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天地】微光(上)

甘為霖小說獎得獎作品│第三名

(繪圖/chuang)

◎陳致均

【吳都司】

店仔口,結束一天忙碌的居民、店鋪,在寒冷的冬夜裡,早已熄燈打烊。唯獨都閫府的紅燈籠燦燦地亮著,在北風吹送之下,光影在空曠的街道閃爍晃蕩,有時傳來打更聲響,氣氛更為蕭索。

官轎停在府邸門前廣場,全副武裝的護衛們簇擁著,氣宇稱不上軒昂,反而在寬大的綠營兵勇軍服襯托之下,身材顯得更加枯瘦乾癟。走了一天的路,鮮明的標幟無法掩蓋疲倦,直到吳都司緩緩地揭開轎上簾幕,才略略抖擻精神──即使他頭也不回地步入府邸。
更衣沐浴之後,吳都司來到書房,將蠟燭點燃。

看著微弱的燭光,吳都司心想:「這大概是眼下店仔口唯一有光照耀的斗室吧!」此般貧瘠之草地所在,大概只有他有這閒情逸致,於深夜裡點燭沉思。

結束了一天奔波的旅程,以及荒謬的官場角力,照理說吳都司應當早早就寢。但不知怎地,他的精神異常清醒,畢竟當夜闌人靜,僅存他與燭影困在這斗室之時,竟難免有種散戲後的蕭條空虛。

襲來的荒謬感,致使吳都司陷入思考迴圈:他究竟是誰?是當年落第的吳秀才?是羅漢巢窟的土匪頭?是戴潮春的叛軍將領?還是義勇救城的大清帝國斗六門營都司?

吳都司望向銅鏡中的自己,一副書生面容,忽然想起那位素未謀面的紅毛番,竟在官府面前控訴他是十惡不赦的土匪頭,勢必萬萬沒想到,他的外貌竟然身材短小、體型瘦削、舉止斯文。

「比起我,跋扈的紅毛番更像土匪,讀的書也不見得比我多。」吳都司心裡冷笑著。
吳都司其實被誤會慣了,也不在意別人怎樣看待他。作為一個從社會底層崛起的地方官,他很滿意現在的狀態。他從來沒有經世濟民的理想,也沒有開創萬古流傳之基業的雄心壯志,更沒有想要興風作浪的野心。

作羅漢腳也罷,作官也罷,作義軍也罷,作叛軍也罷,吳都司想要的就只有好好活著,得以高枕無憂地直到死去。

就像民變時,吳都司率軍遠赴嘉義圍城,身懷兩方陣營之旗幟,一面是義民旗,一面是戴潮春的紅旗,就是為了見機行事,看哪方得勢就加入對方。

果然最後叛軍撤退,吳都司便以援軍姿態堂堂入城,不僅獲得義師首功,更因此獲授正四品武官都司軍階,層級比縣令還大,得以獨立管轄領地,不受外力干擾,儼然國中國的小霸王。

吳都司是讀書人,但不以君子自居。對他而言,所謂的忠義、原則、立場全都如烈日下的蝸牛,禁不起酷晒的考驗。秀才落第的屈辱,讓他對於知識產生了一種極端的想法,即使無法取得功名,至少能從中取利。

為了活下去,收稅和積財是必要──即使在旁人看來,吳都司簡直是在擠出轄下五十三庄居民身上的最後一滴油水,畢竟除了納給官府的稅金,尚須要上繳保護費給吳都司,才能確保生活的平靜。

吳都司不信傳統儒家思想清官那一套。畢竟沒有錢財,就無法鞏固地方勢力,只要不橫征暴斂,將資源有效分配,使居民得著利益,就能收攏民心,基業得以穩固。
於是吳都司開鑿溪圳和堤防,諸如白水溪圳、頭前溪圳、馬稠後圳、崎內埤堤防,以幫助農耕灌溉。

吳都司修建廟宇,例如大仙巖、碧雲寺,藉以穩定人心,至少讓貧苦大眾的心靈有安歇之所,順便賺取外地香客的獻金。

曾是私塾先生的吳都司,更深知培育後進的重要,因此他修建玉山書院,讓地方子弟才俊有翻身機會,並培養文官人才,納為己用。

更重要的是,吳都司將大部分的資金,用來招聚羅漢腳納入麾下,成為維持地方穩定的軍事力量。這是他的老本業,也是最重視的部分。經歷了大小地方械鬥、民變的他,台灣對他而言依然屬於化外之地,若沒有一定的武裝力量,罔論長治久安的可能。放眼全台,土匪遍地開花,多的是腐敗的官府難以治理之處,相較之下眼前這白河地帶,及他治下橫跨鹽水港、縱馬尚須半日的版圖,可以說是相對穩定之所在。

