榜樣。

善用多元科技 媒體宣教取先機

簡訊軟體傳福音效果佳 媒體節目帶來祝福 新眼光座談會共識軟硬體並重、提高影響力 【林宜瑩台北報導】「其實媒體宣教除了電視、廣播、報紙外,是否可以考慮用最新的科技或管道來達到傳福音的果效?」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彭文正,去年底研發「31SMS」手機簡訊傳送軟體,透過3G手機讓人免費發送手機簡訊,下方則有聖經經文的呈現,居然在短短2個月內,成為下載率最高的手機軟體。 彭文正在3月25日新眼光電視台的座談會上受邀分享時,道出他透過最新科技管道,創造出另類傳福音模式。彭文正說,一開始是因為他要傳簡訊通知學生上課相關訊息,發覺非常耗時與花錢,於是才會想辦法研發手機軟體,透過Android與iPhone的App下載平台,以「真正的全方位傳簡訊軟體」讓人免費下載,結果吸引使用3G手機的消費者下載,目前,每天有超過11萬人在使用「31SMS」,而且該軟體標榜無論任何型號的手機都收得到相關簡訊,但每則簡訊發送的同時,都有聖經經文列在下方,向人傳達基督教的真理。 彭文正說,每天11萬人的流量,相當於電視台1%的收視率,但電視台的營運至少要50至100億新台幣才能建台,而「31SMS」僅花掉他與太太的存款約新台幣500萬左右,「神興起環境給我們新的科技與平台,我們可以去思考,如何取得先機,避開電視台被少數財團壟斷的有限頻道及資源,開創出『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的另一條新路。」 座談會中,還邀請好消息電視台資深副總游清田、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前資深新聞人周正達牧師、原民台副台長丹耐夫正若、總會助理總幹事許承道牧師等人一同分享。1997年開始在佳音電台主持溪水邊節目的許承道說,這節目內容主要是教導人如何在安靜、安息中讀經、禱告,深獲聽眾的好評,可見基督教媒體如何發揮具有生命力的正面影響,將「燈」點在燈台上,便能使神的光祝福更多人。 不過許承道也坦言,教會有很多很好的事工都在進行著,但要是沒有基督教媒體如新眼光、好消息等電視台,或者《台灣教會公報》、基督教《論壇報》等報紙,抑或是佳音等電台來加以報導,可能鮮少人知道教會做的許多宣教及社區事工;游清田則表示,好消息電視台不是以經營媒體為目標,而是在經營屬靈事業,但他也坦言,電視是個燒錢的行業,因此節目內容如何獲得基督徒的認同,願意踴躍奉獻來支持更顯重要。 管中祥也以苗栗大埔事件是由公民記者發起,最後主流媒體跟進為例指出,電視台經營者沉迷收視率迷思,但事實證明收視率高低與影響力大小未必有相對應的關係,何況當年耶穌以用說故事方式在傳講真理,誰會想到,他居然影響近2000多年的許許多多人。 &nbsp

長老教會總會關注國家前途

&nbsp印單張辦演講揭中國企圖 &nbsp 邀人民自決 &nbsp 【李信仁綜合報導】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邀請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3月30日至4月4日舉行「台灣轉化的契機」全國巡迴演講,印製「長老教會看建國百年」單張,反對部分教會不經信仰反省參與國民黨慶祝;另外,7月15日至17日總會青年、大專和教社合辦「長老教會青年國是會議」,邀請青年分享對國家前途的看法。 今年1月美國「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第7屆年會,《台灣大劫難》、《台灣大國策》等書作者袁紅冰演講指出,中共將極權主鋒芒指向台灣,許多跡象顯示中共可能在2012年全面吞併台灣,呼籲台灣人要大聲喊出「台灣人要永遠做自由人!」筆會會長林興隆博士、前南神教授郭榮敏牧師認為袁紅冰的觀點具有關鍵性,建議長老教會邀請他來台演講。總會教社主辦袁紅冰演講會,從3月30日上午在花蓮開始,巡迴台東、高屏、桃竹苗、中彰、台北、嘉南等地。 袁紅冰曾擔任北京大學法學教授,他在1989年天安門學運組織「北京大學教師後援團」支持學生的民主呼聲,1994年被中共以「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祕密逮捕,後來流放貴州,2004年參與學術會議,在澳洲取得政治庇護,2008年和劉曉波等人共同簽署《零八憲章》,2009年底來台演說,曾經在台南神學院舉行座談。 