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蘭教會150週年 回顧巴宰族與埔里宣教史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南投報導】台中中會愛蘭教會設教150週年感恩禮拜,於12月26日下午假埔里基督教醫院7樓九二一紀念堂舉行;來自姊妹教會Bunun Ciubu(中布)中會Simaun(喜瑪恩)教會、愛蘭教會歷任牧長及各教會兄姊出席,偌大的禮堂充滿感恩、溫馨,全體共同見證1871年設教以來,上帝繼續恩澤巴宰族。當天,教會聖歌隊獻唱包含巴宰童謠、巴宰賞花歌,及由教會長老潘勝輝作詞、作曲的〈設教150週年紀念歌〉,呈現基督教信仰、巴宰族文化及語言保存的美好見證。

台中中會議長陳怡伶牧師引用歌羅西書1章3至8節經文、以「知道上帝恩惠的日子起」為題證道,談到愛蘭教會150年來世代傳承堅定的信仰,上帝應允聽他、信他的人與家庭都有恩典相隨;而150年前,上帝奇妙的時機安排,讓巴宰族人進入他命定的日子,讓族群獲得就恩。陳怡伶強調,愛蘭教會全體兄姊更要將所接受的基督福音,透過信心、愛心與盼望與耶穌基督連結,在生活中有基督的樣式,讓福音成為人處世的準則。陳怡伶表示,百多年來的經驗見證福音能帶來更新,不只教會更新,會友也更新,「期盼我們都能夠繼續將生命更新,傳揚耶穌的愛,在愛蘭地區作出美好見證,並結出上帝喜悅的果子來。」

(攝影/洪泰陽)

禮拜中由潘文輝長老簡介教會歷史:百多年前,巴宰族人受不了漢人欺凌而遷移到今日愛蘭地區(舊稱烏牛欄,族人以前故鄉「Aurna」的漢音譯);以巴宰族為主的愛蘭教會,更是埔里地區基督教信仰的重要起源。1870年的冬天,名叫潘開山武干(或「潘開山」)的頭人在打獵途中不小心槍傷自己,一直醫不好,後來向外求醫,經其他族人介紹,到台南尋求馬雅各醫師醫治,不但治好了傷,也因此接觸基督教。

開山武干為了感念教會幫忙,回到埔里後便開始傳福音;首先在愛蘭台地蓋一間茅草屋當作禮拜堂,後來還帶領全部族人改信基督教。開山武干宣教的成功令台南的教會大為歡喜,特別派牧師前來了解,並於1873年資助、建立埔里第一座基督教禮拜堂「烏牛欄禮拜堂」,就是現在愛蘭教會;後來又陸續建立牛眠山禮拜堂、大湳禮拜堂,基督教信仰於是在埔里奠基。

教會牧師吳炳正也在盛會中代表教會贈禮予教會歷任傳道人,包含1955年以來任職的趙信恩、謝多果、潘聰傑、羅仁貴、陳哲男與陳清恩等牧長。

(攝影/洪泰陽)
廣告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