想到這裡,吳都司提起了燭台,向門外走去,果然見到大門的守衛各自靠在門邊,微微地打起瞌睡來,寬大的軍服有的皺成一團,露出了半邊衣角;有的垂到地上,沾滿了塵沙。

「沐猴而冠,爛泥扶不上牆。」吳都司無奈地嘀咕。

畢竟是羅漢腳轉業的雜牌軍,並非正規部隊,要這群原先自由拓落、燒殺擄掠慣了的綠林好漢們穿上軍服已經實屬不容易,何況要他們維持嚴謹的軍紀,在地方上不作威作福?

面對上崗成官兵、下哨成流氓的下屬,吳都司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來他從不以正義之師自居,二來讓屬下維持一定的自由,能夠穩定軍心士氣,使其在有限的範圍內可以從事老本行,得以震懾百姓,使百姓在恐怖統治下不敢造次。

吳都司從不逃避作惡,更何況是必要之惡,如同他放任屬下騷擾耶穌教信徒、剜出反抗者的眼睛;也如同他所組織的夜襲,瞄準興築中的白水溪教堂。

外人來看,吳都司是名有勇無謀的武夫,畢竟前一陣子才發生麻豆教案,官府在紅毛番的壓力之下,神經較為敏感,聰明人都知道無論紅毛番再如何侵門踏戶,也要按捺性子,直到風頭過後再行動。

故此,吳都司披掛上了有勇無謀的標籤──僅是因為新教堂影響了虛無飄渺的風水,就派人燒房毀屋,甚至刺傷了紅毛番領袖,導致對方仗著領事館的權威,上官府興師問罪。而中央指派的官員最怕紅毛番,造成此次吳都司一行人風塵僕僕地上縣城解釋,導致最終有四人扣押、賠償一百兩銀子,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

吳都司一面想著外人對他的評語,一面輕輕地叫喚睡著的衛兵們,讓後者驚慌不已。

「辛苦。」吳都司一面說著勉勵的話,一面輕拍著弟兄們的肩,拉撐對方身上永遠不合身的服裝,當他整理到軍服護心處的粗楷「勇」字時,卻不由得怔住了。

「突仔,那晚,你有參與放火燒教堂的行動,對吧?」吳都司向著其中一名守衛問道。

「有的,都司大人。」名為突仔的守衛回答。

「你上次怎麼說的……當紅毛番逃走的時候,他說了些什麼?」

「他一面逃走,一面大聲喊叫,好像是有關領事館什麼的……」

「哼,大難臨頭還是一樣硬頸。」吳都司心想。

據聞紅毛番在逃跑時,即使拖著負傷的右腿,嘴中仍然倔強地高聲警告:「英國領事館不會放過你們。」這句話對於官府而言,或許足以讓他們膝蓋變軟,但對吳都司來說,則不能動搖他一絲一毫。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吳都司總是有方法應對進退。

倒是聽聞紅毛番對他們信仰的從一而終,吳都司心裡面隱約起了些欽佩之感。

儘管如此,紅毛番在吳都司眼中,只是一枚勇氣可嘉的棋子。

衝突的癥結點,並非新的禮拜堂影響了風水這個問題;不是英法戰爭後,在漢人圈子裡普遍仇洋反教的情緒;也並非因為紅毛番拒絕吳都司的邀約,畢竟那也是他故意製造的請君入甕之局,他知道對方是聰明人,必然不會中計。

就連衝突,也只是吳都司故意製造的事端,屬於布局中的一環。

「突仔,過一陣子,把我們賠錢的消息放出去。」

「都司大人,小的斗膽,這消息放出去,豈不是使都閫府在店仔口難以抬頭?」

「沒有關係,讓越多人知道越好,但不要讓人知道消息是從都閫府傳出。」

數個月後,當岩前傳教站開始建造,坊間開始流傳一句話:「火燒白水溪,起岩前來賠。」 (待續)

延伸閱讀:【甘為霖小說獎】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