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教協首度在中國舉辦會議

【吳銘恩編譯】設於1948年,組織散佈全球110國,有349個跨教派會員教會,會員人數約5億6000萬的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專責處理全球事務的國際事務教會委員會(Commission of the Churches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CCIA),於6月9日到16日,與中國官方的教會機構──中國基督教協會(簡稱「中國教協」,CCC)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簡稱「三自教會」,TSPM),在上海與南京兩地舉辦CCIA第51屆會議。這也是普世教協相關組織的會議,首度在中國舉行。

CCIA主任朱納卡拿(Matthews George Chunakara)說,這次會議是個歷史事件,因這是WCC自1948年成立以來,首度在中國召開國際性的普世會議,並且是由中國本地的普世教協成員來主辦。

WCC總幹事戴維德牧師(Rev. Olav Fykse Tveit),專程前往與會,這也是他自2010年任職以來,首度訪問中國。中國教協可說是WCC在亞洲最大的國家級會員,信徒人數約2300萬,CCIA本次議程主要聚焦於「中國教會的獨特處境與合一關係」。

會議中,也舉辦「認識中國」研討會,邀專家針對社會主義下的市場改革與發展、消除貧窮與環境永續、中國境內的宗教與宗教政策,及中國的教會等議題,提供不同觀點與論述。

中國教協的會長高峰牧師,在題目為「今日中國的教會」的演講中,語驚四座地指出:「很多的地方教會根本沒有封牧的牧者。」此外,「很多平素治理教會並且在主日講道的平信徒領袖,不僅沒有正式的神學教育訓練,即便在神學院,也缺乏師資與圖書資源。」高峰表示:「中國政府宗教政策的改變,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後,特別是從1980年代初開始,重開教會、設立或恢復神學院,與印刷聖經等,蔚為風潮。」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永堅也蒞會代表官方發言,表示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旨在建立「和諧社會」;他強調,中國政府把自由給予各宗教的同時,也希望宗教禮儀與活動不要干涉國家與行政事務。宗教在中國一律平等,沒有誰可特權專擅。中國政府相信,「國家不可能發展或消滅任何宗教」。

針對前挪威總理邦德維克牧師(K. M. Bondevik),也是此次CCIA會議議長被拒絕入境中國的事件,蔣永堅的一席話可視為中國官方對政教分際的表態,也讓外界臆測,此舉為中國的報復。邦德維克認為,他被拒入境,與他2010年任職挪威的諾貝爾委員會時,贊成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人權運動者劉曉波有關。戴維德也說:「我們對簽證不獲批准,感到失望詫異。」

CCIA在本次會議,也針對在2011年初的「阿拉伯之春」民主化浪潮以後的國際政經情境,討論普世運動所應關切的國際議題為何?與會者一致認為,可見的未來須急迫予以關切的議題是:宗教自由及宗教社群權利、無國籍人民的權利、法屬玻利尼西亞、巴勒斯坦與西巴布亞(West Papua)人民的自決權、1990年聯合國移民工作者及眷屬公約之簽署、回應暴力衝突,及陪伴各種衝突底下的教會與人民。

此外,亞洲、非洲、中東地區的某些國家,宗教的日益政治化與受迫害;辛巴威與緬甸的民主化與法治發展;朝鮮半島、奈及利亞及南蘇丹的和平與和解,皆是普世教會無可迴避且須持續關心的所在。(資料來源:ENI、WCC)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