袁紅冰廣泛收集資料,密切注意中國動態,他公開2008年中共制定的「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戰略」,指出中共在2012年之前用「一國兩制」控制台灣的戰略企圖,袁紅冰強調,獨立建國就是抵抗中共併吞台灣,廢止不合時宜的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台灣共和國憲法,使用新的國名、國旗和國歌。 針對馬英九政府大肆慶祝「建國百年」,許多教會也隨之起舞,去年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台灣教會公報》合辦「長老教會看建國百年」座談,最近教社委員會將座談內容印製單張發送各教會;總會教社幹事黃哲彥表示,除了從歷史、政治等觀點論證台灣與中華民國建國無關,並從信仰神學指出部分教會「雙禧年」說法的錯誤,今年是長老教會1971年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40週年,從對「建國百年」的批判與袁紅冰演講中,回顧40年前〈國是聲明〉提出「人民自有權利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的先知性呼籲。 此外,今年7月長老教會舉行「台灣青年國是會議」,歡迎青年共同探討台灣主權、人權、社會公義、建國百年迷思等議題,共同記念長老教會國是聲明40週年,即日起開始報名,詳洽:02-23625282轉248總會青年事工中心。 &nbsp

不放棄弱小 教會致力特教生

廖旺紀念館記錄視障教育發展 &nbsp教會特教機構彰顯與邊緣人同在的救主 2011年3月13日,台南中會永福教會舉辦廖旺紀念館的揭牌,廖旺5歲失明,卻因信主改變人生,一生致力盲人福利,引領盲人歸主。 本期專題將一起來認識,今日台灣教會界仍有許多特教機構,秉持信仰幫助許多不同狀況的特教生,幫助這些弱勢邊緣的孩子順利長大。 &nbsp 【陳怡萱專題報導】台南中會永福教會3月13日舉行「廖旺紀念館」揭牌啟用,10多位盲人會友共同見證這歷史一刻。廖旺是永福教會前身「基督教盲人會」的創辦人,5歲因眼疾失明,9歲就讀當年的「慈惠院盲人教育部」,蒙英籍甘為霖牧師傳福音而信主。而這所「慈惠院」即是甘為霖在1891年創設的「訓瞽堂」,是台灣第1所盲人學校。 甘為霖小時候眼睛差點瞎掉,這個經驗讓他特別關懷弱勢者。1884年夏天,甘為霖在白河岩前遇到前來問道理的盲人溫旺,他因得罪人而被挖去眼珠,同時表示至少有上百人遭到挖眼的毒手,這件事讓甘為霖大為震撼,下決心要幫助盲人。1891年9月12日甘為霖在府城租用洪公祠作為盲校,名為「訓瞽堂」,即是全台第1間盲人學校;後歷經日本、國民政府統治,曾改組、改名為「台南慈惠院盲人教育部」、「台南盲啞學校」,後因政府實施盲聾分校措施,再改稱「台南啟聰學校」至今,專門教育聽覺障礙兒童和青少年。 在廖旺那個年代,盲人等弱勢者幾乎不受重視,廖旺的母親同樣視他為廢人,常常虐待他;但廖旺進入盲人學校接受教育,並在學校裡接受福音信主,人生因而改變。由於虛心向學、成績優異,廖旺19歲保送日本東京高等盲啞學校(今日本筑波大學)深造,學成回台灣任教,後更學以致用開設「台南鍼按院」,收盲人為徒,引導他們認識上帝。廖旺自小深受雙眼失明的痛苦,接受基督福音後,心靈得到極大安慰,因此他一生致力於盲人福利,熱心傳福音給盲人、引領他們歸主。 由於盲人朋友行動不便,加上其他因素,以致於一般教會不知如何接待他們。為此,廖旺在1961年創設「台南基督教盲人會」,每主日帶領50至60位盲人敬拜上帝。而為了籌措經費補助盲人搭車費用,他又設立「盲人後援會」,四處奔波籌款,為要盡可能幫助盲人解決經濟困境。 廖旺過世後,由女兒廖桃繼承父志,關心盲人傳褔音事工,後來三男廖青原受父志感召,將永褔路54巷2號(永福教會現址)新建樓房一樓獻為盲人敬拜上帝的聖殿,遽因痼疾蒙召歸天。青原遺孀洪華蓮鑒於主恩浩大,完成建殿任務並決志由地下室至4樓全部建物奉獻,創立一所「完全奉獻」的教會,定名為永褔教會。 