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嶼推綠能 節流兼顧生態

夏季電費負擔沉重 教會裝設太陽能板 屋頂自成發電站 年減碳逾2200公斤

在義工的幫忙下,北門嶼教堂屋頂裝上了太陽能板,未來除了可降低電費,更能為減碳愛地球盡一份心力。(攝影/陳逸凡)

【陳逸凡台南報導】在強勁季風吹拂下,來自全台各地的公益綠能工作坊學員,12月16日齊聚台南中會北門嶼教會,除了上課吸收能源新知,更實際參與太陽能電站架設,齊力將每塊重達20公斤的太陽能模組搬運到固定支架上組裝,參與人員並在太陽能板上簽名,電站於17日開始正式發電。

北門嶼教會傳道師潘亞欣表示,今年暑假後教會開辦課輔班,由於天氣炎熱需要使用空調以提供完善學習環境,然而暴增的用電造成教會沉重負擔,每個月需支付高達近5000元電費。為此,潘亞欣在9月底主動聯繫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陳秉亨,詢問北門嶼教會架設公益太陽能電站可能性,很快就得到協助,由雲豹能源科技、永鑫能源、新日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設備及技術贊助,由台灣環盟及北門嶼教會召集義工協助安裝。

經技術人員實地現場評估後,北門嶼教會所架設的3.12kw太陽能發電站,一天發電量約等於家庭用戶一天用電量,預計每年可供應4161度電力,將省下近2萬元的電費,減碳量逾2200公斤,相當於種下123棵樹。

陳秉亨表示,環盟長期投入推廣非核家園理念,與長老教會有密切合作,很多教會是地方信仰中心,若是能與再生能源結合,社區居民將會對綠能較有概念,有利於推展減碳政策。環盟特別注重跟原住民部落、偏鄉教會、社福單位合作,視廠商贊助設備提供小規模的公益太陽能電站架設,前提是需要發動社區居民一起學習、一起裝設,讓活動更有意義,歡迎有需要的教會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接洽。

負責簡介台灣再生能源現況的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團隊執行長林元笠解釋,電力具有多種投入、單一產出的特性,透過不同形式發電技術,生產出同質性的電力品質,因此具有「替代性」與「選擇性」。台灣長年以來電力由台灣電力公司一手包辦,然德國要買電就有許多選擇,如今通過新的《電業法》後,將改變這個現狀。台灣未來也可能向中華電信買電。

2016年台灣實際發電結構,燃氣占36%、燃煤占36%、核能占13%、再生能源占5%,而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占8.9%、風力占11.4%,最大宗的則是水力51.6%。林元笠表示,能源供應牽扯到需求。幾年前大家覺得沒有綠能需求,近年公民意識到空污及核能廢料帶來的傷害,因此綠能需求提升,政府決定進行能源轉型,花費預算實踐綠能。台灣已有15年沒有限過電,對於能源轉型的過程其實不必過度擔憂。

雲豹能源科技維運經理許君維亦親自講解太陽能電站架構,小型案場與商業案場的差別,以及太陽能模組串列、變流器、如何分送到用電戶及台電電網等相關知識。太陽能發電原理為陽光進到半導體轉換成電能,一塊一塊的小方塊即為太陽能電池片,表面的強化玻璃蓋板需防刮、防磨、防撞擊、抵擋風吹雨淋、並且有化學塗層讓陽光不會被玻璃反射,其中蘊含很多學問。

許君維提醒,台灣一年需經歷約5個颱風,20年將近有上百個颱風,因此支架的穩定性是架設太陽能板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旦支架鬆脫,除影響發電效率外,若意外遭強風掀飛更可能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包括基礎螺絲間距、扭力、抗拉拔力等都需經過計算,支架穩定才能讓發電戶安心入眠。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