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爸爸和你想的不一樣?

親子一定會有代溝嗎?藉著兩對親子的對話,我們來看看基督徒父親如何管教、如何倍伴,如何與孩子同在主前感謝生命的恩典。

為他們禱告,希望他們不要走偏

爸爸黃文杰

我在網路媒體擔任記者,採訪內容常涉及政治,我關注的議題與人物,孩子比較陌生,偶爾我會覺得他們只關心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從事媒體工作,各方面壓力很大,也有很多信仰上的挑戰,譬如有時為了採訪政治人物,需要到廟宇,雖然僅待在一旁觀察,不需要刻意參與,但仍時不時在信仰上感到掙扎。

面對高壓的工作型態,我會力求將工作準時做完,常因為在截稿時間前趕文章,脾氣不是那麼好。謝謝孩子和太太總能體恤,知道我只是為了如期完成工作,而非故意想和他們起衝突。

我兩個孩子個性不同,所以教養方式也不一樣。哥哥是自動自發的小孩,很小就會打理自己,現在更是自律,會妥善安排時間,我們相當放心;妹妹個性開朗,有時我會擔心她太天真爛漫。關於孩子的升學,我和太太都讀社會組,兒子想念自然組,我們尊重他的想法;妹妹選擇高職,雖然我們沒有相關經歷,也感謝上帝的帶領。他們現在都努力學習,培養專業能力。

我們整個家族都是基督徒,從前我認為這信仰只是父母的信仰,後來自己經歷了才相信,現在換成我的孩子走過這個階段。感謝上帝的帶領,哥哥國小六年級升國中時,因為和一群同齡好友參與教會舉辦的營會,對信仰的態度改變許多。從那時起,哥哥便樂意追求信仰,已決志信主,並擔任教會少年團契會長,現在會帶朋友去教會。哥哥也帶著妹妹一同在信仰上成長,儘管妹妹還在一步步探索,但期待她能像哥哥一樣,有一群好友同行。

我和太太不會急著給孩子過多信仰的教導,多半在旁鼓勵,為他們禱告,希望他們成長過程不要走偏,畢竟現今大環境有許多試探。雖然不會特別強迫他們,但仍希望他們能因為看見我們在教會中服事的樣子,學著一起服事上帝也服事人,明白耶穌說的:「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馬太福音18章5節)

很感恩的是,我們家每個禮拜有一段時光聚在一起舉行家庭祭壇。我們會分享當週發生的事情,也提出代禱事項。很感謝太太,雖然她是第一代基督徒,但特別鼓勵我們要分別一段時間築起家庭祭壇,這珍貴的時光增進我們的親子關係。即使哥哥外出讀書,較少回家,也固定以視訊方式和我們一起禱告,我們得以關心並參與孩子的生活。 (口述/黃文杰;整理/洪敬慧)

爸爸做的事其實還蠻酷的

兒子黃朝威&女兒黃巧旻

女兒:

我心目中的爸爸是怎樣的人?他就是一個老實人啊!憨厚老實、不太會拒絕人,身材還胖胖的!他是記者,工作很忙碌,我們只知道他白天要採訪,晚上回家寫稿,我們不行在他工作時吵他。

兒子:

爸爸不太管我,可能是我本來就比較自律。爸爸也不會干涉我做的決定,每次我做好決定,會跟爸媽講理由,可能也是這樣,他們對我蠻放心的。

女兒:

我就比較懶散啦!意見也比較多。爸爸常會在送我去坐校車的路上唸我,但他每天晚上都會來我的房間聽我說話,我會和他分享學校的大小事情,而且他還真的會記住喔!有時候,甚至還會主動問起某些事情的後續發展。

兒子:

小時候,爸爸對我蠻嚴格的,我無理取鬧的時候,他絕對會處罰,但對妹妹好像就不太一樣……。長大後,爸爸對我的管教方式逐漸改變,可能我也越來越獨立,他比較不擔心我了,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好。上次,我只是提一句電腦舊了,爸爸當天就帶我去買新電腦,讓我嚇了一跳!原來他都會默默記住我們說過的話。

女兒:

我們家族是好幾代基督徒,爸爸在教會當長老。對我們來說,信仰這件事應該算耳濡目染,畢竟從有記憶以來,我們就在教會生活了。哥哥受洗了,不過我還沒有,總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對我來說,現階段的教會生活似乎就是常常需要服事。我會幫忙司琴,但對我來說,司琴不是容易的事,我練曲子的速度不快,需要一首首慢慢來。