為感念廖旺為盲人奉獻服務並傳承他的精神,永福教會兄姊及台南市府城身障者藝能重建協會協助收集、整理過去的盲人相關文物,籌設「廖旺紀念館」,3月13日舉行揭牌啟用儀式。紀念館內安置有盲人點字機、點字板、鍼灸器材、按摩計時器以及招攬客人用的三孔笛等,以及歷史照片、文件、解說廖旺事蹟的影片播放,許多文物都已難再見到,相當可貴。 台灣的特殊教育,以視障教育發展最早,除甘為霖創設的「訓瞽堂」,台中惠明學校亦是早在1956年就設立的特教學校。今年2月27日在台中公園更樓的「228追思暨台灣公義行動教會設立感恩禮拜」中,特別邀請惠明盲校師生獻唱詩歌並為他們奉獻,彰顯教會就是要和人民與弱勢者站在一起。 惠明學校視障教育: 小班教學 用愛陪伴盲生發展專長 &nbsp 【陳韋鑑專題報導】惠明學校建立於1956年,是國內24所特殊教育學校中唯一的私立特殊教育學校,服務全國最多的視多重障礙學生,不管是金門還是蘭嶼,都有學生在惠明學校,目前全校約150位學生,其中有95位6~22歲視多重障礙學生。 從障礙程度來看,其中148位學生是重度和極重度障礙,在惠明他們可以接受生活自理的教導和基本的認知,採個別化教學,施以適性之教育與訓練,不單幫助他們學習獨立生活技能,也協助減輕家庭日後照顧的負擔。惠明可以分為3個機構,1是有設備完善的國中、小學校、2是充滿家庭愛的育幼院,第3則是近年成立來照顧多重視障者終老的教養院。  免費招收弱勢學童 &nbsp讓每個靈魂感受愛 多重障礙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上,需要小班制教學與教養,需投注的人力、財力資源大於一般學生。學校年支出預算為4500萬元,其中政府補助約900萬元,有80%經費需透過民間社會募得。惠明學校校長賴弘毅指出,「相較於國立障礙學校每年上億預算,惠明學校同工的薪資只有國立學校的一半,但惠明的老師離職率很低,大部分老師是基督徒,有神的愛在當中。」 「認養費」是惠明較固定的收入來源,每一兒童每個月的認養費為500元,目前共有4000多位認養人,然而經費仍然不敷支出;賴弘毅表示:「期盼能夠提供給視障者在惠明學校接受免費的國中小教育、高職教育到教養院的職業訓練及終老照顧。」希望能夠有8000至1萬位的認養人,以補足學校已短絀的經費。 惠明學校的招生以弱勢家庭為主,完全不向學生收費,希望能減輕這些家庭的負擔,等到孩子長大了,家庭中其他的兄弟姊妹也長大了,便可以有一定經濟能力照顧較為特別的孩子;當然也不乏家暴、孤兒等個案,這些無家可歸的多重障礙孩子只能在惠明終老,「多重障礙的孩子衰老得比較早,目前院內最年長的孩子是51年次,我們也幫助他們面臨衰老的狀態。」 「期望兄姊們為惠明學校代禱,不只是孩子們,也為眾同工們禱告,」賴弘毅說,同工也很辛苦,「不管智商多低還是有靈魂,而靈魂需要感受愛,這些都不只是專業的訓練所能給的。」目前惠明的同工平均每2個人需要照顧9個同學,人力上有很大負擔,除了經費上的需求,也期待兄姊們成為志工,前來與孩子建立關係。  購置設備助童展翅 &nbsp在孩子心中栽信仰 提到校內學生,不管是視障部的學生,或是視多重障礙的學生,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賴弘毅除了惦記著他們不同的發展,也心疼他們不同的遭遇。他強調,這些孩子只是眼睛看不見,其實都非常的聰明,惠明學校近年來非常強調盲用電腦的購置與學習,包括點字觸摸轉換器等,「在溝通上沒有障礙,才能幫助這些孩子找到適合的工作。」 小柏(化名)就讀於國立大學資管系四年級,他6歲就來到惠明學校,父親也是惠明的畢業生,目前以按摩為業。由於父親上班只能在自住的小套房內按摩,小柏即便在寒暑假也都只得住在惠明;4年來都是系上獎學金得主的小柏,希望能考上台大資訊所。有了科技設備的協助,讓小柏這樣的孩子可以飛得更高更遠。 15歲的小文(化名),母親在極年輕時便未婚生下他,來到惠明學校多年後,母親終於有穩定的作業員工作,於是週末小文都會與母親一同相處,沒想到半年前母親遭逢失業,一時想不開騙小文吃下安眠藥,準備燒炭自殺,幸虧最後雙雙獲救。事後小文經常一個人哭泣,他一直問「為什麼媽媽要殺死我?」 賴弘毅表示,當下會安慰他,媽媽只是還不認識上帝,用自以為是正確的方式來愛他,因此要饒恕媽媽;並帶小文一起禱告。「孩子如果對母親不信任,未來就無法愛人,這些孩子從6歲來到惠明就知道,有上帝愛他們。」