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別讓箭袋中的利箭 成了隨時爆炸的火箭

《男孩危機:偽單親、兩性失衡、缺乏競爭力,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

作者/華倫‧法雷爾、約翰‧葛瑞
譯者/洪翠薇
出版社/三采


男性在受造的過程中被賦予僕人式領袖的角色,他要負責秩序的建造和管理,
也要在社會的互動和分工中給異性帶來益處。

◎bobo

2020年11月15日,Space X載人1號(Crew-1)發射成功,人類第一次乘坐商業太空船飛往太空,Space 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變成許多孩子的夢想。「矽谷鋼鐵人」馬斯克集天才、瘋子、造夢者於一身,讓孩子們著迷的不是他「嚼著玻璃凝視深淵」(註)的抗壓性,也不是每週工作100個小時的工作狂熱,而是他偉大的使命感。當他宣布要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時,許許多多男孩、女孩們的眼睛都被這關於未來的夢想點亮了。

與此同時,一本書吸引了我的眼光。《男孩危機:偽單親、兩性失衡、缺乏競爭力,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The Boy Crisis: Why Our Boys Are Struggling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提出,現今男孩遇到的情況不單是女孩表現越來越好、男孩卻原地踏步,而且他們在各個重要領域都走下坡。男性每況愈下的情況,將對女孩、婚姻、他們的小孩、甚至全球安全造成傷害。

曾寫作暢銷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男女大不同》(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的約翰‧葛瑞(John Gray)博士與歐巴馬白宮顧問華倫‧法雷爾(Warren Farrell)多年研究後發現:青春期前男孩的自殺率與女孩持平,但10至14歲男孩是女孩的兩倍,15至19歲男孩是女性的四倍,20至24歲男性則是女性的六倍。當一個男孩孤立無援、覺得沒人愛他、沒人需要他、沮喪而看不到希望時,比女孩更容易結束自己的生命或毀滅他人的生命。

隨著社會經濟產業轉型,智慧化、腦力型工作取代傳統勞力型工作,只有高中文憑或學歷更低的男性失業率將大幅上升,收入水準比以往低,直接導致他們戀愛、結婚生子機率下降。不管哪個國家,閱讀和寫作兩大未來成就指標,男孩都遠遠落後於女孩。

就美國而言,41%八年級女生寫作可達到「精確」,男生只有20%。根據美國2018年大學文憑持有者性別調查顯示,擁有大學學歷的年輕男士從1970年代的61%下降為39%,女性則從39%上升到61%。至2018年,不喜歡上學的男孩比例上升到71%。

當全球都在歡慶一個天才讓人類的夢想成為現實,現實中的父母卻面對前所未有的「男孩危機」。毫無疑問,如何培育男孩不僅是家有男孩家庭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心理學博士利奧納德‧薩克斯(Leonard Sax)評論:「男孩的失敗也是女孩的失敗。」在兩性失衡的社會中成為男人意謂著什麼?如果我們無力改變社會結構,必須在文化、媒體、社會價值攻占下步步為營,那我們努力的方向究竟在哪裡呢?

註:馬克斯曾說,創業有如嘴巴嚼著玻璃,同時凝視著深淵。

明確培養的目標:勇士手中的箭

很奇妙地,聖經把兒女比喻作勇士手中的箭:「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詩篇127篇4~5節)古代戰場上,箭能飛向勇士不能及的地方。漸漸長大的孩子有一天也要如同利箭,在父輩不能抵達的領域和世代發揮影響力。

但尚在箭袋中的箭需要刨削、灼烤、捶打、上漆,最後裱飾、黏貼箭羽才能完成。一支沒有經歷這些工序的箭,無法射出優美的飛行軌跡,也根本射不中目標。培育男孩如同打造一支利箭,為人父母者不僅需要認識養育的複雜工序,隨時準備迎接男孩帶來的各種挑戰,也需要憑著信心看見他們射向的目標,讓他們可以因著對世代的影響,給父母帶來安慰和平安。《男孩危機》作者以一句話概括培養兒子的目標──把兒子從「不成熟的、反覆無常的少年轉變為誠實而有愛心的男人。他們尊重婦女、忠於婚姻、信守承諾,是果斷有力的領袖、優秀的勞動者、保持著健康的男性氣質」。