兒子:

爸爸應該蠻希望我們參與教會服事,他自己這兩年都在協助教會推動社區事工,辦了五子棋比賽和手作課,邀請社區居民進到教會。他也會問我們的意見,譬如如果辦一些跟網路或社群有關的課程,年輕人有什麼想法?他做的事其實還蠻酷的。

女兒:

爸爸在教會也推動手抄聖經的活動,鼓勵大家讀經,但其實辦這些活動蠻辛苦的。爸爸需要自己裝訂抄寫本、分配經文抄寫內容……,有時他也會因為活動報名人數不多而感到失落,或是因為他人持不同意見而感到挫折。

兒子:

說起來,爸爸的關懷能力很強大,如果有新朋友來教會,他都會主動上前搭話,儘管他其實不是那麼外向。

女兒:

而且他都叫得出教會裡大大小小會友的名字,我們頂多記得一些人的特徵。每次我們看到人但名字叫不出來的時候,問爸爸就知道了。

兒子:

我好像沒看過爸爸哭,他在我們心目中是一位很堅強的父親。工作時,會盡力達到主管的要求;在教會事奉時,更是盡心盡力。

女兒:

爸爸對阿公、阿嬤很孝順,他都會陪他們泡茶、聊天,也會要我們每個禮拜打電話,和長輩說說話。

兒子:

爸爸最常說的代禱事項是工作順利,達到主管期待,他非常負責任。想對爸爸說,其實他為人處事、在教會服事的樣子,我和妹妹都看在眼裡。以前我不明白爸爸對待我們的方式為何不同,現在能體會爸爸只是方式不一樣,但對我們的愛一樣多。 (口述/黃朝威、黃巧旻;整理/洪敬慧)

上帝恩典,溝通無障礙

爸爸洪春男

我在大學教數學,從小帶著慧慧(洪敬慧)到教會,因為是獨生女,希望她去教會多交一些朋友,也讓她學音樂,希望她能在教會司琴,可以說從小建立她的信仰生活。但其實一開始她只是當作生活習慣,對上帝經歷不深,直到她國中二年級時,我才鼓勵她受洗,跟她說只要願意相信、立定心志跟隨上帝,就可以受洗。

我和太太從她小時候就鼓勵她問問題,當時教會兒童要參加主日學和主日崇拜,結束後我們會跟她討論牧師講道怎麼樣?有沒有問題?她升國中後,我們與她分享人生看法,升高中後,她參加門徒營,開始經歷上帝。其實她讀彰化女中時,有段時間不是很順心,因為傳統女校規定很多,後來校園團契派輔導成立彰女團契,對她幫助很大,有一群姊妹陪她禱告,她才慢慢度過低潮。

慧慧英文很不錯,高中時參加英文話劇社,原以為可以多學點英文,結果只是用英文演話劇。高二時要選幹部,我建議她選社長,如果沒有選社長,就不要擔任幹部,最後她還真的當上社長。感謝主的恩典,讓女兒有機會慢慢培養領導能力。

我對叛逆不會太反感,因為叛逆是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如果我們鼓勵孩子跟隨上帝,她當然要有獨立的人格才行。我從小在傳統信仰家庭長大,上大學之後才信主,父母也認為我很叛逆。我信主的過程不太容易,而且時間太晚了。不過我更明白信仰不是父母給的,要自己體會、追求。

我是典型小時了了,上了高中後沒拿過獎狀,因此從小刻意不給女兒課業上的壓力,但會要求她多方面探索,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慧慧大學讀應用外語,但也修了人類學、語言學,而且學得興緻勃勃。她又花時間完成師資培育,還從事社會關懷。這些都不是我大學的經歷,看到女兒學習起來有熱情與興趣,讓我很欣慰。

我會鼓勵慧慧了解自己的專業是什麼,好比她在語言上的能力。未來進入社會後是團隊合作,她才會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是別人不可取代的。

慧慧考大學時,就曾表達想讀新聞科系,說她很想當記者,為人父母卻不免擔心,畢竟台灣媒體界這麼複雜,記者的形象更多是負面,除非真的要一輩子以記者為業,全心投入,否則我建議她大學畢業後再進修。後來填志願時,她都以英文為主,也順利考上應用外語系,當時她笑笑地說:「沒關係啦!好好讀英文,再去國外當記者。」她就讀的大學在三峽,沒有傳播學院,她想轉到政治大學新聞系,但是沒有成功。大學四年,唯一跟新聞比較相關的,就是擔任《台灣教會公報》義工記者,編輯總是鼓勵她,說她文字很有畫面,建立她的信心。也是上帝的恩典,最後她研究所推甄上台灣大學新聞所。