他也期盼有更多人一起來關心這些孩子。 高雄障福中心早療教育: 個別計畫 促進學前幼兒適應社會 &nbsp 【林宜瑩專題報導】長老教會總會平安基金會所屬社福機構中,有個高雄市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受高雄市政府委託,承辦發展遲緩或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早期療育」事工。  結合輔具進行訓練 越早療育效果越好 什麼是「早期療育」?就是整合醫療、復健、社會福利與特殊教育,透過個案管理服務、個案工作、諮商服務等社工模式,提供個別化療育計畫,來幫助身障兒或遲緩兒能生活自理、認知發展、動作技能、語言溝通、社會情緒發展等各領域訓練課程,以生活化、參與性課程為主軸,利用輔具設計結構化的教學情境,以提昇幼童學齡前各方面能力發展,並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 高雄障福中心的早療教育,服務地區遍及高雄市岡山地區(橋頭、岡山、梓官、彌陀、燕巢、永安、路竹、湖內、茄萣、田寮、阿蓮等11區),對象為學齡前疑似遲緩或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幼兒。而提供服務的項目分成:學前日托班、教育諮詢與評估、認知時段班、到宅服務時段班,以及到校巡迴服務。 負責早療教育相關業務的中心副主任劉秋月表示,早療教育是越早越好,通常在3歲以前施以早療教育的成效較佳;以聯合國估計標準,各國0至6歲幼童中,約有6至8%的幼兒有發展遲緩現象,等於台灣約有15萬名6歲前的孩童有發展遲緩現象,但能在3歲前獲得早療教育的機會,在每5位遲緩兒中僅有1位;根據劉秋月16年的服務經驗,6歲前的早療教育效果是6歲以後的3倍,3歲前的效果則大幅提高為10倍。 除訓練其自己上廁所、穿衣服、吃飯等生活自理能力外,也會進行社區商店購物訓練,認識居家環境,在讀書或寫字等精緻動作上,也會利用特殊輔具,以及親子伴讀等方式加強,也會一對一進行語言治療,或透過團體互動、與一般幼稚園生交流的融合課程,來培養其人際關係的建立;另外還有音樂、水療、運動等來進行肢體動作技能的訓練。  配合政策提供資源 &nbsp扶持障兒自信發展 「會需要高雄障福服務的遲緩兒個案,其家庭經濟或成長條件多數是相對弱勢。」劉秋月表示,透過高雄市岡山區各公所、幼托園所、衛生單位、醫療院所通報、轉介過來遲緩兒的個案,若需要學前日托班的照顧,表示其父母因外出工作緣故,須另有專人來照料,也因個案多為低收入戶的孩子,總需要透過社福制度來支持孩子早療教育的費用。 受高雄障福中心照顧的個案中,有1位罹患唐氏症併先天性心臟病的薰兒(化名),因長期四處籌措醫藥費的壓力,讓薰兒的爸爸最後選擇燒炭自殺,以死來逃避龐大的債務。 另1位出生於永安鄉小漁村的小峻(化名),自己的祖母是多重障礙者,媽媽則是輕度智能身障者,爸爸因為要打工養家,加上家貧、自卑感重,在個性上也相當封閉,甚至鮮少與鄰居互動,如此的家庭背景,導致小峻不要說自己如廁,連開口說話的機會也沒有。 直到被區公所通報、轉介到高雄障福中心,及時接受早療教育,2年來小峻能說能唱,一掃過往抑鬱的陰霾。不過,當每月要繳交自付額度的學費時,小峻的父親無法繳清,在障福中心的寬限下,只能慢慢還款。 高雄障福中心現聘有9位專業早療教育老師,1位助理,都須符合教保人員資格,但除早療教育外,還有成人身障服務、輔具資源中心、庇護工場等事工,年度總預算約新台幣4000多萬元,高雄市政府的經營管理費用補助約900萬,其他仍須向社會各界募款自籌,因此亟需大家的關心與奉獻,若有感動要捐款,可直接上障福中心的網站:http://101.haleluya.cc/web/523219/homepage,或電洽07-6226730。 &nbsp &nbsp 乘風學園 幫中輟學生回歸主流 【邱國榮專題報導】現任台北榮耀堂主任牧師朱台深於1996年受信義區分局少年輔導組邀請,協助為中輟生舉辦3天營會後,朱台深與營會同工醞釀了中輟學園的想法,而他萬沒想到當初單純想要服務社會,盡份教會責任的想法,居然是無法澆熄的感動,於是在1999年成立了「乘風少年學園」,這是一所為國中學齡中輟生完成學業的學校,而朱台深自此開始擔任學園的校長迄今,不過想到開辦學園時的摸索,到如今深獲教育局、社會局與合作國中校長的肯定,他坦言這一路走來不容易,關心中輟生而辦校以後才發現,中輟生問題十分嚴重。 &nbsp 乘風少年學園為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下的一個事工單位,於1999年成立,原名為「社區少年學園」,於2004年正式更名為「乘風少年學園」,更名的緣由是期許少年在遇到人生的挫折與困境時,能不畏艱難,乘風而起,破浪前行,迎向希望的未來。以西結書34章15~16節記載:「我要親自作我羊群的牧人,為牠們尋找可安歇的地方。我──至高的上主這樣宣佈了。失蹤的,我要找回;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生病的,我要醫治。」這段的經文是朱台深開辦乘風少年學園所立下的願景與使命,該學園發揮基督信望愛的精神,結合社會資源與社工團隊,引導少年尋找生活目標,協助他們回歸主流生活。 如何協助中輟生回歸主流?乘風學園提供了諸多另類課程,內容主要以生動、活潑、啟發、彈性的適性課程為主,例如撞球就是啟發教育的一環。此外更提供個案輔導、團體輔導、就業或就學輔導,以及家長成長團體與親子活動等;尤其後者更要透過家訪,甚至陪同至法院開庭等方式,增強家庭功能,以幫助中輟少年恢復良好生活。 勵友中心 助問題少年重建身心 &nbsp 【邱國榮專題報導】1960年代的台灣還是民風純僕的社會,然而報紙角落裡一則關於「日本鑰匙兒」的報導,觸動了現已高齡百歲的長老教會牧師賴炳桐當時的心,他與一群不同教派的基督徒似乎預見青少年問題將是台灣社會問題中嚴重的一環,為了防範未然,協助適應不良的青少年能夠順利的成長、茁壯,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一個擁有基督的愛與輔導專業的機構因此誕生,這就是「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的由來。勵友中心創立的時間是在1973年3月3日,以耶穌基督的精神為出發,便是勵友中心發展關心青少年的宗旨。 勵友中心以基督的愛為根基,運用專業輔導知能,協助適應不良的青少年重建身心,使其成為健全的國民;為了因應社會的變化與需求,不斷擴展服務觸角,從早期矯治工作進深至社區預防工作,並提供外展服務,同時建構一套幫助青少年身、心、靈皆能全備的輔導工作系統,期待能夠喚起社會各界關懷青少年,一起減少青少年的社會問題,共同建造安寧、和諧的台灣社會。 目前勵友服務的對象,是大台北地區有問題行為與危機事件的10至20歲兒童、少年。服務方式有預防、支持、補充、替代與保護等4大項,內容含括校園宣導、社區外展等工作與社工駐校服務,並發展激發潛能、創造正向群組動力的活動;針對校內中輟及高危機、高關懷少年,提供適性課程的「非常教室」。此替代性服務,主要是幫助中輟學生建構解決問題的能力,協助他們早日能夠適應校內生活的中繼學習站。而所謂「高危機與高關懷少年」,根據勵友接受申請轉介資料顯示,遊蕩、失學、偏差行為、觸法、藥物濫用、沉迷網路、援助交際、涉及組織幫派與家暴等少年,皆屬於高危機與高關懷少年,需要各界多加關心。 &nbsp &nbsp

日本加油,我們一起微笑度過!

【李信仁綜合報導】「日本加油,我們一起微笑度過!」長老教會青年曾偉宗、總會青年事工助理柴毓美等人發起的「微笑日之丸應援」為日本加油網路串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賴顯章、總幹事張德謙等多位牧者信徒,拿起「日本頑張??!」微笑標誌,為日本救災與重建祈禱。賴顯章代表長老教會總會發函呼籲關懷日本震災,強調長老教會本著「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精神,邀請全國各教會及機構為日本大震災關心祈禱,為救援與重建事工奉獻。 長老教會青年、大專與日本各友好教團關係密切,去年日本基督教團青年組團來台交流,長老教會青年則赴日參加基督兄弟團青年大會,總會大專與亞細亞福音宣教會合辦的「MAKINO福音日本語學院」培養日語人才,成效良好。日本受災,長老教會青年、大專用行動關懷。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