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連連 看見台灣」開展 看見在地繪本的力量

(攝影/Dalul)

【Dalul台南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舉辦之「繪本連連 看見台灣」繪本展於6月2日盛大開展,在台南總社以及高雄、台中、台北書房同步展出。繪本展選用115冊不同主題的在地原創繪本,呈現台灣本體及多元族群母語,帶領讀者藉由圖文認識全台各地的故事,包含宣教師與基督徒的美好腳蹤,以及原住民、新住民等不同敘事、在地的食衣住行趣事等。

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部主任黃以勒指出,公報社過去每年都參加台灣國際書展,但近幾年因疫情,不確定準備許久的展覽是否會取消,而去年社內重新思考為何要參加展覽?不外乎是對外教宣傳公報社產品以及理念、對內要訓練同工如何參與展覽及觀摩,於是今年透過「繪本連連 看見台灣」繪本展,在全台4間門市佈置不同主題的展覽,發展屬於在地的觀點,讓民眾能看見更多在地的故事。他也表示,在當今數位趨勢中,少數「實體書勝過電子書並且暫時無法取代的」正是繪本,親子一起翻閱繪本能建構出單純而親密的共讀時光。

(攝影/Dalul)

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方嵐亭指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盼透過確切主題設定,讓台灣在地繪本能有自己的舞台,進而能更多被看見,也讓這些台灣在地故事能更深刻被記憶。其中,這次展覽收錄公報社持續出版的「美好腳蹤」系列繪本,記錄台灣人情味與本地歷史,也從故事主角願意奉獻自己、利他行為以及背後動機的描述,幫助下一代對台灣的人事物有更多自己的觀點及省思。

全力支持這次繪本展的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其執行長盧彥芬透過影片說明,基金會的「童畫家鄉」系列繪本邀請台東、台南等地國小學童,用自己的敘事、以圖像方式記錄家鄉,閱讀這樣的繪本能讓在地住民找到認同,更加了解自己所生長的土地,而外地人也能夠過單純的繪本,快速認識一個地方的特色。她也特別點出,在讀完這些故事後,希望大家不忘看看在書末孩子們的創作心聲。

長期關心教育文化及推動本土語言復振的立法委員林宜瑾提到,在家防疫期間很推薦家長透過繪本多陪伴孩子,說故事、互動問答除了增加彼此感情,也能練習使用母語認識台灣在地人事物,讓孩子與家長透過故事更加認同自己所生長的土地、自己所擁有的母語。

(攝影/Dalul)

長期在兒童事工服事的新樓幼兒園園長張秀卿分享自己使用繪本的經驗:在幼兒園裡一直推廣「繪本與幼兒教育」,園內有超過9000冊繪本,教室裡外、走廊、家長等候區都有繪本可供閱讀,讓孩童自然沉浸在閱讀空間中。同時她更鼓勵大人陪伴孩童導讀繪本時也「釋放內在小孩」,不要帶著目的和野心,因為每本繪本都會告訴孩子不同的故事及觀點,不妨與孩童一樣單純去感受繪的世界,無形間也拉近彼此距離,成為彼此的老師與夥伴。

而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的蕭瓊子老師肯定繪本是很好的教材,透過潛移默化的故事傳講,把世界上重要的價值觀告訴給孩子們去思考、學習,就如同耶穌常用比喻教導關於上帝的信息。她也舉例:「親子天下」為了推廣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未來願景藍圖,應對不同主題選用不同繪本,讓孩子透過多樣的刺激,從閱讀與生活中去實踐信仰並學習接納彼此的不同。

(攝影/Dalul)

台灣文學館計畫專員劉玉雯指出,其實閱讀繪本是一件要「樂在其中」的活動,享受在「閱讀」本身的樂趣裡。她認為公報社繪本展跟坊間不同之處,就是可以從「神學」角度思考基督徒怎麼樣看待「繪本」或「共讀」。「好的繪本,就是創作、創造力的展現。」她說,「神學」給人最直接的聯想是口說的「話語」和「語言」,像創世記的上主用說話的方式創造。而繪本裡的神學,不在於是否把聖經故事複製貼上,而是繪本所創造出來的世界、精神,跟基督教神學所進行的反思能彼此呼應。閱讀繪本相較於快速的網路資訊,是比較緩慢、更深刻的,所以人們透過閱讀繪本培養「慢」的文化,「這個慢,要在時間裡緩慢積累、堆疊起來,才能滋潤出真正美麗、美好的東西。」

「繪本連連 看見台灣」繪本展持續到六月底,在公報社台南、高雄、台中、台北書房同步進行。台南和高雄書房每個禮拜六上午「用母語說故事」將配合使用展覽選書及舉辦系列延伸活動,更多資訊詳見「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粉絲專頁。繪本展期間購買繪本優惠85折起,不限主題選書,折扣後額滿新台幣1200元送「冊揹仔」獨家書袋、滿2000元再加贈台灣經文杯墊1組。

(攝影/Dalul)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