慧慧上大學後,我開始各方面學習放手,因為她可以自己經歷上帝的帶領與恩典、得到上帝的提醒,我們不需要樣樣掌握在手中,可以學習交託給上帝。從彰化到三峽那麼遠,我就禱告她找到好的教會。說起來也是上帝的恩典,她在三峽找到恩典山丘(三峽改革宗長老會)聚會。她主動承擔司琴服事,在大學團契也擔任過主席及青年宣教幹部,我知道她有上帝帶領,我不用再跟她小時候一樣凡事掌握。

慧慧會主動找我分享生活,遇到憂慮、擔心的事,我會鼓勵、安慰,告訴她學習凡事交託給主。有小孩之前,我對親子關係沒有信心,擔心自己因小兒麻痺被孩子看不起,但上帝給我很大的安慰,慧慧完全沒有這方面困擾,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很足夠。我和女兒沒有代溝,起初我以為是因為我刻意跟女兒當朋友,後來想想,恐怕不是。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我不可以竊取上帝榮耀,所有一切都是上帝的榮耀才對。 (口述/洪春男;整理/黃文杰)

爸爸總可以用一兩句話 讓我茅塞頓開

女兒洪敬慧

我小時候對信仰最深刻的印象是,為了向住在芳苑的阿公傳福音,在我上大學前,我們全家都在彰化中會芳苑教會聚會,爸爸後來在那裡當長老,我和媽媽也參與各種服事。

爸爸對信仰的敬虔與執著,對我一直都有很大的影響。爸爸的信仰根基就是耶穌基督,雖然在教會界做很多服事,但他不曾自我誇耀,也不受環境影響,總是安靜聆聽、陪我禱告,最常對我說:「交託給上帝。」

我國中二年級曾經叛逆過,不是行為叛逆,而是思考存在的問題,結果沒答案,差點陷入憂鬱。爸爸也沒有給我過多壓力,只默默為我禱告。

我曾跟爸爸討論,很想走在上帝的道路,又好怕做錯決定、做錯事。爸爸就對我說,即使我做錯決定、做錯事,上帝還是有辦法把我帶回來……咦?對耶!爸爸總可以用一、兩句話,讓我不會被問題困住,茅塞頓開。

升高中時參加門徒營,重新認識信仰。爸爸說他讀大學時參加過校園團契,大專門徒營對他幫助很大,就鼓勵我參加中學門徒營。那個營會主題就是講十字架,我彷彿明白過來,最後在那次營會決志信主。上帝幫我預備好了,我國中困惑很久的問題,在營會得到了一些解答,自此,我開始主動讀聖經、主動想要認識上帝。

爸爸打破我很多學習的框架。高中我數學總在及格邊緣,連班導都來家訪。好笑的是,班導講了半天,才知道爸爸在大學教數學,老師不解地說:「好像沒看過數學老師的小孩,數學成績這麼差?」但是爸爸從來沒有給我壓力。我英文成績在彰化女中是前幾名,一般家長認為小孩哪科爛就補習哪科,爸爸竟然問我:「慧慧,要不要補英文?」有沒有搞錯?原來爸爸認為,未來要以專業取勝,擅長的就要做到專精,這樣非主流的想法真是讓我覺得新奇,也給我很多後來修習教育學程時的啟發。

大學我想考傳播學院,媽媽很反對,爸爸雖然嘴巴不說,但也是擔心。他分析有沒有必要花四年讀新聞,建議我好好加強專業,學一個專長讓自己無法被取代。但是大學畢業前,爸爸又問我:「要放棄新聞夢?」我才知道爸爸一直把我的夢想放在心中。後來他在旁「煽風點火」,問我為什麼不試試看申請研究所?其實我讀的大學沒有媒體相關科系,只有社團性質的活動,當時我真覺得被環境困住了。

感謝主,後來因為《台灣教會公報》編輯鼓勵,試著採訪寫作,一點一滴累積作品,最後我鼓起勇氣遞出資料。其實我只有《台灣教會公報》的採訪經歷,在我認為完全沒有資源、沒有機會之下,後來竟推甄上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爸媽比我還高興。這完全是上帝的恩典,不可思議!榮耀歸給祂! (口述/洪敬慧;整理/黃文杰)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