這目標不是自然而然的結果,需要管教和引導,而且不隨著社會價值觀、科技進步和輿論影響而改變,其核心始終建基在男人受造的本質和職責。

男孩往往被囑咐要成為「成功的男人」,但若目標僅僅在成功或男人等刻板印象,就會發覺父輩的成功標準和途徑在今日已然不同。對男性的刻板印象一再把敏感、溫和、安靜的男孩推向「失敗者」的範疇,只有回到那些不受限於時代改變、最終體現造物主性情的目標,我們才真有盼望。男性在受造的過程中被賦予僕人式領袖的角色,他要負責秩序的建造和管理,也要在社會的互動和分工中給異性帶來益處。誠實、愛心、敬重、忠貞、信實、領導力乃是完成這角色的必要品格,也是培育男孩不變的目標。

敢於管教讓轉變成為現實

如果我們有機會在兒童遊樂場觀察陪孩子玩的家長,只消片刻就會發覺,雖然孩子們都調皮、不服管教,但氣急敗壞的常是男孩的家長。在「下來、下來,別上去」的呼喊聲中,男孩一定爬得更高、蹦得更遠,對父母的指令置若罔聞。期望兒子能夠自我約束是父母的夢想,但更可能是痴人說夢。

《勇於管教》(The New Dare to Discipline)作者詹姆斯‧杜布森(James C. Dobson)說:「自我紀律約束是一個值得提倡的目標,但它很少自發形成,需要由人去教。……那些忙碌的父母想自己不做出努力,靠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肯定會遭遇失敗。」對男孩來說,他尤其需要規矩、監督,需要父母勇於管教。他們若從小生活在缺乏權威、放任自流的環境,長大後就會對社會常規提出諸多挑戰,許多人可能在青春期就碰得頭破血流、傷痕累累。父母權威和管教就像引導男孩的舵,引導他們行駛在起伏不平的河流,不被河中的石頭撞得翻覆沉沒。

很多父母多少受到後現代文化影響,對持有權威質疑,擔心管教會給孩子帶來長久的情感傷害,而當孩子察覺父母態度搖擺,就會得寸進尺,結果就是父母感到惱怒和無能,孩子越發自私和任性。當父母延遲管教,就是在告訴孩子不用學習順服,可以再觀望,父母的底線不斷後退。而男孩面對父母管教的退讓時,尤其喜歡利用他們的軟弱。

有些父母認為管教是負面的做法,對孩子應該永遠正面積極鼓勵,杜布森則指出:「正是負面的想法使我在開車上路之前繫上了安全帶……正是負面的想法促使我避免那些會使人上癮的行為,如吸毒、酗酒和色情。如果一個人只允許自己閱讀或聽取正面資訊,那麼他得跳過聖經的一半不看。」平衡地管教,才能在給予孩子支持、體貼和愛心同時,不忽略他們不負責任或蔑視違抗的態度,適當的處罰可以使他們明白其行為帶來的後果。

管教還可以教導孩子勞動和工作,賦予他們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延遲獲得滿足的耐心。《男孩危機》說:「那些知道怎麼工作的人大多更能控制自己的衝動,能堅持直到一項任務完成,克服反覆無常和不成熟的現象,認識努力和機會之間的關係,並且學會管理金錢。在成年世界來臨之時,為生活做好準備。」

一位11歲男孩的父親下班回到家,看見兒子正在院子裡把燒火的木頭壘起來,他迅速上前鼓勵兒子說:「你今天所做的不是一個男孩會做的,你所做的是男人會做的事,因為上帝創造你去工作。男孩們通常坐在螢幕前玩遊戲,但上帝創造和呼召的男人會治理全地,為家庭供應勞力,為上帝的榮耀努力工作。上帝讓男人強壯,從而完成工作。當你決定犧牲時間堆木頭時,你正做著男人做的工作。」不僅要教男孩工作,還要教他們認識工作的意義,如此既為家庭成員提供生活來源和保護,也是榮耀神的必要途徑。他們因而克服自我中心,認識到作為男人的職分。

不可或缺的父親

我們也認識到父親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無論男女都需要父親,但根據研究,父親不在家或不關心,男孩受損最大。哈佛醫學院心理學臨床助理教授、《真正的男孩:把我們的兒子從少年神話中拯救出來》(Real Boys: Rescuing Our Sons from the Myths of Boyhood)作者威廉‧波拉克(William Pollack)博士說,兒子和女兒都難以接受父母離婚,但是對兒子的影響更具破壞性。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孩子缺乏紀律教育和監督,男孩缺乏學習做好男人的機會。根據研究,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情感方面起關鍵作用。母親雖然竭力撫養男孩長大,但她們從來沒有作過男孩,對於怎樣帶大男孩只有模糊的想法。

杜布森則提到,男孩有兩個階段特別容易危險。一個是三至五歲時,小男孩逐漸和媽媽、姊姊拉開距離,努力建立男性身分,不斷吸引父親的注意和關懷,模仿他的行為舉止。一個是青春期開始時,男孩、女孩都開始經歷情感變化和荷爾蒙增長,都極需要父親的監督、指導和關愛,對男孩尤其關鍵,「男孩在這一階段藉著模仿父親識別出自己性別的使命、特徵,理解做男人意謂著什麼。」

