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選戰 基督教選委擬抽籤 爭議不斷

【曾菀妤整理報導】5年一次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將於2017年3月舉行,繼2014年香港社會爆發大型公民運動,要求落實普選後,首度來臨的大型選舉,各界無不格外關心。不過近日在香港基督教界卻因代表席次如何選出,爭議不休,更有絕食抗議之事。

根據《香港基本法》,現行選制是交由1200名代表香港社會的四大「界別」組成選舉委員會,負責提名及選出新一屆行政長官,宗教界共佔有60個委員名額,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孔教及佛教,各佔10席。各宗教均有一指定宗教團體負責提名推薦名單,分別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天主教香港教區、中華回教博愛社、香港道教聯合會、孔教學院和香港佛教聯合會。除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天主教香港教區以抽籤決定人選外,其餘團體僅作內部推舉。

香港回歸中國後,在1998年第一屆選舉委員會,基督教協進會首次以教內普選遴選出10名代表,當時的候選人無論所屬教會是否屬於協進會成員宗派,均可參加。2000年,由於事前反應冷淡緣故,學習天主教會採用「被動配合」模式——採自由報名,人數過多就抽籤決定,協進會只負責核實後選人是否具備信徒身份。2006與2010年的基督教選舉委員,又恢復成教內選舉形式,由年滿18歲已接受洗禮或已加入教會的基督徒及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者,以選票決定基督教界選委提名。

而今年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宣布,基督教10席選委代表將以兩輪抽籤方式選出,引發部分人士不滿,認為此作法將導致結果偏頗。據資料統計,目前香港基督徒人數約40萬名,可循四種方式獲得首輪抽籤提名,包括取得20名基督徒聯署提名、所屬堂會提名、基督教機構提名,或由宗派總會提名。協進會於10月30日進行首輪抽籤,在四種提名方式中各抽出10人,再經第二輪抽出最後10名選委。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日前公布成功報名名單,共有579人參與,包括循個人提名參與的460人、堂會提名68人、機構提名48人,宗派提名3人。但在兩輪抽籤制度下,經由個人提名成為選委的機會率只有約0.7%,反之由宗派總會提名的3人,由於組別報名人數不足10人,均可直接晉升至第二輪抽籤,中籤機率高達 30.3%。

對於協進會突然改變選制安排,反對團體則質疑此舉無疑偏袒親中派人士。

「基督徒反圍標抽籤選委大聯盟」聯盟發言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政治神學博士生林子健批評上屆的10位基督教選委中,不少都有親中背景,有些現正或曾經擔任政協,不滿他們未為中國境內強拆十字架、家庭教會被查封等不公義事件,以基督徒身份發聲。他表示教會不應以抽籤方式分大餅,呼籲教會應放棄基督教界10個席位,以抗議特首選舉流於形式化,而非真普選。他強調此次不單是宗教界的事情,而是關於影響全港的特首選舉,教會若無法以公義看待某些宗教高層「又做政協又做選委」,盡攬政治資本,趁機綁架信仰價值,將令社會大眾對基督信仰感到失望。而林子健本人也在10月10日發起絕食行動,要求協進會改善抽籤制度,截至本文完稿前抗議仍在進行中。

香港基督徒學會幹事黃美鳳在接受港聞新聞採訪時表示,教會與政府多年來以伙伴關係互相合作,如今卻因公共資源的分配,兩者之間轉變成老闆與夥計關係。她甚至質疑此次基督教會參與推派選委的正當性,「我們應否仍然維持夥計心態,當老闆叫我找10個,我就言聽計從找10個人出來?」

此外,有俄羅斯東正教教徒向香港蘋果報透露,他依循宗派總會提名報名參選,卻被協進會以東正教不屬基督教為由拒絕,最終未獲抽籤資格。對此,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接受時代論壇記者訪問時表示,該名被提名人不獲抽籤資格的原因是,其教會不合最少有5所堂會的宗派提名規定,與教義和教會身份無關。

香港基督教選委第一輪抽籤將於10月30日下午舉行,而第二輪抽籤將由政府選舉主任安排,擇日敲定日期。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