培養男孩性格和氣質最好的方法是觀察父親的行為和舉止。他們專注看著父親的一舉一動,注意父親每個行為和價值觀的微小差異。當我們今天談論對女性的尊重、酒精毒品氾濫、暴力性犯罪等問題時,也是將一個個家庭中父親的現狀放大到社會的層面來看。壞行為往往會在下一代身上複製,好行為也是。我們前面提到培育男孩的目標,那些品格若能顯現在父親的生命,會比聽上百遍講道更有說服力。

父親究竟應該做些什麼,才算是兒女可效法的榜樣呢?今天的父親對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常常模糊不清,於是有的放棄應有的家庭地位,成為「雲配偶」般的存在;有的以比母親還女性化的方式撫養孩子;有的則乾脆消失。杜布森說:「男人需要在四個方面成為一個家庭的好男人:家庭的經濟來源提供者、家庭領袖、保護者、精神導師。」儘管男人在這四個方面的表現都受到後現代主義和媒體諷刺與攻擊,但它們仍是幾千年來男人一直承擔的責任,也是上帝創造設計男人時的本意。

父親外出工作無法隨時陪伴孩子左右時,更需要母親帶著孩子為父親努力工作以供應家庭獻上感恩。還有什麼比看見父母肯定和享受上帝的設計,更令孩子們有信心進入將來的男女角色呢!

別讓男孩們心靈受傷

杜布森引用大量資料和學者的研究,提出養育男孩容易忽略的問題:男孩容易成為心靈受傷者。「今天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甚的是,男孩經歷著一種觸及他們心靈深處的信心危機。許多男孩在成長過程中相信,他們不為自己的父母所愛,被同齡人仇恨或不尊重。其結果是產生一種自我憎恨意識,這種意識往往是暴力行為、吸毒、亂交以及自殺的前奏。」產生這些受傷心靈症候群的原因,包括童年時受到虐待或無人管束、極度看重身體形象而無法忍受嘲笑,以及父親的缺席。困擾成年人的心靈問題,其實早在幼兒階段就困擾孩子,只是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

我想到聖經中一個著名家族的案例。大衛成為君王後,生養許多兒女,卻縱容大兒子犯下亂倫之罪,在其他兒女心中埋下不公義的種子。他眼見兒子押沙龍謀殺玷汙胞妹的長兄,因而逃亡在外,卻無力追究他的罪責,更無力處理他的背叛。他流亡回國後,得不到父親的召見,於是燒了約押的田,藉此求見大衛。在父親不加管束和遺忘中,押沙龍選擇用暴力證明自己,也因爭鬥走上不歸路。他的野心和驕傲昭然若揭,但他心靈的脆弱和受傷也不容忽視。他生活在宮廷之內,心靈卻無人看守。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章23節)父母不需要成為心理學家或教育專家,但需要成為孩童心靈的看護者。在他們年幼時,盡可能多關心和愛護,在他們面對同齡人攻擊時,不要低估其傷害,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有父母支持,無論他們做什麼,都以愛心接納他們。

馬斯克提及黑暗的童年,父母離異給他帶來創傷,他在學校也備受欺淩。在他中學時期,他深受校園黑幫分子結夥欺負。有一次,他們在馬斯克吃午餐時攻擊他,用腳踢他的腦袋,並把他推下樓梯,還抓住他的腦袋使勁撞擊地面……至今馬斯克回憶這段往事時,仍然眼睛濕潤、聲音顫抖,似乎恐懼從來沒有因時間流逝而消弭。

比起女孩子,男孩面對霸淩時更可能轉向反社會行為。《男孩危機》說:「強大的受傷害意識是相當有破壞力的。它會使人癱瘓,使他在絕望中舉手投降。一旦他暗暗屈服於這樣一種意識,即他無法獲勝,只有失敗的命運,那麼他就會陷入低迷混亂的狀態。」

「男孩危機」不是新近的產物,柏拉圖早在2300多年前就寫道:「在所有動物中,男孩是最難控制對付的。」隨著時代改變,箭袋中的利箭有變成火箭的趨勢,搞不好就在身邊爆炸。但當我們從上帝設計男孩的心意出發,為男孩的成長設立正確目標,管教時不再患得患失,父親示範良好的品格和男性氣質,那麼我們將更可能在男孩發生信心危機時及時伸出援手,使他們在充滿愛與接納的家庭中得到幫助和醫治,離開墮落的懸崖。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